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宗教反映着不同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不同民族哲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古代埃及的宗教是埃及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埃及文化的断代造成了研究古代埃及宗教的困难,加之我国埃及学刚刚起步,因此,目前在我国研究古埃及宗教实属难上加难.本文就笔者所了解的一些古埃及宗教的情况作一粗浅的探讨,希望有关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2.
古代埃及共经历31个王朝,勤劳的古埃及人民在此期间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随着装饰艺术的发展,古埃及人开始装饰自身,从而创造了他们独特的服饰文化.在纺织品出现以前,古埃及人与其他地区的古人一  相似文献   

3.
现在已知的最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化的例证之一,是在古埃及第一王朝(古朴时代)第一个国王那尔迈的调色板上.国王的名字被写成鱼和凿子,放在两个牛头人面像之间的长方圈内.国内外学者把第一王朝以前的一段时间看作古埃及文字的萌芽时期.这段时间至少延续了百年之久.埃及象形文字属  相似文献   

4.
埃及学家汉尼希(R.Hannig,西德)博士、朱威烈教授主编的《人类早期文明的“木乃伊”——古埃及文化求实》(以下简称《人》)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即将问世。《人》再现了法老时代(约公元前3100~前332)文明的盛衰。全书分为古埃及文字、文学、宗教、考古、艺术和科技等六章,依次由令  相似文献   

5.
前3100年左右,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初步统一了埃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古埃及人创造了光辉的法老文明,在语言文字、宗教神学、建筑、艺术、天文、数学、医学、农田水利技术等方面独领风骚。但是,埃及是一个饱经沧桑,长期遭受战乱之苦的国家。在古埃及30个王朝的历史中,喜克索斯人、利比亚人、努比亚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曾先后入侵过埃及,有的甚至统治了相当长的时期。 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下令攻占埃及,自称为法老的后裔和第31王朝的开创者,并在埃及积极推行希腊化政策。  相似文献   

6.
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埃及文明发展的产物,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本文对这三类文字、古埃及文字的起源、影响因素、发展阶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图书馆,它存在了近800年,其藏书之多,对世界贡献之大,是古代其他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可惜的是这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中心于3世纪末被战火吞没.1600年后的今天,埃及有关方面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正在竭力抢救这一古代文明,重现该图书馆的昔日风采.一、古馆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攻占埃及后,对地中海东南隅尼罗河三角洲西缘的拉库提斯渔村进行了扩建,易名为亚历山大城.由于该城位于亚、欧、非三大洲的交汇处,故很快成为东西方的贸易中心,亚洲的古波斯文化、欧洲的古希腊文化、非洲的古埃及文化及其他古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8.
创建于1822年的埃及学是一门研究古代埃及历史与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中国埃及学建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尚有很大差距.但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埃及学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85年,我国加入了国际埃及学家协会,国内学者也陆续出席国际埃及学家大会;国内有三所大学先后成立了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和埃及研究中心;我国学者发表了一批埃及学论文和专著,撰写了古埃及文明的通俗读物,翻译了国外埃及学著作,为中国埃及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埃及南方城市卢克索是一座遐迩闻名的历史古城,距今已有3400多年历史.这里是尼罗河最富饶的河谷地带之一,也是古埃及及许多王朝建都的地方.古埃及最大的神庙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就坐落在此.在这儿聚集了世界近1/6的文物古迹,人们只  相似文献   

10.
古埃及人是一个爱好讲故事的民族,在流传至今的诸多古埃及文献中,故事、传奇一类的叙事文学相当引人注目.这些源于民间口头创作的文学作品,语言精练,想象力丰富,情节离奇,富于传奇色彩,并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历来为埃及人民所喜爱.  相似文献   

