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在比兴寄托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比前代诗人有很大发展,所以在唐代格律诗中大量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而且通体专用比兴,力求寄意的深隐与情味的隽永。李商隐在总结前代艺术经验加以开拓的创新方面,卓然自成流派,其诗从情意、辞采和声韵等方面表达了诗的艺术特点,在我国古典诗歌的整个传统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意象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英语抒情诗歌中经常为诗人所使用。意象的使用成为诗人抒发情感、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手法。文章通过对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两首诗歌的分析,揭示了意象所表达的意蕴以及和诗歌内容与主题的密切关系,同时还提示读者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要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深层内涵,需要首先领悟诗歌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使抽象的意思具体化,语言精炼而发人想象的象征手法比比皆是。通过自然景物隐喻自己对现实的感慨,勾勒特定的人物动物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远大理想与博大胸怀,是毛泽东常用的手法,暗示性间接性含蓄性以及不确定性十分明显。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艺术地创造了一个特有的象征世界,连绵的群山,奔腾的流水,展翅的鲲鹏在诗中都打上了“毛泽东”的印记,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毛泽东秉承庄屈浪漫主义诗风,不但有艺术的渊源,还有生理与心理的渊源呢!  相似文献   

4.
屠格涅夫认为:“诗人应当是一个心理学家,然而是隐蔽的心理学家,他应该知道和感觉到现象的要源,但表现的只是兴盛与衰败中的现象的本身。”他在创作实践中遵循了这一艺术主张。他的小说对人物心理的揭示,总是诉诸一种视觉可见、听觉可闻、触觉可感的有形事物来具体、形象地表达,如人物的面部表情,言行乃至周身的颤栗,绘画般的自然风景描写,音乐的如泣如诉的旋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之为心理情感感官化。这种手法不仅大大省简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条分缕析,而且取得了诗一般浓郁的抒情效果,使作品显得含…  相似文献   

5.
邓芳 《北方论丛》2010,(1):6-11
《箧中集》诗人是盛唐到中唐诗歌转折中的一个过渡群体。他们复古色彩明显,多做五言古诗,对汉魏诗的主题、艺术手法和思维方式等多有继承。但《箧中集》诗人缺少魏晋诗宏阔自由的精神力量,过多执著于现实忧虑,诗歌也因而呈现出俗和涩的新变倾向。特别是他们善于用尖刻参苦的语言把自己的穷苦说到极端处,以及有意识地用语感上的涩调表达内心的苦涩,成为中唐奇险一派诗风之先声。  相似文献   

6.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来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这是晚唐现实主义诗人罗隐的一首题为《蜂》的七言绝句。关于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手法问题,人们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该诗运用的是比喻手法,有的认为运用的是象征手法,有的则认为运用的是拟人手法。究竟哪种看法正确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搞清这三种艺术手法各自的含义、特点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林杰 《江汉论坛》2005,1(10):110-114
与20世纪20年代相比,30年代诗人有着更为自觉的读者意识。但诗人与不同读者群体之间的隔膜,又使得整个30年代诗歌面临着交流的危机。左翼诗人重视诗歌的交流功能,但夸大诗歌的社会作用、忽略诗歌本身的存在方式,又妨碍了这种交流功能的实现;现代派诗人力图通过潜心于艺术的探索并忠实地表达一己的体验来赢得读者。但对读者和作者个体心智活动的过分依赖,导致了传达的晦涩,也使他们的作品往往因为难于理解而处于“自言自语”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8.
舒婷的诗朦胧而不晦涩,深刻却不消极,擅于采用象征、意象等艺术手法诠释复杂情感,揭示生命真谛。同是表达奉献,《在诗歌的十字架上》充满了浓郁的基督情结,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却饱含着醇厚的赤子之情。文章抽丝剥茧解读了诗人的宗教情怀和祖国之爱,追本溯源剖析了两种情结背后的家庭环境、时代背景等要素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韦应物虽与大历时期其他诗人在生活的时代、个人的生涯、创作的题材等外在表现方面有相似处,但其诗歌创作却拔乎大历诗风之外,是大历诗坛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其社会诗与政治诗思想深度往往超过大历时期其他诗人,内容较为深广;个人身世感受诗中自省自愧的内容,在安史乱后痛定思痛的现实中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酬赠诗中表达素心安分,志切忧勤的思想感情,境界高尚;山水田园诗中融进仕宦责任感的变奏,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要之,积极有为,又追求高雅闲淡是韦诗的总基调。  相似文献   

10.
延宕艺术,是指在叙事作品中,为了加强读者对作品表现对象的感受,有意延缓叙事进程的一种手法。高中语文有许多文章都运用了延宕艺术。恰当地运用延宕艺术,不仅能丰富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心灵,更能深刻地表达作品的主题。一、通过延宕艺术,丰富人物形象《明湖居听书》这篇课文,以描摹生动而素为人所称道。白妞说书的技艺,通过作者巧妙地应用比喻,而使人感觉“三月不知肉味”。其实在这之前作者就巧妙地运用延宕艺术的手法,为下文正面写白妞做了铺垫。明湖居听书人们慕名而来,听的就是白妞说书,所以才九点多人们便“赶忙”去明湖居…  相似文献   

