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孤岛时期上海持续上涨的米价,虞洽卿发起上海民食调节协会、上海平粜委员会,积极参与民食调节,对保障上海米粮供应、维持贫民民食生计、抑制米价上涨、维护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孤岛时期上海米价在虞洽卿等多方力量的调节中仍快速上涨,是由特殊环境的特殊原因决定的。只有客观分析米价上涨的原因,才能正确认识虞洽卿调节民食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民国元年,上海米价骤涨。《申报》对此突发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从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米价飞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生的民国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平息此事件。诸如豁免米麦税;严禁米粮出洋;查禁囤积居奇;紧急向各产米区购米援沪;推广以面代米;开设平粜局、售卖平价米,等等。通过政府的及时补救,米价终得平缓。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康熙施政是重视全国各省的米价,其中尤以南方各省区为重,或。主要是因为南方各省区是全国的主要产米区。影响南方各省区米价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气候的变化,一是粮食的运输。在南方各省区中以浙江省的平均米价为最高,而湖广地区则成为平均米价最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四川省的米价飞涨,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四川省政府组织成立了物价平准处,对成都市的米价进行平准。虽然其措施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却没有维持下来。直接原因在于当时政府对四川的米价平准,只注重对大城市市区内的米价进行平准,却不能有效控制住周边米源供应县份的粮食管理,在米源供应本来就不足的情况下,平价米反而还向市区外流出,造成了米荒和黑市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以及休闲服务消费支出占休闲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这就是消费"闲化"趋势和休闲消费"软化"趋势;休闲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以及休闲服务业占休闲产业的比重也是趋于上升的,这就是国民经济"闲化"趋势和休闲产业"软化"趋势。其中消费"闲化"趋势和休闲消费"软化"趋势分别是国民经济"闲化"趋势和休闲产业"软化"趋势的原因。这一结论对预测我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制定正确的休闲产业和休闲服务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始于唐朝、兴于宋朝、盛于明朝的汉藏茶马贸易在清代逐渐走向衰落的情况及其原因。清代的汉藏茶马贸易经历了兴盛、“时兴时罢”、衰落三个时期。呈现渐衰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 :政治上 ,随着满清王朝在中原统治的逐渐巩固对战马的需求逐渐减少 ;经济上 ,以物易物的茶马交换形式在经济逐渐繁荣的情况下 ,渐失其重要意义 ,而逐步被汉藏间的全面物资经济贸易所代替。  相似文献   

7.
价格的变动,由商品价值变动所决定,受供求关系和币值等因素变动的影响。而商品价值、供求关系和币值等因素的变动又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价值、供求关系和币值的变动受制于这一阶段较低的生产水平、基本经济特征和其它客观经济条件,价格有其独特的变动趋势。关于社会主义价格变动的趋势,我国理论界曾展开了讨论,提出了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一是价格变动呈徐徐上升的趋势;二是价格水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的传统农业 ,土地生产率逐步上升 ,劳动生产率经历了一个先是上升 ,然后主要由于人口的增加而呈逐步下降的趋势。我国的传统农业在总量增长方面成就巨大 ,但人均占有量却缓慢下降。文章运用数量分析和宏观历史分析法 ,主要从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发展方面论述了这一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呈数量上升 ,年龄降低趋势 ,其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必须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加强教育 ,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犯罪率很低 ,但近年来有逐渐上升趋势 ,已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本文就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原因及个体原因进行粗浅分析 ,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清代“寡母抚孤”现象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及内在原因,寡母以坚强的毅力和伟大的智慧为孤子们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同时,她们也为整个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政府制定税收制度的目的,是禁止商人漏税和防止税务人员贪污税款。当时政府税收制度的目的达到了,又没有达到,探讨了其中的原因,并论述了税收制度的特点:一是政府相关规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二是政府征税的行政管理成本比较低。最后探讨了税收制度缺陷及造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卡伦在清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卡伦的主要职能是巡查边界、监督贸易、监督游牧、管理禁区。卡伦在执行职能时有利有弊,有得有失,但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其弊端的产生有着人为和社会发展诸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清代学政为钦定之官,专职管理和督察一省教育事务,在科举取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学政在履职中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清政府制定了严密的防弊措施也收效甚微。分析研究弊端产生及防弊失效的原因,为我们当代教育留下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CHFS农户家庭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口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随年龄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而其各项消费支出随年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趋势。农村居民进入老年阶段后,衣着支出比重继续保持下降趋势;食品支出比重、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比重在65岁左右出现拐点,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交通通信支出比重在60岁左右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在65岁之后保持下降趋势;医疗保健支出比重走势则较为复杂,在60岁左右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进入65岁之后先保持上升趋势,70岁左右转变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乾隆朝初期长江流域粮价一方面由于受政府仓储政策和采买的影响而形成长期向上的趋势;另一方面,粮食收成、气候、灾荒、第一次金川之战也造成了粮价的短期剧烈波动。每当粮价剧烈波动时,各级政府均采取多种宏观调控手段以冀平抑粮价,地方民众也采取各种措施力图将对自身的损害降至最低。由米价的联动变化可知,乾隆朝初期,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了一个整合程度较高的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17.
清代江西民间溺女与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江西民间盛行的童养主要是贫家针对溺女而采取的一种最常用的自我拯救方法.童养媳并非如以往史学界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一种婚姻陋俗.清代江西溺女之风非常盛行,抚养维艰和嫁妆负担是溺女产生的主要经济原因.童养可以有效地消解这两大原因,正因为如此,民间盛行童养之风.童养是民人避免溺女的一种变通之法,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以童养代替溺女是一种进步.当时官府和地方精英为了解决溺女这个社会问题也在积极地拯救,但数量非常少.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其拯婴能量的不足,所以对于童养这种现象,他们持赞同和鼓励的态度.这也是民间盛行童养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的犯罪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具有相对性、变动性、交叉性等特点.弱势群体与犯罪的关联性相对较强,选择恰当的分析视角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科学、理性地预测其犯罪趋势,对社会政策和刑事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从整体情况来看,近些年来弱势群体的发案率有上升趋势,团伙式犯罪和自救式犯罪比例上升;从个体情况来看,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和刑释解教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犯罪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清代厉行海禁政策,从顺治朝开始一直到道光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海禁措施,这个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究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迁,丁克家庭开始在中国的大、中城市出现,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丁克家庭在中国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生养孩子的成本太高、婚育观念的变迁、传统家庭生育动机的转变、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原因造成的。丁克家庭的发展壮大对社会有正、负两方面的功能,但它暂时不会上升为一种社会问题。现阶段我们应探寻一种与传统家庭类型和谐共存的丁克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