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宪政理念下的“法治”在内涵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倡“无为而治”,对建设法治国家的“有限政府”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失序失衡”是和谐社会的死穴,“平安中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要求。一个安全感严重缺失的社会难以“平安”;一个“失序失衡”社会与和谐无缘。一部和谐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治“乱”史。远去的中国历史动荡乱离的呻吟,近来发生在法国巴黎的骚乱,从远近中外都在提醒人们“把人当人看!”  相似文献   

4.
徐谨 《决策探索》2009,(18):24-25
如今,“民生新闻”风生水起,以其鲜明的“接近性”特点,成为践行新闻报道“三贴近”原则的急先锋,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民生新闻对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哪些独特作用及意义,现阶段又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怎样使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5.
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6.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后,理论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关系的认识水平。“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既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具体奋斗目标,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深刻理解和把握两者统一关系的基础上,整合两者关系是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新的执政理念,这种新理念已越来越深入地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此,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用爱心来构建和谐社会 要建成一个和谐社会,离不开很多方面.抛开“物资”,单说“精神”,也有不少.比如尊老爱幼、语言融洽、助人为乐、心地善良等。比如这心地善良,也就是要有一颗爱心。和谐社会毕竟是人的社会.因此大多数人能有一颗爱心就显得特别宝贵。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的主题,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理想。“和谐”不仅代表着安康、富足,更意味社会安宁有序、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就“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而言,和谐是法的价值追求目标,法所具有的和谐价值,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处于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民主法治建设这一根本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几年来,江阴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采取扎实措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市上下“人心齐、民心刚、敢攀登、创一流”,凝心聚力,和谐发展,谱写出了一篇篇振奋人心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营造和谐氛围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祁阳县在“营造和谐氛围,建设和谐社会”这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为推进祁阳和谐社会逍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如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适应和谐社会的领导范式,是领导者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苏杨 《决策》2005,(6):55-55
十六大以来,围绕科学发展观,已经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发展手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统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官场新规则。中央最近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更是具体提出了和谐社会六方面的要求,其中不仅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有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这实际上是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细化了。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基础在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优先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核心在以人为本。宣传思想工作虽然不能直接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但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它可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统一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润滑剂、稀释剂”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坚持“三贴近”原则,按照“重心下移、舆论感召、思想感化、典型驱动、文化育人”的工作思路,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地凝聚力量,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卢钜波 《科学咨询》2009,(21):14-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主法治”被确定为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均与法治息息相关。可见法治是和谐社会诸多要素中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要件,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一种礼会形态。我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重和谐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谐社会”理念是中国古代崇尚“天地人和”的优良传统与现代社会科学理论的一次成功嫁接,是新一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能力的一大见证。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从六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示是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一代和谐人才的主阵地,让“和谐”扎根校园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件大事,责无旁贷。校长应是“和谐”的组织者和创建者;教师应是“和谐”的生力军;校园建设是学校“和谐”的重要因素;课堂是学校“和谐”的主阵地;各类活动是学校“和谐”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一、建设和谐辽宁的重大意义 建设和谐辽宁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深刻反思得出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20.
一个时期以来,关于要“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的呼声日高。毋庸讳言,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此说一时难以接受或心存腹诽。这也难怪,在世俗人眼中,宗教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而一度被视为“精神鸦片”,忽然间又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从宗教信仰到和谐社会,如此大的跨越与反差,势将导致逻辑上的断层和认知上的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