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战线》编辑同志: 贵刊1980年第一期补白《中国新文艺之最》第一条云:“最早的白话诗歌集;《尝试集》。胡适作;一九二○年出版。集中最早的诗是一九一七年六月间的作品。”这在时间上与事实不符。胡适在《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尝试集》自  相似文献   

2.
苏曼殊与外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对苏曼殊 (1884—1918)在文艺方面的成就作过这样的评价 :“拢统讲起来 ,他的译诗 ,比他自作的诗好 ,他的诗比他的画好 ,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1。这种说法虽有可议之处 ,但至少肯定了一个事实 :翻译在苏曼殊的文学活动中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 ,苏曼殊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也就成了苏曼殊研究中的一个诱人的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以就教于方家。一、以翻译开始文学生涯苏曼殊最早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 ,是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190 3年 ,从日本留学回国不久…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学术界向有两说。其一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为代表,认为最早的七言诗是张衡的《四愁诗》,书中说:“它是一首七言诗。在它以前,《诗经》和宋玉《招魂》、荀卿《成相篇》等有一些七言句。汉代韵文七言句渐多,但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作品,当以这首诗为最早”。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100-106
日本正仓院藏《王勃诗序》抄本一卷,是目前已知王勃著作的最早写本。通过对该本抄写年代、性质归属的考辨,以及"武周新字"使用情况的细致调查,可以确定这是一个与国内通行本迥然不同却拥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的优秀文本。从实证层面看,院本《诗序》是还原《王勃集》最初文本形态的重要线索,具有改变以往王勃作品中既定文学阐释的可能性,且《诗序》佚文可以补考王勃年谱未备之重要事迹。从理论层面看,院本《诗序》对于我们从文体学角度重新审视唐代集会赋诗场合产生的这类诗序是一个很大的启发,而王勃文学之东传经纬及其对日本汉文学的影响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美接受──诗学札记之一吴晓一、接受与接受者诗是文学中的文学。诗的美是最高层次的美。但这种美的实现,还须依赖读者的积极参予。接受美学把文学看作一个整体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二个部分:其一“作者─—作品”,即创作过程;其二是“作品──读者“,即接受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之有“写妓女”的文学当自《霍小玉传》始。唐人小说中写妓女的作品甚多,但 其思想和艺术,都不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虬髯客传》。及至宋、元,写妓女的话本便在市民和 普通百姓中流传了。明代写妓女的文学,在观念上有了新突破。曾朴的《孽海花》,应是在中国帝制 的封建社会里写妓女的压阵之作。妓女中最早创作文学作品的是六朝南齐时的苏小小。唐代妓女 人多,诗妓也多。宋代妓女中能诗而又有志气者当推歌妓严蕊。明代妓女中出现了散曲家。在妓女 出身的文学家中,要算明清之际的柳如是最为有名。她的作品,为妓女写的文学作品作了很好的终 结。“写妓女”的文学和妓女写的文学,都是文学遗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诗是各种文学文本形式中最早出现也是最早趋于成绩的文本模式,一个没有诗的民族是无法想象的。诗与其它语言艺术最大的区别,即是其形式。本文从诗的整体出发,探析诗的言说结构的独特性。对常规语言的变形与超越;生命意识与物的化合;反讽等均构成诗语的独异性。诗情,诗味,诗韵,也就是弥散于这新异的言说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8.
鲁迅诗歌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因为鲁迅诗歌不但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旧体诗和民歌体诗、外国诗式而创作的宝贵文学遗产,是本世纪前三、四十年中国历史进程的艺术概括和伟大史诗;而且也是鲁迅思想的艺术再现,是研究鲁迅思想发展的重要依据。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期所写的诗,是迄今为止所收集的鲁迅诗歌的最早作品。这时期他的其它  相似文献   

9.
论茅盾早期介绍外国文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最早的文学活动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在五四时期不仅成功地翻译了许多文学作品,而且就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高瞻远瞩锐意创新五四文学革命确认必须通过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从中吸取养料,寻求借鉴,以取代中国的旧文学,创建新文学,激发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首先指出,新文学要以“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的民主主义文学为榜样。鲁迅则是一边译  相似文献   

10.
<正> 朱自清是五四时期新诗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郑振铎说他的诗“功力的深厚,已决不是‘尝试’之作,而是用了全力来写着的”(《五四以来文学上的论争》)。他的诗大都收在《雪朝》(一九二二年六月出版的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内收朱十七首诗)和《踪迹》(一九二四年十月出版的诗文集)里。后来文学史家多依据这两本集子来评论他的诗作。其实朱自清的诗不只这些。他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问究竟有多长,众说不一。一九二八年他在  相似文献   

