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最早的唐五代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其题材取向表现出了明显的道教文化特征。其中有以道教的神仙传说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也有直咏女神女仙的作品,还有描写女冠题材和直接表现民间拜神、祭神情景的作品。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对花间词题材内容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评价《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之。”这是从文学史的角度说的。《庄子》的思想内容怎么样呢?常能听到的多是“怪诞”、“唯心’的评价。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文学史上,还是哲学史上,《庄子》的地位都十分重要,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广泛深远。1987年夏,贵州人民出版社为弘扬民族文化,决定出版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庄子》为首选书目。承出版界同仁的厚爱,把《庄子全译》的工作交给了我,我又有了通读《庄子》的机会。现在《庄子全译》已经问世两年,其深邃玄妙的哲理,意气纵放的思辩,超然飘逸的意境,妙趣横生的旨趣,至今仍久久留存于心底,总想有机会把这次通读的感受再清理一下,用以就教于大方,讨论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2 0年代以来 ,有关《花间集》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一批词学研究大家 ,如夏承焘、陈尚君等人 ,大大提升了花间词乃至整个词史的研究水平。张以仁《花间词论集》 ,更是首部花间词研究专著。所有这些都表明 :有关花间词的研究领域是经精耕细作 ,亩产量颇高的沃土 ,要使其亩产量更高 ,作者就必须付出更艰辛的劳动。事实上 ,闵定庆《花间集论稿》确实下了水滴石穿的功夫 ,不仅在系统性、全面性上超越了前人 ,而且还作了许多拓荒式的研究 ,填补了有关《花间集》研究中的一些空白。首先 ,该书编次精审 ,系统性极强。有关花间词的研究成果虽… 相似文献
4.
宋代词人广泛的继承了花间传统,词论家视《花间集》为词宗,同时充分肯定其艺术成就与文献价值。不过,由于《花间集》自身具有多重的文学蕴涵,同时接受者具有不同的接受立场,因此《花间集》也曾受到贬抑,而这关涉到对《花间集》价值的认定,从而影响了宋代以后《花间集》的接受历程。 相似文献
5.
《花间集》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间集》作为唐五代词的代表,不仅展现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体貌风格,而且带有深刻而复杂的时代文化印记。它是以俗艳为特征的世俗性文化和以享乐为目的的内倾性文化交汇下的产物。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它具有音乐、地域、宫廷、女性等诸多世俗文化特性,在外在体貌与内在精神上均表现出与儒家传统文化的对立统一,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突破和叛逆,又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投射。 相似文献
6.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雅词选集,无疑具有规范词体的作用。它的“清雅”标准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它的词人、词作以及词作的题材、情感都是经过选择的;其次词作的题材以言情为主,其他各类题材多是从言情派生的。欧阳炯赞颂了赵崇祚“清雅”的编纂思想,但《花间集序》却是用骈体文来表现抽象的词学理论,其间还有遗漏和讹误,因此比较难读。我们认为从《花间集》编纂标准来探讨《花间集序》的词学思想,也不失为一条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伤逝》在鲁迅写作历程和思想谱系中的出现,具有远较其内部故事——"涓生"和"子君"的恋爱悲剧——本身的构思成因更为丰富、广阔的多层面的缘由。鲁迅在写作体裁的自我定位上从小说到杂文的重心位移,在面向新文化阵营的情态取向上从助阵式的"呐喊"到反思性的"彷徨"的思想迁延,在自我的社会意识和人格精神的支撑点上从单一主体的知性力量到关联和凝聚多主体间的情知意统一体的转移和跨越,都在足以代表整部《彷徨》集艺术和思想核心价值的《伤逝》这里,有细切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9.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部伟大的长篇神话小说。它以纵横驰骋的想象,曲折有趣的故事,宏伟壮阔的结构,浪漫主义的情调,在中国小说史上别开生面。在神话小说的领域中,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它的成就是无可企及的。杰出的作家吴承恩,在民间流传的“西游”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写定《西游记》,这是对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雌木兰替父从军》是徐渭本于《木兰诗》而演绎出来的一部新的作品,我们由文本本身开始并进而深入到社会历史语境对《雌木兰替父从军》的文本中的新内容进行分析:《雌木兰替父从军》的文本本身充满了矛盾,正如徐渭在实际的经历中所遇到的困境,不管是在文本中,还是在生活中,这些矛盾都是徐渭所不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对《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贵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5)