11.
反复叙事是福克纳小说艺术的独创。福克纳顶峰时期和成熟时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里 ,广泛而多方面地使用了这一手法。反复叙事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存在价值 ,与神话方法、多角度叙述、意识流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福克纳使用反复叙事的意图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他对美国南方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思考认识 ,强调、突出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2.
解放以来,许多论者都喜欢用西方文艺理论中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来评论古代作家。于是,李白被划为“浪漫主义”诗人。许多年来,对于李白的诗歌艺术,常常囿于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强烈的主观色彩等方面进行论述。这种评论方式对于揭示李白诗歌艺术个性,是很不够的。笔者试图从我国古代诗论家和现今西方文学评论家所云“意象”角度,来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意象是诗歌创作中,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诗人特定的意旨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首诗实际上是由声律和意象组成的。而  相似文献   

13.
李金发是有意识地把法国象征派诗歌引进到中国来的第一个诗人,因此被认为是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创者,这时他年仅20多岁。李金发出生在广东梅县,青年时留学法国,研究过雕塑和诗歌,到过德国和意大利。1920年开始学写诗歌。他的大部分诗歌是在国外写的,其诗风深受魏尔仑和波特莱尔的熏陶,人们之所以称他为中国第一个象征诗人,主要在于他的审美追求基本上和波特莱尔等法国象征派诗人是一致的,这就是说,在思想倾向上主要抒发与现实对立的、非理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苦闷与要求。在艺术手法上,是较全面地对法国象征派艺术的移植,强调…  相似文献   

14.
“诗中有画”这是北宋苏轼对盛唐诗人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总结和概括。王维究竟用什么手法写成“诗中有画”的效果,笔者试式王维山水田园诗里,运用光线、取景范围的变化和构图的精巧与趣味性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诗人的取景艺术。运用光线光线是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和色彩美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在光线照射上,景物  相似文献   

15.
丁萍 《理论界》2006,(6):202-203
约翰·高尔斯华绥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银匣》是他完成的第-个剧本。在小小的“银匣”中,他充分而巧妙地运用了讽刺手法,从对贫富的不公正待遇以及资产阶级的伪善和自私两方面进行有力地抨击,突出了重大的社会主题。此外,了解作家的身世背景与创作特点,会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6.
<正> 李瑛是新中国建立后成长起来的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三十余年来,他在诗歌的园地上辛勤地耕耘,已出版了二十几本诗集,收获是可喜的。他的诗,由于诗人不断地在艺术上进行探索,愈写愈精美,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标志着他的创作日益趋向成熟。正如诗人自己所主张的:“诗人应该深刻研究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他越懂得文艺科学,他写的东西越能成为艺术——不倦地寻找新的表  相似文献   

17.
<正> 闻一多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哺育成长起来的爱国诗人。在中国新诗史上,他是最早自觉地倡导和探讨新诗的民族风格,也是最先在创作中体现民族风格的诗人。何其芳曾说,闻一多“是一个道地的中国的诗人”。这个评价是符合其诗歌创作实际的。一民族风格,主要是指作家、艺术家运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而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气派。闻一多主张新诗人要“认识我们的环境与风俗”,就是要求在诗歌创作中,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感情的抒发,反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面貌、时代气氛、风俗世态、山水人物,以及人们的心理和感情特色。显然,这是民族风格的主要内容。《死水》集第一首《口供》可以看出,诗人之所爱,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坚贞、高尚、爱国),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花木(青松、菊花),是我国古代诗人经常歌咏的自然景色(大海、夕阳、高山),甚至喜爱喝一杯酽酽的苦茶的习惯,也是地道的中国特点。这首诗,可以说是闻一多追求新诗民族风格的一个开端。  相似文献   

18.
浪漫主义文学最主要的特征是抒发主观感情,展望美好理想。它要求诗人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生活。浪漫主义文学常用的一些艺术手段,例如夸张的手法,离奇的情节,歌颂大自然,重视民间文学,描绘异国风光等等,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理想,抒发情怀。本文着重比较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想问题,从理论探讨、社会理想、生活理想和对理想人物的塑造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晚唐爱情诗的繁荣肇始于唐大历年间 ,标志是出现了晁采与李冶这两位女诗人。爱情是晁采、李冶诗歌创作的共同主题 ,但前者纯真热烈 ,采用乐府民歌的艺术手法 ;后者诗中充满复杂的况味 ,多采用五言诗 ,擅用移情和烘托手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陶诗的风格,历代皆相推许“平淡”与“豪放”.但除此之外,“忧愤”亦是陶诗中的重要内容,它缘于诗人的“忧生之嗟”和“于世未忘情”,而陶渊明常以议论的手法来表达其“忧愤”之情.而在这三种诗风之间,“忧愤”是现实苦难带给诗人的感受,“豪放”是诗人面对苦难的态度,“平淡”则是诗人以审美的眼光品味苦难中的甘甜.它们相互渗透与交织,显示出陶渊明诗歌风格的多样性.陶渊明凭借着自由的意志,占据着精神的高度,完成了对苦难的超越.这也正是陶诗美学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