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所谓宏观决策,就是指对事关国家前途的目标体系以及实现这种目标体系的推进方式的决定。如果说,宏观决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重要的话,那么,对于中国来说  相似文献   

3.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主要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尽快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前一任务是实现后一任务的必要前提。实现现代化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苦苦追寻的目标。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并找到了走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张静 《理论界》2003,(5):26-26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主要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尽快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前一任务是实现后一任务的必要前提。实现现代化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苦苦追寻的目标。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并找到了走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代价,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思想理论上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的文化热中,论者往往只关注到东方传统文化或者西方文化在观代化建设上的意义,而忽视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上拥有重要地位的人民革命的优良传统;忽视了人民革命斗争中产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中国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风浪的冲击下,人们困惑于“道德代价论”的迷雾中,眼睁睁地看着传统道德的崩溃,惊愕地注视着“代沟论”,信仰危机论”和“一切向钱看”等思潮的泛滥。 我们感到: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这就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并且把道德建设置于战略性的高度,而不能一手硬,一手软,甚至采取道德虚无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 ,作为重要信息资源的图书馆 ,在知识经济时代必将发挥出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因而加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 ,网络化建设是重点 ,数据库建设是基础 ,人才培养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自阶级、国家产生以来,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各国人民反对本国反动派和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中产生、巩固并发扬光大的。尽管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但是,其根本点——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早已作为人类社会一项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被人们继承、沿袭下来。只要国家还没有消亡,这种最深厚的感情就始终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各国人民去生活、去奋斗。 一、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与崇高美德,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硬道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动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我国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地表现出来。诸如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职责不清,工作效率低下,这种状况已经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程度。并且它又同领导班子老化联系在一起。这就成了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严重障碍。因此进行机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一、实行机构改革,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为了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党确定了在本世纪末实现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在经济方面要做许多工作,但中心问题是提高经济效益。即以尽量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现代化与学校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学校图书馆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学校图书馆应具备的条件,分析了我国学校图书馆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加强我国学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标管理与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管理(简称MBO),是当今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和经营决策工具。它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美国企业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创立的。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并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当时在企业里普遍存在三类弊端,1.过分强调个人技术,以致每个成员只顾照料自己的专业技术,而忽略了为什么雇用他们的目的,使企业成员成为傲沙。2.过份重视顶头上司的个人所好,以致人人尽力来讨好主管个人的所好,而忽略了工作的真正需求,使整个企业成为几个主管人员喜怒哀乐的应声虫。3.不同层次人员见解不同,以致上下意见不沟通,赏罚不一,是非无一定标准,因而使整个企业成为争吵、赌气的场合。为纠正这三类问题,德鲁克提出以“目标”来贯穿各层次努力方向、程度、及奖惩的中心。他认为从最高主管到最基层主管都必须朝目标集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代化在资本的催生下,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化工革命和信息革命,相应地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形态和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交往方式、教育方式、社会管理方式、人的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与此同时,人的发展日益依附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工具的更新,人的主体地位缺失,人服从于资本增殖的逻辑,服从于霸权霸道霸凌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有中国特色。其中,人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实质性进展。构建人的现代化建设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面小康建设对干部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干部的现代化意识和思想道德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如果没有干部的现代化和思想道德的提高,一切都会成为空话。文章从基层干部的角度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全面小康建设对干部现代化意识的影响;反之,没有人的发展,没有人的现代化意识,没有人的素质提高,现代化是不完整的,全面小康也是难于实现的,现代社会、现代制度也不可能很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而国家建设是现代国家的形成及其过程。现代化和国家建设是走向现代国家的两个重要条件。对于特定国家而言,要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不仅需要国家建设,而且需要实现现代化。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现代化与国家建设的启动时间不同,现代化与国家建设呈现的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的现代化可能而且必须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又依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和水平,表现在:思想道德建设是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的诱因;文化科学建设是人的现代化的基石;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现了关于社会发展的实践理解,究其实质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性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正是把“自由人联合体”和“三个主人”界定为理想社会的根本特征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当代就具体化为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物的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是如邓小平所提出的要培养“四有”新人。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基础性工程,而其根本途径则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科学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达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早就出现了"现代化"一词.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思想界还曾从中国现代化的内外部条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现代化与政治的关系、现代化中"工业化"与"农业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现代化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但是,对现代化的真正实践还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9.
矛盾规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全面的观点”是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各种重大关系的根本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的观点”是我们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各种复杂矛盾的科学方法论,“内外矛盾辩证论”是经济建设中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关系的法宝,“矛盾问题精髓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文化思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代性危机的深层根源即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提倡建立"返魅"有机论的后现代生态主义,是解决现代性危机的途径,从而消除现代性的危机,重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地方的关系。后现代主义主张在保留现代性特别是现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扬弃"现代概念中的消极因素和破坏因素",在更高层次上向传统有机主义的世界观回归。这对处于"现代化危机"和"现代性危机"中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