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制度不断创新的30年,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的30年.在制度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互动关系中,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在当代中国,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支撑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2.
3.
史少博 《学术界》2023,(3):146-153
“文化”是属人的概念,即文化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任何国家都有着自己国家独特的、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不断成长起来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焕发出无限活力的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新时代文化;是文化自信持续提高的文化;是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的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文化繁荣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现实形式,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支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机理,需要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动态的考察。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领导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除了传统文化的落后部分,继承转化了其优秀成分,破除了中国文化现代化中西取舍思路的难题,解开了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困境,从而开辟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科学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机理,投影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线,昭示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不应只是"历史的方式",而应是"逻辑的方式",即应在这个理论体系的整体性高度上来揭示它的主要内容及逻辑结构;应重视观点本身的"成熟和典型性",并依此标准来确定其地位.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四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它们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集中体现在“民惟邦本”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正己正人”廉政文化与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和合共生”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对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以及我国更好的国际形象树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与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是中国特色,具有民族性;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具有阶级性;是先进文化,具有发展性;是大众文化,具有人民性;是和谐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切忌过犹不及;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反对文化沙文主义;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原则,避免一花独放;必须贯彻文化改革创新,防止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令睿  张添翼  闫宇 《南方论刊》2021,(4):42-44,99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不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苏联共产党丧失对意识形态领导,造成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崩溃,导致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最终亡党亡国.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文化批判理论的多维解读,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代的演变,对摸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立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建成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是科学把脉中国文化状况、破解中国文化困境的积极尝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文化自信的对象,它们有"分"有"和","分"是基于历史时间线索的区分,"和"则是指三者融合为一,在当代中国一体化呈现,并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贯通古今文化、兼容中西文明的文化观念体系。今天之所以难以实现实质性的文化自信,根源在于存在两个根本的对手,一个是特权与等级逻辑主导的文化价值观念,一个是资本和市场逻辑主导的文化价值观念。面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困境,不能试图往回走,假想完美的传统文化,或依赖某种所谓真正社会主义的、政治革命的思维来分析现状、解决问题;应该向前看,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案,看到社会主义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客观历史进程必然呈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西学东渐"后,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诸方面的众多名词,都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舶来品,中国在各个领域很少有自己的话语权,文化软实力不强对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影响很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从经、史、子、集中到处可见古代贤哲的经典语言,蕴藏着丰富的话语体系。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从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国古代贤哲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中传承语脉,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抢夺世界语境,彰显大国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处于发展之中,只有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结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本观念及其文化结构体系发展到现时代,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的一种新的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文化整体结构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全面把握由不同文化形态、不同意识形式要素所共同构成的这个体系的整体结构特性,这是建设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术之根本和历史之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只能由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决定;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同时担承的特殊文化形式和一般文化传统的角色,又内在地要求自己时刻关注世界文化总体格局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己对现代人类文化精神的包容性.社会文化反映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以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为中介,这构成了文化功能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结构中,既包括有明显意识形态属性的因素,也包括那些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范畴的因素,这二者的融会和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整体结构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重视文化结构体系中社会心理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为中介反映社会生活,以发挥其认识社会生活和道德教育的功能,这是其文化功能整体结构的又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其本质特征、发展方式、动力寻求、发展宗旨、根本原则、目标设置等都可以在中华文化中找到源头和依凭,是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集中表达,是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发挥重大作用的鲜明体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心理支撑。道路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一个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其作了深刻地阐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丰碑。这个丰碑像一座灯塔,照耀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6.
冯玉 《南方论刊》2012,(11):70-71,69
胡锦涛总书记"7.23"讲话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分析问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汲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的逻辑建构与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内生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其逻辑建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判断与制度设计构成了其逻辑起点,在实践中探索道路组成了其论证过程,自身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形成了其阶段性成果。在此种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历程实际上生成于中国特定的历史脉络之中,是基于中国改革经验而形成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从三大形态层面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并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的伟大理论创造与实践创新,这个理论体系和实践历程蕴含着浓厚的民生旨趣。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以民生问题的彻底解决为终极;其建设是一个围绕民生问题展开的历史过程;其是非成败是以民生问题的解决为标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必须以民生问题的解决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并对这一理论体系的探索、形成过程及其内容结构作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自身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