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吉林大学所藏甲骨选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大学历史系文物陈列室曾于1961年收購到一批甲骨,共一百余片,乃罗振玉旧藏。其中有一部分是未曾著录过的;也有一部分虽被著录,但或者是仅著录其正面的刻辞,而遺漏了其背面;或者是拓本經过割截,以致文辞不全。在这些甲骨刻辞中,有的可据以解决目前某些悬而未决的問題;有的則对于过去認为毫无問題的說解,向我們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写下了<有的人>这首传世名作,诗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两种人崇高与卑下、伟大与渺小的不同人生观.诗中大意是,有的人,自以为功高盖世,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而有的人,自甘卑微,可他却被人民刻在了心中.这两种人,自古就不少,今后仍然会有,所以,<有的人>就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清“有的人“的不同灵魂.……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46-152
唐代德政碑的刻立,里面夹杂着各种复杂动机。对于申奏刻碑的百姓而言,他们有的是发自内心为良吏奏立德政碑,有的则是受地方官员驱使。由于朝廷重视基层百姓对地方官的评价,因此,耆老、百姓等记录官员治绩的"状",以及耆老对地方官的评价也就成为申奏刻碑的重要依据,这成为他们被地方官利用的价值所在。对属下官吏而言,他们为州刺史、县令或藩镇主帅立碑,带有巴结逢迎的目的,因为地方长官手中握有辟署权、荐举权等,双方之间有着一定的利益关系;有的属下官员则借助德政碑来表达对碑主的知遇之恩;此外,在为长官申奏刻立德政碑的同时,碑阴题名也能间接为他们自身带来政治声誉。对碑主而言,德政碑可以为他们带来良好的政治声誉,从而为考课带来好处。中晚唐时期的节度使还可以借朝廷的德政碑,获取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对唐朝天子而言,刻立德政碑,可以为天下官员树立良吏典范,从而达到巩固政权、维护秩序的目的;当中央势弱之时,天子又借助德政碑来笼络强藩。可见,唐代德政碑刻立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动机,而不仅仅是出于表彰美政或善政这样简单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章法”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从传统“小学”引进的结构概念。起结章法属于古注语的篇法 ,表现小说叙事的层次特点 :遥对章法近似古汉语的对比修辞 ,表现了章法的层面 ,构成叙事的情节和话语关系 ;板定章法指明清小说中一些特有的语言表述形式和描写技巧 ,形成小说的程式化叙事。章法概念与字法、句法统一在文本的叙事结构中 ,形成了文本叙事的语言表述层次 ,又与建筑概念和戏曲概念共同建构出小说叙事的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5.
殷墟甲骨文,是研究殷代社会的绝好材料。刻写着文字的龟甲兽骨,有的早在殷代就已断裂,有的经过三千多年地下的埋藏腐蚀,已成碎片残骨,有的在出土后遭人为的原因而断缺。把断片尽可能缀合复原,成为甲骨材料学的工作之一。 缀合而得甲骨刻辞,史料价值是相当高的。如王国维1917年首开甲骨缀合之端,把两片卜骨合到一起,得到了上甲至  相似文献   

6.
极顿挫之致 穷勾勒之妙——论清真词的章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真词的章法结构,是古今词家一致称道的。清真词那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层次、那浑成的气象和流动的韵致,都与其独到的章法结构密切相关。唯因如此,历来的词话家都推重清真词法,都喜欢谈论它的篇章结构。考察前人所论,虽然各有侧重,眼光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亦不出两条:一曰“顿挫”,一曰“勾勒”。陈廷焯论清真词最讲“顿挫”,他说:“美成词极顿挫之致,穷高妙之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周济论清真词又最讲“勾勒”,他说:“清真浑厚正于勾勒处见,他人一勾勒便刻削,清真愈勾勒愈浑厚。”我们研讨清真词的章法结构,当然不能满足于前人已有之论,但“顿挫”与“勾勒”却正好作为两条线索,一者关系到清真词善于变化的特点,一者关系到清真词善于照应的特点。既善变化,又善照应,就达到了变化而又统一的和谐状态,从而才能臻于浑厚的境界。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沿着这两条线索去作一番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多片词由北宋的柳永首创,是词在体制形式方面不断发展的结果。宋代多片词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情思意蕴丰富。多片词往往将叙事、写景、抒情自由灵活地穿插运用;明显增加了叙事成分,清晰地展示出事件的过程;不仅逐渐变直线型叙事为曲折叙事,有的更打破了单线叙事,变为双线叙事,形成错综变幻的艺术结构。多片词注重事件细节的描写,抒情叙事更加婉曲细腻,营造出具有回环往复之美的意境。柳永、周邦彦和吴文英是写作多片词的三位高手,在写景叙事抒情尤其是章法结构上,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多片词的出现与发展,显示出宋词叙事抒情与章法结构艺术的进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威仪是一个古老的观念,它伴随着人的尊严而产生。高尚感是人们永恒追求,它在先秦文学典籍中有充分的表现,其主要文本载体是《诗经》。在风雅颂三者中均有表现高尚感的作品,不过这类作品最集中的表现还在《颂》诗中。《颂》诗的主要风格是高尚,它通过威仪观念表现出来。《小雅》言及"威仪"的诗篇,主要呈现出整齐的章法。《大雅》言及威仪的诗篇,主要呈现出错综的章法。《颂》诗最主要的章法特点是不分章,而做诗人的主观际性是《颂》章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契刻是文字产生之前的一种常见的记事方式,与文字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古代汉文典籍对契刻记事有记录,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考古发现仰韶文化刻齿骨片当是上古契刻记事的遗留之一,但刻齿的含义也不得而知。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刻木记事的习俗,丰富多样的记事木刻为认识上古契刻记事提供了很好的参证。  相似文献   

