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渲染敷陈春秋末年吴越相继兴亡故事的专著《吴越春秋》,史家著录,自《后汉书·赵晔传》、《隋书·经籍志》迄《四库》,都以其为东汉经师赵晔所撰。今各家文学史、小说史等论著都采用此说,本无可疑。然《隋书·经籍志》、新旧《唐志》、《读书志》、《通考》等均著录晔撰《吴越春秋》十二卷,自《宋志》以降,已作十卷,与今传本(指元大德十年刊本)同。隋、唐二志及《读书志》、《通考》同时并载有晋杨方撰《吴越春秋削繁》五卷(并见《晋书》),皇甫遵撰《吴越春秋传》十卷。而自《宋志》以降,杨方、皇甫遵二书即不见著录。由此,遂有今传本出于谁手之疑。自明迄今,歧说尚多,大致有五,现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东北之有志书,始于元代。元修《一统志》,有《辽阳图志》进呈,惜今己佚。目前学术界公认现存最早的东北地方志为明嘉靖十六年(1537)纂修的《辽东志》,我们认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去年上半年,经友人的帮助,我们在日本关西大学泊园文库藏书中,发现标有“元戚辅之撰”的《辽东志略》一卷。是书收在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辑的《说郛》第六十二局中。据《中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是史籍的一个重要种类,许多历史文献及参考资料往往载录其中。不同历史时期所修的地方志,其内容各有繁简增删之异,因而带有较浓的时代特色。故此,认真考订地方志版本,准确揭示其版刻年代,对该书的评价及使用都有一定的助益。中山大学所藏明代正德年间熊相纂修之《四川志》,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示,此刻本已是目前全国仅有的孤本了。四川大学和四川省图书馆所藏的《四川志》抄本,就是根据这部书影抄的。另从纂修时代来说,此书也是现存《四川志》中最古之本了。  相似文献   

4.
古地理书五事——读历史地理文献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成书年代和作者《山海经》一书,以其瓖伟瑰奇著称于世,以其古朴豪放的特殊风格为人们所喜爱,学界公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然而,《山海经》究竟何时成书?又撰人属谁?最早校定是书的西汉刘歆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后来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赵晔《吴越春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唐人《隋书·经籍志》等,均因袭此说。对于书内之有后世名物,颜氏  相似文献   

5.
我国撰著地方志的历史悠久,及至清代,最为盛行。在清代以前,对于总结历代地方志的得失,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和深入研究者,尚无其人。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也无非着重对于国史等进行总结,加以评论,而把地方志只列为史学杂著的一部分,因此,对地方志的评价并不客观。直至一千多年以后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根据自己撰修地方志的实践并总结了前人撰修地方志的成败和得失,把地方志提高到其应有的地位,建立了我国封建时代的方志学。其代表著作主要反映在《文史通义》中的《方志立三书议》、《州县请立志科议》、《修志十议》、《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及《记与戴东原论修志》等篇中,集中地表达出他对撰修地方志的系统见解。其重大成就在于他从理论上阐述了地方志在史学中的重要地位,地方志的概念、性质、内容、体例及社会作用。为我国史学作出了贡献。章学诚的方志学,成了乾嘉时期史学界三大突出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6.
《越绝书》是一部古籍,《四库全书》编入史部载记类,历来公私书目也常常编入杂史、稗史之类,所以它是我国的一部古老历史文献.《越绝书》的内容,有三方面为历来学者所特别重视.第一,此书详细记载了吴越交兵,越王勾践生聚教训,最后兴越灭吴、称霸中原的经过,内容涉及兵法、权谋、术数等等,所以清钱培名在其《越绝书札记》中说:“《越绝》,复仇之书也”.第二,《越绝书》为我国以后出现的大量地方志开创了范例,万历《绍兴府志》卷五十八序志说:“其文奥古多奇,《地传》序形势、营构始末、道里远近,是地志祖.”乾隆《醴泉县志》毕沅序说;“一方之志,始于《越绝》”.此书中特别是《吴地传》与《地传》两篇,对吴越山川、地理、城池、物产  相似文献   

