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思维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当今世界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文学、美学的价值,对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哪门学科都不如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是注重了工具性作用,忽视了文学的审美教育。哪些内容属于审美文化范畴?为了便于教师们把握,我们以王维的诗歌为例,具体阐述一下哪些内容属于审美范畴教师必须涉猎,以便教师们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职高语文教学的大方向上,我们力求让职高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力求让中职学生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这些都凸现出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本文试图从教材的改革、教法的变化及多媒体教学的出现等方面,对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育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人文性必然晦涩、干瘪;  相似文献   

5.
唐永红 《科学咨询》2008,(14):3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先炳 《科学咨询》2007,(12):35-3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的特点”。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导向,突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不但应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程少堂先生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构筑成了新语文教学的理想,是"语文味"的核心.要想在语文课堂中充满"语文味",我觉得教师首先应该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既然如此,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散发着"语文味"?谈谈笔者个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撑。而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重新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尤要重视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9.
王益才 《科学咨询》2007,(16):22-22
语文学习是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学习,是学生基础素质与发展素质相结合的重要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有否丰富内容的基础性学习。新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依据新课标要求必须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教学前首先要弄清并把握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涵,在人文基础上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才能更有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为此,科学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立足于人文性设计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张仕维 《科学咨询》2004,(14):35-3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标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突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自觉承担和努力完成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将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从中得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磨练意志,完善人格.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1.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中琼 《科学咨询》2009,(10):48-4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苇要性.在过去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认为创新高不可攀,影响了中小语文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进行大胆的探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语文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面的挑战,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人文素养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呢?我觉得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职业特征,也是初中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支撑和服务于这个核心的是教师人文知识的储备、人文精神的打造和人文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认真探究,不断地实践,颇有一点感悟:那便是语文教学要注重三个"培养".首先,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第二,创新精神的培养.第三,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李超前 《科学咨询》2008,(22):38-3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写进了三维目标,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人文价值的全面回归.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的变革呼唤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精湛的教学技艺、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目光、熏染学生的心灵.独特、进取而又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是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语文教师拥有"关爱、尊重、宽容、赞赏"之心是人文素养的灵魂;语文教师具有与时俱进、鲜明深刻的时代感悟是人文素养的支点;语文教师具有清醒高尚、和谐优雅的审美情感是人文素养的积淀.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也明确的指出了语文课和语文老师的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8.
正职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职中语文课课堂教学中开展并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尝试创新文学作品具有  相似文献   

19.
一、利用民族风情资源 遵循语文规律 加强听说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十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科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20.
周兴国 《科学咨询》2008,(12):41-41
语文能力源于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可见必要而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形成的源泉和前提,正所谓"功夫在诗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