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凤兰 《兰州学刊》2008,(3):198-201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大致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而编纂的具有百科性质的书目,其采取了以义类聚的编排方式,重在对词义的实际使用状态进行诠释,是对语义场理论的不自觉的实践与运用。要深入了解《尔雅》全书的价值.必须研究这些义位形成的系统,即《尔雅》全篇的语义场。文章借鉴现代语义场理论,以《尔雅·释地》为例来分析其语义系统,以探求《尔雅》语义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尔雅》之学除了对《尔雅》本身的研究外,一条重要的支脉就是广续《尔雅》之作。所谓广续,是指在《尔雅》之后仿其体例和内容又加以增广。今天所见最早的广续之作是《小尔雅》。该书名目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但亡佚不传。今存《小尔雅》是从《孔丛子》...  相似文献   

3.
学者对《毛传》与《尔雅》的关系多有论述,或以为《毛传》本《尔雅》而作,或以为《尔雅》本《毛传》而成,或以为《毛传》《尔雅》各有所本。实际,三说皆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失,并没有揭示出《毛传》与《尔雅》之间的复杂关系。《毛传》《尔雅》训释有同有异,固然有材料来源同异的原因,但从二者很高的训释相同率、训释连词句也相同、材料选择的趋同性等方面看,毛公为《传》时参考过《尔雅》。并且二者成书之后都经后人的增益,因而续补《尔雅》者采《毛传》与增益《毛传》者采《尔雅》的情况并存。至于《毛传》《尔雅》训释的歧异,除了材料来源不同外,训释方式不同、传抄致误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邢的《尔雅义疏》广泛吸取了郭璞及汉魏注家的研究成果,发扬有唐一代正义类训诂著作的优良传统,在声义相通的认识、同义词的辨析、多义词的探究、虚词的阐释,重言词的区分,本义与引申义及假借义的认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后世的《尔雅》研究及训诂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尔雅义疏》是《尔雅》研究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逸周书》原名《周书》,作者不详.《逸周书》之名,一般认为始于晋代.郝建樑、班书阁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续》(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认为"《逸周书》之名,始于晋郭璞《尔雅注》";苏渊雷在《读史举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中也说:"郭璞《尔雅注》始定名为《逸周书》",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题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亦同:"《逸周书》之名是从晋  相似文献   

6.
谢美英 《殷都学刊》2007,(4):137-141
《尔雅·释亲》作为我国最早研究亲属关系的专著和"总表",收集了反映古代家族关系的亲属称谓100个,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亲属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笔者不揣谫陋,拟从亲属关系分类及所释词范围特点、亲属称谓词的释义体例、特殊词的细论三个方面探讨《尔雅·释亲》凸显出的当时妇女地位:以"男性本位"为主导,为人母者地位最高,为人妻(妾)者地位最低,为人女者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7.
《尔雅》在训释古语时兼及了一些当时的方言词和其他民族语言比如台语的词。《尔雅》中的汉台语“关系词”实质上是台语底层词。根据在对语言底层形成过程个案的追踪观察中得出的结论,考求《尔雅》中的台语底层词。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字词尤可称为文化的密码,诚如美国人类学家普洛格和贝茨所说:“把对语言的分析当作一面文化的镜子,主要集中于词汇”。对字词进行训释,在某种程度上无异就是对它们的文化底蕴进行解码。我国汉代出现的字词训释之书《尔雅》、《说文》、《释名》,分别以义训、形训、声训三种不同方式解说字词,成为研究古代文化的资料宝库。而《释名》一书以其涉及范围的广泛和训释方式的独特,较之《尔雅》《说文》,在文化研究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书。书名《尔雅》,汉刘熙《释名》的解释是:“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宋邢昺《尔雅疏》说:“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我们认为《尔雅》的“雅”,同于《论语·述而》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的“雅言”。“雅言”就是“正言”,也就是当时较为标准和通行的  相似文献   

