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划分阶级的普遍标准是什么?消灭阶级的根本途径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以列宁的下述论断作为分析问题的圭臬:"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第4卷上,第10页)列宁所说的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系指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便成了划分一切阶级的普遍标准.果真如此,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消灭了,岂不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哲学界在关于辩证否定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简单化的倾向。如简单地认为“肯定包含否定”,回避“逆转性”的否定等。因此,辩证否定范畴急待进一步精确。一、事物的否定方面应该包括旧事物的残余及其影响关于事物的否定方面,李达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曾经指出:“至于事物的否定因素,则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事物的否定因素代表着新的更高级的事物。……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有革命性的否定因素。另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 自然是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哲学史研究领域一直流传这样一种见解:斯宾诺莎的自然就是客观的物质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由这样的自然派生的,所以他的世界观是一种唯物主义一元论。这一观点很值得商榷。需要澄清的首要问题在于,斯宾诺莎是否在其著作中把自然和物质世界等同起来了。我从斯  相似文献   

4.
论成本范畴     
一、实际成本和主体成本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都是投入和产出的统一。要获取一定量的物质产品,人们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或牺牲。成本的最一般定义就是生产商品所付出的代价。 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从劳动过程看,生产者获取商品付出的代价就是劳动的耗费,既包括过去积累劳动——生产资料的耗费,又包括现实生产过程的活劳动的耗费。劳动耗费是生产商品实际付出的代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称之为实际成本。他指出:“商品的实际费用是用劳动的耗费来计量的。所以商品的资本主义成本价格,在数量上是与商品的价值或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不同的,它小于商品价值”。①商品的实际成本不以生产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在任何社会形态,商品的实际成本都表现为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日趋活跃,各种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思考和认识论的研究方面,大量鲜为人知的新范畴、新概念和新的理论观点被不断提出。在此,笔者拟就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一些不甚成熟的看法,以期引起学术界进一步的讨论和批评。  相似文献   

6.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辩证唯物论的逻辑起点。一、物质范畴的定义黑格尔认为:物的规定性在于它的特性。列宁就是根据物的特性对物质下了经典的定义。他说:“物质是根据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这种客观...  相似文献   

7.
应对西方数理主义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真值逻辑的“证伪”的挑战,关键需要对劳动价值论核心范畴“商品价值”的本质性意涵进行重新澄明与合理重塑,以形成发展了的统一的、可靠的解释。将商品价值内涵归结为由当下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的、在供需博弈中实现的、作为劳动物的商品的基本交换能力,包含了“劳动实体”和“交换关系”两本质因素,既强调劳动作为价值源泉与尺度的决定性作用,又将交换关系内在地、本质性地融入价值概念,且避免“价值实体论”和“价值关系论”在实践中对“交换”或“劳动”的悬置,或许是对该范畴内在统一性的逻辑言明与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8.
“生活之树常青。”要使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就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理论。因此,基于以下理由,笔者以为有必要重新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围家”范畴。 1)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国家问题的认识,主要是在对资产阶级以及其它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批判性分析中形成。因此,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实践,深化对“国家”的认识,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范畴。  相似文献   

9.
可分与不可分这对范畴,在哲学史上早就提出来了。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学说的新进展,特别是“夸克幽禁”说法的提出,使得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新的思考。对于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问题,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古代希腊的原子论,把原子看作不可再分的物质粒子。中国《庄子·天下篇》中关于“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著名论断,则是从机械分割的角度,肯定了物质的无限可分性。但是,不论那一种观点,都只是哲学上的论断,而不是自然科学的理论。近代化学原子论的创立,从自然科学方面,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成本范畴?假若存在的话,为什么存在?在对这一重要理论问题的探讨中,人们通常直接论证社会主义经济中为如何存在C+V,以阐明社会主义成本的存在与否。似乎成本就是C+V,C+V即成本。这种见解囿于把成本范畴和它的带有资本主义经济形式规定性的具体内容完全等同,由此也把社会主义为何有成本范畴和它有什么样的经济内容这样两个问题合二为一了。而这二者实属不同层次的考察对象。因此,正确的考察程序乃是先探  相似文献   