7.
从南宋孝宗(1163—1189)开始有文学家以其余力,撰成郡县地方志之后,逐渐形成风气,连个别乡镇都有了方志.南宋灭亡,民族文化遭受了空前的摧残,地方志的编修正同其它学术一样,不免一蹶不振.幸好经过七、八十年的痛苦灾难,汉民族复兴,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定都于金陵,重见汉唐衣冠文物之盛.明太祖开始建立十三布政司,后来分全国为十五司,亦称为省,基本上奠定明清至今的直,省制度.为了修《大明一统志》,明廷下诏各省修地方志,汇集于户部,以供《一统志》馆采用.因此之敌,各直,省所属府州、省先后撰成志书,甚至有些省亦开始有省志的修成,如永乐(成祖年号1403—1424)时的《四川志》,  相似文献   

8.
一最近读到广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太平天国史丛书》之一——华强著《太平天国地理志》,受益良多,深感该书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补缺之功。昔司马迁作《史记》,有河渠书,班固撰《汉书》,有地理志。嗣后历朝正史,多具地理篇,其或缺载,后世学者往往为之补苴。  相似文献   

9.
商务版《说郛》卷六○有《五代新说》一书,无作者名.宛委山堂本《说郛》(?)五四署徐炫撰.按唐宋时书目多著录此书,《新唐书·艺文志》二作《五代新记》二卷,作张绚古撰(中华书局标点本误作“张绚《古五代新记》二卷”),《崇目总目》卷二作“《五代新说》二卷,张绚古撰”,《宋史·艺文志》二“别史类”有“张询古《五代新说》二卷”,“小说家类”又有“张说《五代新说》二卷”.《郡斋读书志》卷六著录,解题云:“右唐张询古撰.以梁、陈、北齐、周、隋君臣杂事,分三十门纂次.”是一书之作者,有徐炫、张绚古、张询古、张洵古、张说之异.  相似文献   

10.
从《尔雅》看周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字书,它的成书和撰人历来说法不一。刘歆、郑康成等认为是周公、孔子为解释五经而作,欧阳修、高承等则认为是秦汉间学《诗》者为解《诗》而作。自西汉时起,《尔雅》即被列入经书,但《尔雅》之作并非专为解经,更非专为解《诗》。通观其文,释《诗》者不足十分之一,释五经者不足十之三四。所释内容虽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一)嘉庆《泾县志》的由来 泾县(位于安徽东南部)修志始自南宋,宁宗嘉定年伺知县王栐首倡志事,撰成县志十三卷,其书早佚。明代凡三修:正德年间泾人左顺撰志八卷。成化丙申(1476),曹迁撰成增志十卷,赵昌为之校正。嘉靖辛亥(1551),王延幹受知县邱时庸礼聘,主持志事,越数月而志成。该志凡十一卷。明代三志,惟嘉靖《泾县志》尚见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入清,《泾县志》又经三修。顺治年间知县孙登第奉部院李日芃檄令,聘举人王云龙、赵时可等纂成县志一部。乾隆十八年(1753)郑相如私纂《泾县志》四十五卷本行世,人称《郑志》。《郑志》采用纲目体,纲仿《春秋》,目仿《左传》、《谷梁传》、表志列传则取法班马。  相似文献   

12.
绍兴历史悠久,是浙江省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文化名城。绍兴的地方志,也象它的历史那样源远流长,并且拥有许多著名佳作。有被王充评价为“刘子政、杨子云不能过也”,《四库题要》誉为“纵横曼衍,博奥伟丽”的我国地方志鼻祖的《越绝书》;有我国最早和最著名的用韵文撰写的地方志《山居赋》;有被《直斋书录题解》称为“气壮文雅,盖奇作也”,《四库提要》评说“不漏不支,叙次有法”的嘉泰《会稽志》;有被《四库提要》誉  相似文献   

13.
《左传·鲁哀公元年》记:“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勤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史书记载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的颇多,但夫椒究竟在哪里?却说法不一,殊无定见。我们在编写地方志时,征集到《具区志》、《马迹山志》(此两部书现存无锡市马山镇地方志编写组),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或能澄清古夫椒问题上的混淆,故作小考。  相似文献   