11.
论张九龄山水诗的清澹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论张九龄文学风格的是他同时代的张说与徐坚,称其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新唐书·文艺传》),谓其为文不尚藻饰。最早以“清省”为其诗考语的是杜甫,其《八哀诗》云:“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仇兆鳌注:“地有余,力厚也。语清省,词爽也。”言其笔力沉雄厚重而语言清新省净。受杜甫影响继以“清澹”二字论其诗的是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说:“唐初承袭梁、陈,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澹之派。”自此九龄涛风清澹遂成定论。  相似文献   

12.
一、诗歌的抒情美 诗的本质是抒情,诗歌是抒情的艺术。 最早的诗歌的孕育和产生就来自人类表达和抒发感情的需要。鲁迅指出,诗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这远古时代人们在劳动中一声声“杭育杭育”的呼喊,就是最早的诗,鲁迅称之为“杭育杭育派”诗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和“杭育杭育”的呼叫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文学性”消解的当代症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性”(Literariness)问题 ,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尤其是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 ,“文学”(Literature)和“文学的”(Literary)同样成为了问题。值得认真辨析和进一步清理。就文学性而言 ,雅可布逊在论及文学科学的对象时认为 :“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 ,而是‘文学性’ ,即那个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1] 换言之 ,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本身的特性 ,是文学与一切非文学比较所具有的差异性 ,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那种东西。所以 ,“诗对它所陈述的对象是毫不关心的” ,[2 ] 文学的本质特性只能在作品本身 ,而不可能在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崭新的社会,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文学。在20世纪里,中国文学真正冲破了几千年的古典模式,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文学真正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形成了与外国各民族文学对流、互补与融合的格局。可以说,20世纪中国文学确实走了一条与中国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道路,即在艰难与曲折的探索中建设新文学的道路。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以诗的变化最早,革新幅度最大,行进的步履最艰难。  相似文献   

15.
汪正龙 《学术研究》2001,2(12):140-144
20世纪文学意义讨论经历了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学意义观、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意义观到对话的文学意义观的转变.文学意义应该是作者赋意、文本传意和读者释意的复合共生体,是作者、作品、读者进行多维对话的产物.对话意义观的兴起,是在文学领域重建人文意义系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施蛰存的文学创作是从诗开始的,他的文学翻译工作也是从诗开始的。施蛰存的文学翻译主张兼收并蓄,但他更热衷于现代主义诗歌的译介,他所翻译的外国现代主义诗歌作品一直影响到新时期的朦胧诗。  相似文献   

17.
谈及《诗经》的制作年代,要提到它的起和讫。 关于《诗经》里哪一部分或哪一首作品是最早的诗,历来众说纷纭。东汉郑玄(127—200)所作《诗谱》,对《三百篇》每一首诗的世次,虽然大部分依靠《诗序》和其它间接材料来评估,未必可以尽从,在《诗谱》的序文中,却为整部《诗经》年代的厘定,提供了一条明显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从图形、意义、韵律方面,分析闻一多新诗的"建筑美".1 新诗史上,最早正面提出建筑美是新诗特点之一的是闻一多.他在《诗的格律》中说:"在我们中国的文学里,尤其不当忽视视觉一层,因为我们的文学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所以新诗采用了西方诗分行写的办法,的  相似文献   

19.
(一) 短短二十八年的北齐王朝,在文学史上似乎称不得什么繁荣时代。即以诗歌而论,在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二书中所辑的北齐诗数量都不算丰富。即使在这些诗中,还包含着萧慤、阳休之和颜之推等入隋人物的作品。然而,在古代一些论者看来,从北魏末年到北齐却是北方文学的一个比较兴盛的阶段。如唐代来到中国的日释空海曾论北朝文学说:“从此(按:指魏孝明帝)之后,才子比肩,声韵抑扬,文情婉丽,洛阳之下,吟讽成群,及从宅邺中,辞人间出,风流弘雅,泉涌云奔,动合宫商,韵  相似文献   

20.
吉川幸次郎先生与世长辞一年多了。我以深切怀念之情,把吉川先生的遗诗《访昭陵》送到《人文杂志》发表,追忆和先生相识的经过,以及与先生诗、书往还的友情,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吉川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日本的文学博士、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家。他生前在京都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又是日本中国学会理事。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研究,著有《支那人的古典及其生活》、《中国文学入门》、《元杂剧研究》等。他特别喜爱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也善于写诗,并有研究杜甫的专著《杜甫私记》。这些作品,在日本曾经广为流传,影响所及,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