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宝山灵泉寺建筑装饰图案艺术历史悠久,纹样丰富,造型独特,具有极高的美术考古价值,是近千年间历代中原工匠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的物化形式.对宝山灵泉寺摩崖石窟装饰纹样审美特征的探索,既有助于其在现代装饰设计领域的运用,也有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汉代以降,儒家思想在我国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占据统治地位,传统装饰纹样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方面,同样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华文化的精妙之处也体现在赋予装饰纹样的象征意义,如赋予纹样元素动物、植物、山川云水等以人格化的魅力和完美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龙山文化的陶器造型端正、规整,富有简洁明快的轮廓线,器型与器表装饰有机结合,实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在纹饰上,这些陶器更强调线条的形式感,刻画镂空的空间感与黑陶的沉重形成虚实对比,更具有空灵的韵味。贴塑鼓钉、盲鼻,捏塑鸡冠耳、环形耳等不同装饰工艺体现了装饰与实用的统一。这些陶器漆黑光亮的颜色与极为简朴的装饰和器物造型特征相适应,线条成为其造型和纹饰的主要表现手法,通过简单纹样的重复、强弱变化来体现内在的和谐。这些对商代的青铜器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何力 《云梦学刊》2005,26(5):99-100
长沙窑具有不俗影响力的主要原因是其产品装饰手法的丰富多样与走向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其装饰特点主要体现在瓷器造型纹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题材上大量运用诗歌、警句等;修辞上多采用写意手法;注重汲取亚洲国家不同民族的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5.
剪纸艺术从自然和生活中获取灵感,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抽象和概括,创造出了实用美观的造型和寓意吉祥的装饰纹样。尤其是在剪纸的功用、造型、装饰这三方面更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暗含了建筑设计中新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是一种以自然、生命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鄂伦春族是位于我国东北边疆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桦树皮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桦树皮工艺品。桦树皮制品初步成型后,鄂伦春人在其表面饰以装饰纹样,鄂伦春族装饰纹样来源于自然,展现了游猎民族简约大气的审美情趣,表达出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拜,以及对社会安定和谐的祈愿。  相似文献   

7.
略论“”纹源流安旭“”纹是一种古老的装饰文样,在研究、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热潮中,不少人关注过这种纹样,也有不少议论,诸如“”纹是土家族的吉祥纹样,“”纹是中原汉族的传统纹样,“加珞”(十字纹)与“”纹是藏族传统纹样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提出了这一...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文作品中的"镜子"意象,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审美内涵。唐代镜子的造型款式日新月异,其花样装饰较之前代大有改观。在唐代,"镜子"是夫妇定情、新娘婚娶的嫁妆,又是友人别离赠送留念的珍品。此外,唐人深受道教文化影响,"镜子"又是他们求福纳吉、消灾避邪的吉祥宝物。在唐人文作品的意象中,佳人照镜是流年暗换、青春易逝的无奈叹息;文人览镜是士人岁月蹉跎、功业无成、奋起抗争的无奈心曲。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许多历史遗迹中,常有雕塑或绘画的狮子造型,考古文物上也常发现以狮子作装饰纹样的器物。狮子艺术造型的出现,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广泛使用于宫室建筑、佛窟、塔寺和各种工艺美术品,发现的标本数量很大。狮子形象是为我国人民所喜爱的艺术造型题材之一,也是研究我国古  相似文献   

