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对行业岗位群能力的分析,构建了适合高职水土保持专业的校站合作,项目代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又分为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从保障制度、教学内容、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了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徐政坤 《职业》2012,(17):130-131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最有效的模式。本文针对高职模具专业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结合模具企业的特点和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从建立顶岗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校按照模具企业岗位要求进行针对性实训与培训,建立有效监控顶岗实习的机制,方便企业选拔学生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符合模具行业生产现状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苏循华 《职业》2012,(23):15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这充分说明了顶岗实习在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要适时地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习对学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具有先进性和规范性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校内实训课题和基本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校内实训基地虽然可以按照车间式布局,部分模拟工厂式生产,但主要以基础性、规范性、通用性技能培训为主,需要将岗位能力分解为一个个实训项目或实训单元,对学生进行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在校内完成模拟企业的综合性技能训练.校外顶岗实习是校内实训的延伸和提升,是全面提高岗位综合素质的平台,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主要是掌握岗位技能、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提高工作实战技能.高职学生在到企业顶岗实习前,在校内就应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关键技能,在"仿真"的职业氛围条件下训练其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目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尤其是针对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实际,提出了构建二线三级的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企业、学院、学生三方考核评价体系,以期能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考核方法,使其更加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6.
陈诚 《职业时空》2014,(6):108-111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通过对本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创建了"三顶岗、两交替"生产主导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和包含顶岗实习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所开设的全部课程按照功能建立课程平台,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闫肃 《职业时空》2012,(9):151-154
以建立顶岗实习的评价体系为目标,通过对顶岗实习实践环节展开调查,按照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控制手段四个方面设计调查内容,在对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调研的基础上,以实践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为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制定、完善、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措施和合理评价体系提供调查数据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罗建基 《职业》2017,(25):96-98
本文以杭州某中职旅游专业53名2016届顶岗实习学生以及30家顶岗实习企业为调研对象,研究总结了这些企业的基本特征、学生在顶岗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企业对顶岗实习学校教师和学校的评价,并归纳出目前杭州该校中职旅游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季敏  李平  王中林 《职业时空》2013,(9):34-36,43
顶岗实习是学校培养人才、企业择录员工、学生就业历练的平台。对于南通职业大学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来说,在顶岗实习管理方面,还存在着管理难度加大、与实习企业“合作纽带”不稳固、学生素养不高、实习质量不理想等问题。因此,要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必须构建顶岗实习工作组织体系、加强对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创新顶岗实习信息反馈方式、完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许晓峰 《职业》2013,(6):104-105
本文从对数控车实训教学评价现存的问题入手,分析并提出实施策略,通过评价内容的"专业技能、道德规范和社会能力"改革,评价方式的"项目过关测试、综合素养考核"改革,以及评价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提出构建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设想,为推进课程改革提供支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朱雷 《职业》2014,(29):19-20
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位一体、合作共赢的新模式,能有效促进顶岗实习就业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就业率和稳定率,有利于形成"学校育人、企业用人、供需衔接"的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叶雪祥 《职业》2011,(11):106-106
食品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技能的开发和提高,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应用技能,培养职业岗位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升职业素养;有利于学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汪新锋  杨屏  狄春阳  周国红 《职业》2014,(21):121-122
顶岗实习是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质量评价必须以学生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本文探讨了建立校企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客观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效果,全面提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沈耀星 《职业》2014,(36):132-133
建立"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当前改革发展的明确方向,职业学校管理模式、教学体系和育人方式因此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要求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之相适应,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本文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分析当前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企业用人标准,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不断扩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从而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职学校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源章 《职业》2012,(14):43-44
顶岗实习不同于普通实习实训,需要履行岗位的全部职责,需要在校经过一个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  相似文献   

16.
梁国栋 《职业时空》2010,6(6):43-44
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为加强专业实践教师的培养工作,应采取通过强化安排教师按照企业生产流程,亲自动手带领学生进行产训生产,实现教师在本岗位"顶岗实习"的方法模式,作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新有 《职业》2012,(12):30-31
目前在我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院校基本的教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所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王爱梅 《职业》2023,(3):15-17
“三段六步”人才培养模式是霍海峻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室为适应行业企业对于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技能人才成长特点、技工院校教育模式推出的创新培养文物修复人才的模式,即通过将“以验带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三个阶段与“参观体验、基础训练、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轮岗见习、顶岗实习”六个步骤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文物修复与保护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玲 《职业》2016,(24):112-114
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环是与社会企业合作,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让学生与社会接轨,实现“预就业”。为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从企业、学校、学生多维度进行协同规范化管理。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进行研究,并提出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企业和学校需共同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围绕现有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特点,对顶岗实习教学管理过程进行了梳理,构建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