11.
埃及的文身     
文身在埃及渊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古埃及人就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或崇拜日、月、天、地、风、火等自然现象,或崇拜狮、狼、河马、鳄鱼、鹰、蛇等飞禽走兽,他们出于装饰、美化、护身、去邪等目的,从那时起便开始使用文身。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如今文身巳成为埃及的一种民间艺术。 文身在埃及的各个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有资料表明,最早的文身线条或图像是古埃及人从自然界得到灵感的结果,或是古埃及人根据自己的信仰,想象创作出来的。有些学者把这一社会习俗的产生归咎于妖术迷信,也有学者认为,古埃及人文身是为了装饰美化自己,理由是在法老舞伎的木乃伊上可以看到,文身都在佩戴饰品或戴面罩的部位上,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现代舞女、歌星闪亮登场时的情景。 从古代沿用至今的文身图像有枣椰树、鱼和绿鸟。枣椰树是古埃及的象征,取肥沃丰产之意,鱼是子孙满堂的象征,绿鸟出自埃及古代神话《伊西斯和俄赛利斯》,是生命与幸福的象征,尽管现代埃及人仍爱把绿鸟刺在胸口或手上,但他们并不知道绿鸟图像的由来和含意。除上述三种外,刺写名字的也不少见,“马鲁·吉尔吉斯(基督教圣徒名)”是吉祥的象征,基督徒认为刺上这个名字可以防止嫉妒和妖术;在上埃及,人们爱刺上“艾布·宰德·希勒利(埃及民间故  相似文献   

12.
埃及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家.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文明处于顶峰.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5000多年,公元前4000年前后就出现了氏族公社,第一王朝约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距今约4600年的高耸入云的金字塔和雄踞塔旁的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人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令今人驻足兴叹的历史胜地.在世界七大奇迹中,埃及的金字塔和亚历山大灯塔就占据其二.上埃及神庙之宏伟,开罗国家博物馆展出饰品之精细绚丽,恐怕3000多年后的现代人制造起来亦非易事.  相似文献   

13.
埃及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但在开罗林立的清真寺宣礼塔之间,不时可见树着十字架的塔楼和拱顶.埃及历史上曾有过一段基督教统治时期,至今居民中仍有约10%是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人.科普特一词的原义就是埃及,科普特人被认为是古埃及人的后裔,后来信奉基督教中的东正教,不归罗马教皇管辖.教士们黑冠黑袍,也不同于罗马天主  相似文献   

14.
创建于1822年的埃及学是一门研究古代埃及历史与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中国埃及学建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尚有很大差距。但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埃及学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85年,我国加入了国际埃及学家协会,国内学者也陆续出席国际埃及学家大会;国内有三所大学先后成立了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和埃及研究中心;我国学者发表了一批埃及学论文和专著,撰写了古埃及文明的通俗读物,翻译了国外埃及学著作,为中国埃及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提起埃及的金字塔,似乎必定会联想起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当然,与其相比,萨卡拉的十五座不同时期的金字塔确实黯然无光,其中也包括那座阶梯形的金字塔.这是第三王朝初,一位名叫伊姆霍太普的建筑师为他的君主左塞法老建造的陵墓.如果说胡夫金字塔以其宏伟的规模、高超的建筑艺术和许多令人困惑的数据先声夺人的话,那么,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埃及第一座金字塔——左塞王的梯形金字塔,在我们重新研究古埃及建筑史时,却很值得我们重视.这座当年威风一时的建筑物,在历经四千多年的风雨沧桑后,而今已成为一堆碎石遗址.但经过  相似文献   

16.
在今天的埃及占克索城,古代埃及鼎盛时期的古迹随处可见,它们历经4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颤颤巍巍又傲视一切地夹杂在现代建筑之中.千百万计的游人为追寻和领略占埃及的遗风,络绎不绝地来到这个在古埃及时代曾领一时风骚的、以“底比斯”命名的伟大都城. 从开罗沿尼罗河向南约419英里,便可到达位于北纬26度的古都底比斯.据考古学家推断,在鼎盛时期,底比斯占地约6平方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方尖碑是古埃及人的三大杰作的话,那么遍布埃及的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古神庙,不失为其第四大杰作。在这众多的神庙中,我们常常能听到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名字和与此有关的神奇的太阳节。阿布辛拜勒神庙位于埃及南端,靠近苏丹边境,距阿斯旺280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许多民族都有过被外族征服、奴役,甚至同化的情况,但象古埃及民族那样接连不断地被落后于自己的民族长期统治并同化的状况却是不多见的。古埃及人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使尼罗河流域成为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严格地说,由于多少世纪的外族统治,今天的埃及人已经不  相似文献   

19.
古埃及人有阿拉伯人的血统,不是从伊斯兰教传入埃及后才开始的。早在古代,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人因灾荒曾多次向周围较富庶的地区迁徙。近些年,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进一步证明了古埃及人和阿拉伯人有血缘关系。他们是  相似文献   

20.
希腊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及其继承者和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法老们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在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一个小村庄建起了亚历山大城和亚历山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城、尤其是亚历山大图书馆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欧洲、非洲、亚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学者,使该城很快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地,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同时,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突然消失也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