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朝鲜古代杰出诗人李齐贤曾长期居留中国,为中朝文学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李齐贤积极学习、吸纳中国文化,也以地名入其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内心繁复的情感,而且也展现了他的智慧与领悟,丰富和发展了汉文化。应该说,这是李诗艺术方面的一个景观,它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李诗的某些特征,值得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朝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考察朝鲜高丽王朝后期著名文人李齐贤笔下的中国形象,对研究两国间的友好交往有重要意义。李齐贤笔下的中国形象,大致可概括为游历视野中优美的自然景观、交往过程中渗透情感的人文乌托邦和心理重负下的强势“他者”几个方面,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引发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朝鲜古代大诗人李齐贤曾经长期居留中国,为中朝文学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在中国的生活和创作经历至今仍然有不少疑点。人们从李齐贤的诗作中,可以考证他在中国居留的时间和行迹。李齐贤在元朝居留的时间为10年,期间多次回国,而此后居住在高丽又曾多次入元。  相似文献   

4.
李齐贤是朝鲜词史上最重要的词人之一,也是成就最高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对朝鲜后世词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开创了以词写景的文学范式,其次是开创了以健笔写豪情的词风传统,再次是树立了朝鲜特有的词学理念。李齐贤在朝鲜词史上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消极的影响也存在,不过瑕不掩瑜,无损于他在朝鲜词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5.
高丽文学家李齐贤的写真(画像)、真赞及题诗的创作及其在中韩的流播,没有被研究界特别重视,画像与摹写、木刻,赞与题诗的相应年代模糊不清,疑点较多,时人、后人的真赞与诗由于主体间性的差异对当时李齐贤多有误读,很有研究的必要.李齐贤的画像及真赞在中韩两国的创作、流传和误读,体现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密切与隔膜,也是不在场后人的心理虚像的表现.缕清写真、真赞以及题诗的时间脉络,明晰由画像到版刻肖像的变化过程,对于澄清过去的混乱认识、进一步认识高丽文学家李齐贤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白是中国唐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的诗歌不仅对中国后世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还影响了朝鲜半岛特别是高丽王朝诗歌创作的发展。李白对高丽王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想象神奇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及纵横开阖的创作手法,还有怀世忧民的精神等几个方面。这种影响同时带来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域外传播效应,更加凸显了李白的域外影响及其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心灵和情感为脉络,将魏尔伦的诗歌创作划分为认识兰波前、与兰波交往时、与兰波不和后三个阶段,以创作为基础,探索其心路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印象中,陶渊明是一位飘逸洒脱的饮者,然而实际上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酒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从他对饮酒态度的细微而不可忽视的阶段性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他曲折的心路历程,由此可以更充分认识到现实的艰难处境对他造成的巨大冲击,也可以更深刻地领会诗人身上那如同古希腊雕塑一样的“伟大”与“静穆”。  相似文献   

9.
韩国良 《南都学坛》2012,32(6):50-55
两汉文人的屈原情结乃是其心路历程的指示器,借助于它不难看出两汉文人的心路历程主要经历了三大转关。第一次转关发生在武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前期的良禽择木、轻于去就转向西汉中期的别无他择、倾心事主。第二次转关发生在元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中期的别无他择、倾心事主转向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第三次转关发生在安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达则兼济、穷则独善转向东汉后期的积极干预、舍身匡救。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在对自然人性的诗意抒写及其后对脊梁精神的深刻开掘中,显示出一代启蒙知识者真实而矛盾的心路历程:从诗意栖居地的幻灭到夹缝中的精神炼狱再到现代灵魂的自我救赎。这种直面人生的精神姿态,充分体现了鲁迅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的深沉忧患与执著探求。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有不少地名与彝语有关或与彝族历史文化有关,就西南地区部分典型地名和彝族聚居区地名,从彝语的角度也从汉语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有些地名应是出自彝语。  相似文献   

12.
笔者一直对女权主义饶有兴趣,对之曾有过一定粗浅的探讨。通过对身边朋友、同学、同事、学生等姓名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对女权主义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思索和探究。希望通过本人以小见大的粗浅探索,能发掘更宽广的社会题材,探讨更深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程颐与程颢虽然同为理学奠基人,但代表着不同的境界取向.与程颢提倡直觉主义、偏重即本体即工夫的体悟不同,程颐重视形上形下的区分、性情理欲的辨析以及心对性的认知,偏重于形而下的细密工夫,突出严格的日常规范践履,呈现出谨严、敬重、刻板的理性主义特征.程颐的敬畏境界所凸显的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境界,他将现实的伦理规范提升到"天理"的高度,赋予其绝对、必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广工作中,为外国学生取一个中国名字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喀麦隆学生中文姓名的分析我们认为:外国学生中文姓名并不等于中文译名和中文昵称;中文命名既要考虑外文原名的语音形式,又要赋予中国文化意蕴;知己知彼,方能使中文姓名成为展现中国文化的窗口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也谈中国人名拼写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人名如何拼写,本不该存在问题,但是综观我国各大媒体,特别是纸质读物的期刊,问题还相当严重,对此,已有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撰文发表他们的观点,有的还提出各种方案,但至今仍无改进的迹象。笔者以为,如果我们的文字工作者,特别是编辑们能把这一问题提高到法制的高度来认识,恐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6.
谈谈中餐菜名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餐菜名的英译在为来华外宾提供便利、介绍宣传中国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用“文本类型理论”对中餐菜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餐菜名翻译的策略,并对常用翻译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汉字偏旁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唐初,而现代辞书鲜有提及。文章探求了汉字偏旁名称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形成了其理论建构与人生关怀相统一的重要特色。它以关注现实关怀生存为要旨,凸显了鲜明的人生精神、积极的美育指向、内在的诗性情怀和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这也正是中国现代美学传承发扬民族美学固有的精神传统,并融会创化中西美学、文化、艺术思想的诸元素而形成的重要品格。  相似文献   

19.
英、汉姓名的社会心理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汉民族的姓名复杂多样,反映了两个民族独特的社会心理现象。英、汉姓名在形式和意义取向上都不尽相同,英语民族①追求个性解放,有着强烈的平等意识与竞争意识,具有外倾性特点,笃信宗教;而汉民族追求共性,等级观念强,性格上趋于内敛,崇尚儒学思想,具有平和的处世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