《天朝四亩制度》不只是一个土地纲领,而是尽力描绘了创建一个理想国家的蓝图。这个理想国家是以平分所有土地为基础,“两司马”做为一个基本单位,13156家建立一个基层行政区域,将全国户数划分为成千上万个军事、政治、经济、宗教四者合一的农村公社──“军”。在“军”之上,设置以天王为首的文武不分的各级职官──天朝,掌握中央与地方各种权力和统管遍及全国各地的“军”,实现“同打江山功勋等臣”“世食天禄”;“后来归从”的“耕”田奉尚”者“人人饱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多所突破,但是,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解析,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从农民战争史的研究角度出发,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一部农民革命的土地纲领观点,已被大中学校教科书所接受而普遍流行.而在1978年以后,史学界又出现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的观点,也已在学术界再露头角.以上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无论其角度如何,都有偏颇,可以商榷. 相似文献
13.
关于郭店楚简《老子》文本,历来都有争议。本文通过考察郭店楚简《老子》的内容和文体特征,认为郭店《老子》文本显示《老子》一书原是经、传的混合体;郭店《老子》甲组属“经文”,乙、丙二组属“解说文”。根据先秦“解说文体”的特点,我们认为郭店楚简《老子》乙、丙二组中仍有部分“经文”,需要从“解说文”中剥离出来,还先秦《老子》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经典著作。恩格斯在书中科学地概括和总结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地揭示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纠正了唯心史观用社会意识解释社会存在的错误,明确提出社会历史发展是有其规律的。“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由偶然性在起 相似文献
15.
汉画像石是汉代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1]它产生于西汉中期,西汉晚期得到迅速发展,东汉中期以后达到鼎盛,东汉末年逐渐衰落。关于汉画像石的研究起步很早,近些年来汉画像石作为研究汉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在此拟通过对各个时期的考古发掘报告的搜集和整理①,对两汉时期的画像石内容不分地域的作一概括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17.
《花间集》是我国词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自它问世迄今的一千余年间,前贤时人对之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20世纪以来,围绕《花间集》和“花间”词人群体的研究,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新的特征与走向,本文主要从词集校注评译、作家生平考证、作品艺术风格等几个方面对百年《花间集》研究进行了考察,并加以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孙言诚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6)
丁耀亢化名紫阳道人所写的《续金瓶梅》,是一部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续金瓶梅》的最大特点是重议论,它一反传统小说的常规,竟想以议论为纲,“每回起首先将感应篇铺叙评论,方入本传,客多主少,别是一格”。尽管它也有故事情节,也塑造了典型形象,但作者的意图十分明确,他是想用情节和形象来作《太上感应篇》的注脚,即以议论带动情节。从这一点上看,《续金瓶梅》可以说是一部哲理小说,也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是借小说来阐 相似文献
19.
20.
欧阳炯的<花间集序>作为最早的一篇词论,历来备受关注,但学界往往侧重揭示其对词体软媚风格确立的奠基意义.其实由于面向"西园英哲"和"南国婵娟"的双重对象,<花间集>及其序言在审美倾向上具有两重性或折中性.<花间集序>从音乐特性解说"花间"的意义,清艳的审美价值从中已得到确认.<花间集>中所收录作品也与序言中所揭示的审美倾向不谋而合,这种作品与序言在审美上的一致性,可以从特定的时代和地域特征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