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传统美,以其中华民族的独特性而在与世界其他民族传统美的比照中获得其无可取代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美的独特性既是民族共同体的美感想象的,又是民族的历史实在的,前者是后者的反映.奠基于这样的民族生存现实,便有了中国传统美的程序生成性.程序生成性从生成性与程序性两个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美的独特性.生成性是不断创生的,这为西方传统的本质主义的审美理解所难以理解;而这种创生又是程序性的,它可以延续,并且重复性地生成与接受,它的生成程序,也为中国传统美所独有.  相似文献   

2.
以《心灵史》为标志 ,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从文化寻根进入到血缘寻根阶段 ,《心灵史》的杰出之处在于它对 2 0世纪中国小说宗教母题叙事的发展 ,一方面 ,它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从文化比较中体现宗教价值取向的理念 ,使伊斯兰宗教文化第一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获得诗性的阐释与定位 ,另一方面 ,作者在叙述中的激情投入不仅体现了现代文学宗教母题叙事模式的扩张 ,而且体现了当代知识者对宗教价值取向自由言说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不是以某种绝对的“神圣”超越者作为它的价值源头与绝对尺度,而是以此岸的天道与心性作为它的价值依据与标准,中国文化的优点与缺欠尽显于这一总体倾向上。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实用理性”、“内在超越性”等等,也恰恰显露出这一缺少彼岸、超验世界、价值维度所导致的文化特征。或者说,正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总体特征,从而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为内在超越,在天人关系上体现为天人合一,在生死问题上体现为重现世生存,在思维特征上体现为实用理性。那么,中国文化的这一总体特征,在现世生存维度上所体现出的独特精神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便是忧乐圆融的审美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中国新闻传媒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由于中国新闻传媒的特殊性,目前中国新闻传媒的市场身份兼备经济和政治的二元内核,它是"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双法人"主体。这种"双法人"主体身份的获得缘自中国新闻体制变革中国家主导下的渐进式制度变迁模式,它通过我国新闻传媒社会主义影响力经济市场竞争"义"、"利"的二元取向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一新判断是深入分析中国国情、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正确结论。从政治发展的进程上看,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和优势体现在它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国情和土壤,并且在现代政治发展中创造了与选举民主并行的独特模式;从政治运作的形式来看,中国协商民主的特色和优势体现在它是由执政党主导的协商民主,不是多元主义的展开,而是有成功传统支撑的先进政党主导的协商模式;从政治体系的制度功能来看,其特色和优势体现在它不是单一的制度建构,而是融合到整个政治体系中的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深刻的本质特性:一是反思性与探索性的辩证统一;二是时代性与科学性的本质统一;三是人民性与大众性的高度统一;四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完美统一;五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正是由于这些特性的体现,才使它代表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关雎》是一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作品,它的产生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君子形象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中高度重视德性修养、中庸之道、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乐观豁达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可凝练为"贵和持中,自强不息"八个字,它生发于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过程。"贵和持中"体现的是中性智慧的处事方式,而"自强不息"则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质。中国精神的民族内涵与今天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亦是内在衔接并完美融合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清明节种种祭祀与游乐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生死超越的最重要的追求:通过回归生生不息之"仁"来超越死亡,获得生命的永恒,并由此获得人生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表现于清明节背后的独特的生死超越的观念,凝聚我们的共识,以为世俗化、功利性不断强化而缺乏信仰的中国人增添生命的正能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蕴藏了大量的有关文学的言说和著述,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它的命名就从没间断过。主要命名有“中国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批评”、“文学理论”、“诗学”、“文论”,可都有不足。相比较于这些外来的和现代的语汇,“文说”倒是历史的还原,它能准确地体现“中国”、“古代”说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述形态,使中国古代“文说”与现代“文论”的差异和西方“诗学”的区别从名称上就可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在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斗争中产生的,同时也是在与自然主义与客观主义历史观的斗争中产生的,不同时抓住这两条线索,就不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质,也不能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相关关系的学说,它的基本问题就是实践问题、历史问题、人的问题和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对马克思的哲学观进行重新理解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理论魅力 ,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 ;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当代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会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13.
在"人"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有人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人学空场"!对此,笔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创立的内在逻辑线索以及关注的终极目标三方面来论证"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一、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二、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线索;三、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有两种相左的观点其一,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其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而是对世界的价值掌握方式.本文旨在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内涵,揭示其价值性意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在科学性与价值性之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须运用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现相结合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地结合起来,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从客体、客观性方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从主体、社会性方面理解人的本质,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相分离的失误。  相似文献   

16.
试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底蕴问题 ,实质上是从文化维度及其现代旨趣上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否可能、如何可能及在何种程度上可能的问题。只有将这一问题置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宏观视界及其整体演进中 ,才能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步入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所产生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才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各种义域的分析,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义域.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探讨建构中国哲学的新形态,它主要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建构。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前提性问题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应着眼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总体性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立场,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凸现民族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在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中,应当认真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准确地捕捉时代性问题并给出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些独特的哲学观念,如“象天法地”,“道法自然”,阐述了在这些哲学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中国古代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等方面所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内涵,并对如何继承这些遗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哲学对话已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路径。与中国哲学对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及其特色最为直接的方式,也为在生活和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所必需。与西方哲学对话,是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语境并反思我国现代化问题的必要环节,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禀赋当代性和世界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