14.
明代绍兴地方志的发展明代对地方志的修纂极为重视,曾“诏天下郡、县、卫、所皆修志”。这一时期绍兴地方志的发展也是极其迅速的。明代有绍兴府志八种,县志三十六种。府志有:佚名的《绍兴府志》,(《文渊阁目》卷十九旧志类著录),佚名的《绍兴府志》(《文渊阁目》卷二十新志类著录),戴冠纂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理之学,虽然发达得很早,但迄未成为一种独立性的学科。班固是东汉时代人,毋怪作《地理志》,只附在《汉书》里面——从《隋书经籍志》以至《四库全书总目》,也都是把地理著作附入史部,而不曾把它看做独立性的专著。现将《汉书地理志》在中国史学史上的价值介绍于下。一、撰修最难撰修的《地理志》及其影响《禹贡》,是中国古代地理志的权舆;职方,是中国古代掌天下地图,管四方职贡的官名,这因“天下山川险要,皆王室之秘奥,国家之急务”(《宋史·卷四四吴淑传》)。所以西汉初年,肖何得着秦所藏图书,因而知道了天下的要塞。以后,汉政府又得到了《山海经》,当更有助于了解各地区的地理情况。武帝时代,有关天下的财  相似文献   

16.
清代神木地区先后纂修了两部方志,即为清雍正《神木县志》与清道光《神木县志》。因现存清雍正《神木县志》的版本内容部分残缺,目前学界对该志的真伪及成书年代尚存争议,莫衷一是。清道光《神木县志》的成书年代较晚,内容保存完整,是神木旧志的代表之作。经考证,现存版本的清雍正《神木县志》并非为清道光《神木县志》中纂修者所提及的四本抄志,清道光《神木县志》也并非是在现存雍正《神木县志》的基础上纂修的,两部志书在体例及内容书写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载内容相互抵牾,纂修方式并无明显地顺承关系。雍正《神木县志》的体例较道光《神木县志》为优,但内容远不及道光《神木县志》丰富详实,二者互有优劣,各有千秋。两部县志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军事史、文学史、民族史、社会风俗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了以庄威风、朱士嘉、冯宝琳三位先生为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它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90个公共、科研、大专院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史馆、档案馆等收藏单位中,收录了我国现存的1949年以前修纂的各种方志820O余种(尚不包括山、水、寺庙、名胜志),其中仅浙江一地就多达602种.该《目录》所收方志种类之多,地区之广,版本之齐全,与今天国内外其他同类目录相比,可谓罕有其匹,这对于进一步推动地方志书的修纂,推动历史研究尤其是地方史的研究,都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传世的1925年朱恩昭修纂6卷本《豫旺县志》一直被学界当做宁夏同心县重要的地方文献在利用.实际上,这部旧志是撮抄之作.编纂者直接把(民国)《朔方道志》中与同心县前身镇戎县有关的内容撮抄出来,参考《朔方道志》的体例,再杂以(光绪)《平远县志》的部分内容,汇集为一编,取名《豫旺县志》行世.《中国方志丛书》《宁夏地方志丛刊》《中国地方志集成·宁夏府县志辑》等丛书都影印出版了这部志书,客观上扩大了它的影响.该志对于研究同心县史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士嘉先生编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以下简称《综录》),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我国41家主要图书馆所藏的地方志七千多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然美玉亦偶有微瑕,《综录》也难免有万一之误。文章仅就笔者所见,略作考证。  相似文献   

20.
太仓于明代始,从一个依附昆邑的小乡都一跃为太仓卫。在明弘治十年,由昆、常、嘉三邑割地,又升为太仓州,辖崇明县。至清雍正二年,再升为江苏直隶太仓州,辖崇明、宝山、嘉定、镇洋四县。自明代建州后三年,即撰州志,以后代有编修,不绝于缕。建州前则有陈伸首创之《太仓事迹》及陆容之《太仓志稿》。更前,太仓地方史,则散见昆山、常熟、嘉定三邑志书。现将搜访得知之太仓地方志乘六十二种,作一初步考评。一、通志三十九种(一)州、县志十六种1.陈伸《太仓事迹》陈伸(延令),太仓人。明洪武间为茶运副使,后改任富阳丞,明永乐间著《太仓事迹》。邑志之草创,实以此开端。该《事迹》对太仓的沿革作了生动简明的叙述,并着重阐明了太仓历史与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