10.
一初刻本与二刻本明朝末年,崇祯年间,出现了雄飞馆刊印的《英雄谱》《二刻英雄谱》。所谓“英雄谱”,实即《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两部小说的合刻。它的另一书名,为《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不过,两部小说合刻,其形式不是一前一后,而是一上一下。上层为《水浒传》,约占版面的三分之一,下层为《三国志演义》,约占版面的三分之二。大家知道,凌濛初的《拍案惊奇》有初刻、二刻之分。《英雄谱》和《拍案惊奇》一样,也有初刻、二刻之分。《拍案惊奇》的初刻和二刻是两部书,篇目基本上不同;《英雄谱》的初刻和二刻则是一部书,回目、正文基本上相同。然而,《拍案惊奇》和《英雄谱》  相似文献   

11.
古代竹木简上的文字,过去多数人认为是刀刻的,但是,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实物来看,竹木简上的文字都是书写的,并未见有刀刻的。 在殷商时代,甲骨文是用刀刻的,但有的甲骨上面,则有先写后刻的痕迹。1977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字,也是用刀刻的。甲骨文为何用刀刻?这可能与龟甲兽骨材料坚硬,书写不能经久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缺乏必要的界定和辩证分析的前提下一味片面强调散文的"自由抒写",否定散文文体规范和章法技巧的积极作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散文写作总体质量的下降和散文理论研究及散文教学的混乱.所谓"自由抒写"应是相对的,要正视文体规范和章法技巧并积极地予以继承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中存在着字形的繁化与省化现象。省刻是甲骨文原篆实现简化的一种途径,是当时书家有意采用的一种书写方式。如果省刻的部分为比较重要的构件,或者是省刻后与甲骨文中的另外一个字同形或相似,则有可能为释读工作带来障碍。召、朝、岳、■、畫等字的异文均存在着一定的省刻现象,旧或对它们的省刻形体存在释读上的分歧,有必要重新加以审视。认识省刻这一现象,有助于对殷墟甲骨文的正确释读。  相似文献   

14.
法式善的8篇论体散文,不仅思想深刻,见解新颖,而且章法独特,论析精深,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性。其论体散文思想上主张经世致用、廉政为民、才德兼备;章法上立论精巧、持论公允、布局鸿阔、收篇妙远。论体散文既是探析法式善思想观念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法式善散文艺术的重点对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曰校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在《三国志演义》刊行流传演变史上很有研究价值的重要版本。对于周曰校刊本的初刻年代,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实际上周曰校初刻的是万历十九年的插图本,周曰校从事刻书活动在万历年间,"嘉靖壬子"不可能是周曰校刊本的初刻年代。  相似文献   

16.
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于1992年初在山东省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发现了一件龙山文化刻字陶片。这是国内考古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它把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800年左右。 在丁公村发现的龙山文化陶文,系刻在一件大平底盆底部残片的里面。陶片为泥质磨光灰陶,长4.6——7.7厘米,宽约3.2厘米,厚0.35厘米。陶片上现存文字计5行11个字,除右起第一行为3个字之外,其余4行每行均为2个字。综观这11个字,笔画比较流畅,个个独立成字,整体排列比较规则,刻字也有一定的章法,显然已经脱离了刻画符号和文字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 专家鉴定认为,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正> “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刘勰这一论断,全面阐明了文章章法的基本要求和章法修辞的规律。下面我便据此试说《离骚》高妙的章法修辞。一、外文绮交,内义脉注——思想主线,感情脉络的修辞表现。  相似文献   

18.
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园。 提到西园必提到他的大名。 他大名鼎鼎。 他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歙县以外,知道他的人也很多很多。他的名字嵌在徽园观景楼上的一副金字盈联里.道是:“清风徐徐普天同庆有紫气东来”。这事做得有点胆大。胆大才是英雄本色。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有人说,他做事不讲章法,几乎随心所欲。其实他讲的是大章法,不是小章法,是模糊数学,不是应用数学。能解决许多模糊不解的难题。他有许多豪言壮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干!大干!快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  相似文献   

19.
唐代渤海的贞惠公主墓碑和贞孝公主墓碑是渤海考古的重要发现,是目前仅见的两块渤海石刻文字,对研究唐代渤海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最直接的确切资料,因此为国内外史学界所关注。 1949年贞惠公主墓碑发现以来,阎万章、金毓黻、王健群和笔者先后发表文章,进行过考释和研究。但是由于碑文多有脱落,有的字则斑驳模糊,全文难以卒读,这就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古代刻书主要有官刻、私刻和坊刻三种形式,其中因坊刻具有浓厚的商业特征,所以刻书的数量最大,流传的面也最广。福建刻书首推闽北为最盛,从五代一直到明朝都是我国重要的刻书基地。明末清初以后,建阳刻书逐渐衰落,而与此同时,鲜为人知的闽西四堡坊刻却正在悄然兴起,成为我国南方继建阳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刻书中心。由于四堡坊刻流传至今的实物很少,对它的研究几乎被学术界所忽视,目前所见有关中国古代印刷史的专著亦均未提及。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