10.
张升 《社会科学研究》2007,23(1):182-189
目前存世的朝鲜文献如《燕行录》、《李朝实录》、《朝鲜时代书目丛刊》等,收有不少关于清修《四库全书》的掌故。本文将这些材料搜检出来,从“补《四库全书》馆员的事迹”、“关于《四库全书》的编修”、“关于《四库全书》禁书”、“对《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总目》的评论”、“其他”等五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其对四库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文献中关于《三国演义》的记录,朝鲜对《三国演义》的态度,经历了否定和广泛接受的过程;《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在朝鲜广为流传,是因为它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表达了时代的声音,而且与“民间化”的儒家精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杨钊 《江汉论坛》2012,(2):101-104
《异鱼图赞》为杨慎考订博物之名著。图赞作为一种文体,在内容上上承万震《南州异物志》、沈怀远《南越志》的博物,义兼美恶,寓道于器,对明代鄙陋学风展开批评;而体制效郭璞、张骏之赞体。上承《尔雅》,因图而立赞、"前赞后题","赞"为精整的四言韵文,在"题"中多引典籍加以解释说明,而内容上突出异鱼之独特性,写作中"或述其成制,或演以新文",语言质朴、雅驯,文风古隽,在文体上是对郭璞《山海经图赞》、《尔雅图赞》,张骏《山海经图赞》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九云记》发现的20多年来,在韩国和中国陆续有几位学者进行研究,最后的焦点集中在《九云记》的国籍问题上。国内学者刘世德教授主要从外部材料出发,结合内证,根据《九云记》和《九云楼》的关系,推测《九云记》就是《九云楼》。《九云楼》是根据《九云梦》改写的中国小说,《九云记》也是中国小说。法国学者陈庆浩教授单纯从"文本"出发,抛开外部资料,列举了不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几种现象,得出《九云记》是朝鲜小说的结论。我在认真研究内证的基础上,再结合外部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九云记》可能是中国小说,但它在传抄过程中,又留下了朝鲜人少量改写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尔雅》除了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的重要影响外,作为最早的百科全书其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尔雅·释草》的命名理据研究及其背后折射出的先秦文化,有利于探求先秦时代古人对草木植物的认知特点,确立名实间的关系及先人的原始思维特征,揭示上古时代的生产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5.
《尔雅》“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五个单元中收录了大量的动物专名.这些词语是人们把主观感觉到的客体形象思维类化,并借助语言外显的结果,因此我们在研究《尔雅》动物名词时,应该注意当时人们是如何将客观对象的物与主体意识中的感觉形象联系起来,并通过现存语言世界得以呈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尔雅》中动物名词,揭示隐含于其中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直观具象思维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雅学史论纲(上)申小龙(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200433)自汉代《尔雅》问世之后,以《尔雅》的语义研究为范式的著作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形成了一个壮观的雅学源流。其中有校勘辑佚、注释疏证、考证名物、阐说新义、研究条例、编制索引、专著提要等等。这些研究...  相似文献   

17.
解放后朝鲜对古典小说的收集、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后 ,朝鲜学者一直在按自己的方式收集、整理和研究古典小说 ,为丰富民族文化遗产做了很多努力。至今 ,朝鲜已编辑出版了《古典作品选》、《古典小说题解》(上、中、下 )等作品 ,选编和介绍了古典小说作品 ;对《花梦集》、《双钏奇逢》、《王帝洪传》、《黄白虎传》、《玉浦洞奇宛录》等古典小说集和古典小说进行了研究和考证 ,而这些作品是朝鲜新发现而且尚未在韩国流传开的有代表性的古典小说 ;此外朝鲜还出版了四种古典小说史 ,在古典小说研究上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粲诗赋光耀千古,影响了当时和后来的中国赋文,也影响了朝鲜朝文人,朝鲜朝中期文人李安讷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李安讷以王粲作品为载体,引"王粲赋"、"登楼赋"典故和化用王粲赋句入诗,撰写仿作《次王粲登楼赋》,成为朝鲜朝"和粲赋"中一面重要的旗帜,推动了王粲赋在朝鲜朝的传播.故探讨李安讷对王粲及其赋的接受对中朝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训诂专书,它是我国最早的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训诂材料,保存了大量的古字古义,仅它给词分类这一点,就比西方早100多年。《尔雅》对后世的训诂学也有很大影响,在古汉语和汉语史研究上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到了清代,顾炎武开其端,其后人材辈出,清代语言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发展。在理论认识上比较进步,在研究方法上比较科学,在研究成果上是十分卓越的。清儒的语言研究方面很多,现仅就对几部专著的整理研究,试略论清代语言研究在古代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中国古代语言学,始建立于汉代,重要语言学专著,如《尔雅》、《方言》、《说文》等,由于时代久永,文有讹舛,注多脱落。清儒加以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