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性诗人翟永明,在20世纪80年代曾迷恋甚至模仿波伏瓦.她反复阅读波伏瓦的作品,并在诗歌创作、艺术评论和其他作品中继承波佚瓦的女性主义思想,结合当今世界女性艺术创作和生活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创见.通过对翟永明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对中国当代女性的艺术创作、思想及生活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往学界把波伏瓦的女性主义理论归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一脉,认为她的思想来源仅限于萨特的存在主义。但是,从哲学的视角,深入细致地研读波伏瓦的《第二性》一书,就会发现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来源其实十分宽广,它深深根植于西方哲学历史传统的土壤之中和法国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之下。文章以其女性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关系为例来澄清学界对其思想来源的误解,以证明其思想的独立性与原创性。  相似文献   

3.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宗旨,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党80年的基本实践.新的时期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诗歌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凸现作者自我实现过程的心灵的内部活动,他所有的诗歌创作都是其心路历程的记录.按照诗人心灵发展的脉络,劳伦斯诗作大体可划分为早期(1904-1919),中期(1920-1927),晚期(1928-1930).在这3个阶段中,诗人劳伦斯经历了"分裂--寻求联系--超越"3个实现自我的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萨特和波伏瓦的文学创作有很深刻的联系,但由于"性别意识"的差异,他们的作品又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将通过对他们文学作品中的两性形象、两性关系和性爱描写的分析,阐释其"性别意识"与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往学界把波伏瓦的女性主义理论归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一脉,认为她的思想来源仅限于萨特的存在主义。但是,从哲学的视角,深入细致地研读波伏瓦的《第二性》一书,就会发现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来源其实十分宽广,它深深根植于西方哲学历史传统的土壤之中和法国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之下。文章以其女性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关系为例来澄清学界对其思想来源的误解,以证明其思想的独立性与原创性。  相似文献   

7.
《耻》:一种关于“性别困惑”的伦理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M.库切在当代欧美文坛是最具理解张力同时也是最有阐释争议的社会小说家之一。在他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中,性别化的种族神话和种族化的性别寓言始终都是读者无法忽视的历史文化课题。本文运用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以性别批评的伦理视角重新解读他的代表作小说《耻》,探讨种族身份与性别叙事的隐性伦理关系,在合理评价库切文学经验的同时,揭露并批判其作品的父权意识与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8.
堪称“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的柳鸣九,亦是较早研究波伏瓦的学者。他的研究是早期中国波伏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法国文学评论界对波伏瓦的评价和定位。柳鸣九认为:波伏瓦的作品极具史料价值;实现了反抗传统、追求自由的自我形象建构;表明其在与萨特的关系中处从属地位。柳鸣九的波伏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男性中心思维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国20世纪传奇女性之一,其最为人称道的著作是《第二性》,除此之外,波伏瓦还创作了四卷本回忆录,再加上其终身伴侣让-保罗·萨特离世之后创作的带有回忆录性质的《永别的仪式》,其笔墨从出生到暮年,几乎囊括了整个人生。其全部生命体验几乎都致力于展现女性独立性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能的,其思想、作品与人生实践堪称三位一体。作为历史长河中诗化的生命体的代表,同时也引发我们思考在高度技术化的时代,人的诗意生存如何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占有》是英国当代女作家A.S.拜厄特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多个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类:其一,"天使"——家庭的牺牲品;其二,"看不见的女人"——孤独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其三,"新女性"——追求独立与自我实现。三类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服从或抗争,其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谱写成一部完整的女性史。分析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有利于揭示女性的不同命运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1.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创作生涯中,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切和支持,热情讴歌了具有反叛意识、追求独立的新女性。他的这种积极进步的妇女观除了受时代的影响外,剧作家的姐姐罗丝功不可没。罗丝是他创作的缪斯,这一点可以从剧作家的生活和作品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童年     
孩子们的银铃般天真的笑声,总是那么可爱,无忧无虑,充满自由玩乐之趣。人们的童年也许都是这样的吧。童年,是人们一生最快乐的阶段。步入初中以后,功课繁多,整日忙于作业、学业中,一切都显得那么沉默。我家附近常有一群八、九岁的孩  相似文献   

13.
永远     
短短三天之行,却成了我记忆中最宝贵的、难以忘怀的记忆。激动、亲切、感慨是交织其中的旋律。记得刚到《少年作家》编辑部的那天,心情实在很沉重。初三的我,清楚明白,此行背负着的不只是爸、妈和老师的殷殷期盼,更有着关系慈化中学乃至宜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浪漫     
【导读小语】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活得更知性一点。首先,让我们走得远远的。远远地,再回头,看一看,甚至都不用想,那千百年前的太阳,便又一次地升上了我们的天空。  相似文献   

15.
作为1 9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不仅在他的许多巨著中宣传他的艺术思想,也在他的政治性论文中,特别是在他的多次演讲中极力宣传和推广他的艺术主张。选读罗斯金《现代生产与设计》演讲,分析和探讨其艺术主张,可发现他的许多建议和忠告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里.斯奈德是美国20世纪最有贡献的生态作家。加里.斯奈德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已被评论界所公认,但对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形成的研究还少有人问津。研究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形成对今天正面临生存困境的人类,特别是对今天的创作者和斯奈德的读者来说有很深的启发意义。他丰富而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对东方文化的吸收是其生态思想形成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处在一个环境危机加剧、环境意识和生态思想日增的独特时代。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老大     
王猛 《可乐》2011,(1):8-9
带他入队 这些年,出现在姚明身边最多、最频繁的,是他的队友。他们中很多人被称为姚明的朋友,但也不全是。 一次姚明做康复训练,我跟着去了。我问他:“这些队友,有多少能算得上朋友?”他想了想说:“老大。”老大是弗朗西斯的代号,是他把姚明带到NBA的。  相似文献   

18.
波伏瓦是位颇为复杂的作家,时至今日,学界对她的评价仍是褒贬不一、争议颇多。在中国作家赵玫的笔下,波伏瓦 “毕生附丽于萨特”,不是“真正彻底的女权主义者”;她是萨特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彼此拥有”;她是一个“将美丽和智慧结合起来的女人”。 透过赵玫笔下的波伏瓦形象,我们可以反观当代中国知识女性对自我角色的思考、困惑与追寻。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鞋垫     
赵志刚 《社区》2013,(26):61-61
同世间所有的情感相比,母爱,该是最细腻隽永,深人细节的了。我们也许无法瞬间找到具体的什么东西来举证恋人的甜蜜,朋友的真诚,但是,说起母亲,脱口而出的必然有体贴胃口的饭菜、温暖的毛衣……也许,还有那么一双针针密密缝的鞋垫。  相似文献   

20.
流形概念是20世纪数学的最具代表性的基本观念之一。文章分析与探讨流形概念的起源与发展。特别地,研究了流形概念从产生到其概念的精确的数学描述这一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