11.
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长期以来,我们一向把商品生产中的物质资料消耗同所谓工资消耗相加,即C+V作为成本。这种情况使理论陷于矛盾,把社会主义成本混同于资本主义成本。  相似文献   

12.
<正> 环境,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为了促进这一探索,须要改变以往狭隘的眼光,从哲学的高度加以审视.一 环境应该是个哲学范畴“环境”不但是个具体科学(如地理学、生态学等)概念,而且还是个哲学范畴.这首先由于环境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和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成本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大家的看法不一。在这里,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中,曾经对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下了科学的定义:“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  相似文献   

14.
<正> 曹珂、宋光茂同志最近在《社会主义产品成本是其价值吗?》(见《东岳论丛》1984年第3期)一文中,对拙作认为社会主义产品成本应是c+v+m提出不同看法,拜读之余,觉得有再商榷的必要,不对之处,请同志们指正。首先,曹珂和宋光茂同志的文章用了大部分篇幅,论证社会主义产品成本耗费的主体是谁这样一个问题。并认为“正确地把握住了社会主义产品成本耗费的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其实,这是找错了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正> 方法论中的任何新思维都将产生新的概念,为了从本质上概括这种新概念,有必要引进新的哲学范畴.本文试图将惯性做为一个哲学范畴引进唯物辩证法,以期能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贡献一点可供参考的思想方法.一、让惯性走出力学领域惯性最初只是做为一个力学范畴提出来的.168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古典力学的三条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任何一个物体都保持静止的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物体受力的作用被迫改变这种状态."根据这条定律,人们把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西方“崇高”范畴强调由恐惧、痛感转化而来的快感?强调优美与崇高的区别和对立?为什么中国的“雄浑”范畴提倡豪迈宏伟的美感,提倡刚柔相济、优美与雄浑的结合?为什么西方将崇高视为最高的审美范畴?而中国却将温柔敦厚、平淡中和奉为金科玉律?要真正理解中国的雄浑范畴的深层结构,就必须从文化心理的深层做一番解剖分析。从西方崇高范畴的各家论述中,我们常常可以体会到一种强大的异己力量在威胁着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中国式的审美范畴一般不具有本体意义、存在意义和实体意义。寄托范畴和中国式的审美范畴,是审美活动论的范畴、审美活动过程的范畴,可简称为“活动性”范畴或“过程性”范畴。中国历代比较重要的审美范畴有三种类型,即审美特征范畴,审美活动方式范畴、有关审美活动中各种审美表现关系的范畴。而寄托范畴在审美范畴之林里,别具一格,独放异彩。它游弋于三大类范畴之间,从全方位去描述创作、欣赏的审美活动和作品的审美特征,兼有各类范畴固有的特点。对寄托范畴多重内涵的深入分析,必能从滴水见沧海,看到整个审美范畴系统分类的概貌和总体的构成。  相似文献   

18.
论相对性范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相对性范畴的内涵至少包含相互联系的五种规定:(1)对立依存性,这是相对性的基础与根源的规定;(2)条件制约性,这是它的本质和内容的规定;(3)流动变化性,这是它在存在方式上的规定;(4)比较区别性,这是相对性在研究思路上的规定;(5)尺度选择性,这是它在认知倾向上的规定。相对性范畴具有独特的功能,概括而言,它是范畴之纲轴,活动之法宝,理论思维的“神髓”,进步人类的挚友。迄今为止,人类在性格和智慧上的弱点,主要地表现为偏激和绝对,学习、应用相对性的原则、方法,有助于避免、克服这些弱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生产力范畴的定义、结构及结构内部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等问题,我国理论界近几年已进行了一些探讨。本文试图就生产力范畴中尚须进一步澄清的几个问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0.
语法理论范畴是建构普通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理论,在这方面,韩礼德受到firth语言学思想的影响,目的是建立一个普通语言学理论,他对单位、结构、类、系统这些重要范畴进行勾画与讨论,值得后辈语言学家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