10.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必须发掘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处于中国中部的长沙窑陶瓷装饰艺术就是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它是在南方的楚文化与北方的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吸收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精华而产生的艺术奇葩.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长沙窑陶瓷装饰艺术在装饰色彩、纹样、图案、题材、风格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知识贡献,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基础.基于地域传统艺术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包括“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资源转化模式和“普通商品→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怡 《殷都学刊》2006,(4):44-47
唐代文官服饰质料优良、色彩华丽、纹样精巧,是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的反映,更是古代服饰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它具有鲜活的时代特征,是大唐帝国继承传统、内部调整的产物;它是汉族传统服装与来自西域胡服的完美结合,是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文明大交汇的直接反映;它具有极强的礼仪性和等级性,是以皇帝为核心的贵族政治格局影响之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诗歌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狩猎诗歌遗存。这些狩猎诗歌具有独特的表现内容与艺术特色,是唐代诗歌作品中一个独特的题材。唐代狩猎诗歌的大量存在,不仅是唐代诗歌繁荣的客观标志,也是唐代狩猎文化的艺术再现,并且为学术界全面准确地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从殷墟出土的器皿中发现,殷王朝人们已经掌握了日用器皿装饰的纹样构成并成功运用了平衡、均齐、协调与节奏的构成法则,创造出了绳纹、云雷纹、夔纹、蟠龙纹、三角纹、焦叶纹、斜云雷乳丁纹、饕餮纹等纹饰样式,依势器皿的造型状态,构成二方或四方连续纹样,装饰在器皿的不同位置。形象概括、简洁、乖巧,有一种朴素的美感,不少青铜器纹饰,层次分明,有单层和多层组合,视觉感极强,表现的素材内容是神话动物,饰于器皿的显著位置,借以玄耀王权尊严和宗族图腾的神圣。  相似文献   

14.
唐代音乐文化交流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交流路向和内容.其在地域间的横向交流和在阶层闻的纵向交流恰似唐代音乐发展坐标系上的横轴和竖轴,它们推动着唐代音乐的持续繁荣,也为词体结构、风格特色、描写对象、艺术境界、美学旨趣和价值意义等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音乐文化场景.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7,(8):183-187
带钩是中国古代服饰的一种构件,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影响不同一般,特别是对齐国历史的影响更是非同寻常,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枚带钩改写了整部齐国的历史。关于齐国带钩起源问题众说纷纭,据文献记载,至迟在春秋早期齐国贵族阶层已经使用带钩。齐国带钩,由于受齐文化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影响,在造型和装饰上以变化丰富、形式多样、重实用求美观为显著特色,求新善变、不拘一格的造型与装饰风格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战国时期,齐国带钩造型和装饰艺术风格表现尤为突出,地域特色更为鲜明。大量出土的齐国带钩,是对司马迁"齐冠带衣履天下"论断的最好明证。齐国带钩艺术是齐国服饰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服饰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唐代"入冥"题材的小说发展成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题材的作品包括"泰山巡游"、"地狱巡游"以及其它形式的"冥界游历",反映了唐代丰富的冥界观念.关注此类作品既有助于深入研习唐代小说,亦有益于探究唐代的宗教与文化现象.唐代"入冥"小说在不同阶段具有相异的特征,基本上与当时的宗教理念和小说发展趋势相合,折射了文化观念与宗教理念的演变与递变.  相似文献   

17.
萨满(博)服饰与原始信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治区境内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历史中都存在过具有原始特征的萨满教文化时代。萨满(博)服饰作为萨满(博)教行为艺术之一,其款式、造型、装饰等都与萨满教原始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我们调查,区内这些民族古代萨满(博)服饰种类繁多内涵十分丰富,为我们研究萨满教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可视性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18.
吴艳荣 《江汉论坛》2007,(5):106-110
唐代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人文意识,促成了凤文化的繁荣.唐代凤凰大量而广泛地活跃在人们的思想和生活领域,堪称"凤凰热".其表现形式为:以凤喻人,以凤作装饰,以凤美称事物,以凤喻示婚姻情爱.唐代"凤凰热"充分反映了唐朝的时势和唐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诗歌、书法两种艺术形式,从其表象看,分属不同的领域,但在唐代完美地融为一体,共同再现蓬勃向上的时代气象,诗人取璧生辉、借助书法艺术,展现出丰富壮阔的人生意境.仰仗大唐国力的空前强盛,思想领域活跃开放.本文着意于探讨诗歌以书法艺术为载体和表现形式,使诗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甘青彩陶纹饰及其精神内质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彩陶文化占有人类文化艺术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的一席,它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主要标志。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彩陶造型优美,内容丰富,纹饰繁缛,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出土数量多,装饰精美,堪称世界彩陶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本文以马家窑文化为主,透过甘青精美绝伦的彩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分析熔铸其中的凝聚原始先民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