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苏联的经济危机是苏联多年来的经济战略、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上的因素造成的。而其经济严重恶化、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经济改革的失败。 1.对旧经济体制的基本矛盾缺乏深刻的总体认识,经济改革没有明确的目标模式。 苏联经济体制的基本矛盾是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企业的发展缺乏内在的经济动因。苏联改革30余年,从未对这种经济体制的性  相似文献   

2.
搞好经济体制改革,一定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我国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也要注意研究其他国家的经验,特别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验。 从苏东国家改革的全局来看,经济改革必须要同政治改革、社会改革配套进行。没有经济改革,就不可能获得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同样,没有政治和社会改革,经济改革也难于  相似文献   

3.
高速度、低效益的苏联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发展模式 ,苏联对此采取了加速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管理机制等措施进行“集约化”改革 ,但体制的僵化、战略的失误、目标的错位等原因使这一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前功尽弃。苏联经济增长方式的变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必须不断改革经济体制、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切实提高科技贡献率。  相似文献   

4.
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战略性错误汤润千回首当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曾激起了苏联人民多大的希望,并且不久就博得了巨大的信任。他曾许诺,他的目的是革新苏联的政治经济生活。许诺对苏联经济进行根本改革,使苏联的产品,不论是普通产品还是高科技产品,在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接管苏联军队的大部分 ,继承苏联军队的传统 ,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军事强国之一。但是 ,由于军队本身存在的问题 ,以及俄罗斯经济不景气等原因 ,俄罗斯不得不进行军事改革。迄今为止 ,俄罗斯军事改革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1991年 12月至 1996年 5月 ,是俄罗斯军事改革的酝酿时期。在这一时期 ,俄罗斯对苏联军队进行改造 ,使之为新政权服务 ,实现了由苏联军队向俄罗斯军队的转型 ,其标志是将苏联军队从管理制度到服装全部进行更替 ,以及颁布俄罗斯《国防法》。第二个阶段 ,1996年 5月至 2 0 0 0年 11月 ,是俄罗斯…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苏经济改革都进入了关键时期。随着戈尔巴乔夫的宏图初展,苏联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积极变化。我们决不能再度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但实事求是地研究这些变化,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政企关系,即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是连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枢纽。为政变高度集权体制下的以行政隶属关系为特征的政企关系,社会主义各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7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在总结两年多来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这一纲领性文件。同月底,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苏联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年底前,又通过12个关于改革经济管理的“一揽子”具体决议,形成了经济改革的综合方案。六月全会决定,从1988年起,占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二的企业都将按新条件工作,1989年起全部实行。苏联对传统体制的根本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8.
自从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以来,针对苏联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兴利除弊,采取了许多措施。这位新的领导人将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振兴经济,如何实现改革,国际上议论纷纷,评论不一。本文试图对戈尔巴乔夫任职以后苏联经济调整和改革的动向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关于苏联、俄罗斯经济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评价陆南泉一、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背景从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开始到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下台,前苏联对传统经济体制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但都未取得成功,这集中表现在:通过改革没有建立起能充分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论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苏共中央 1 985年 4月制定的“加速发展战略”及其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中的实践的详细分析 ,明确地指出 :这一战略的最初目标是以科技进步实现经济集约化 ,加快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戈尔巴乔夫等人却逐渐把经济改革发展成政治改革 ,把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成对社会全面变革的总路线 ,而社会对此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不足 ,改革因之步骤失调。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完全背离了完善社会主义体制的初衷 ,逐步地偏离了社会主义改革方向 ,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的严重恶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职业教育,从五十年照搬苏联的中专、技工模式,风风雨雨三十余年,终于成为当今经济改革的一个热点,人们在惊叹企业经济效率低、产品质量差之余,把思路的焦点对准了一个被忽视的认识:职教与经济的关系。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现实职教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以及人们对职教的观念,都远没有从旧模式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因而从总体上看,职教的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建设。必须对职教改革的实践从理论上进行概括,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改革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贸易有很大发展,特别是1960年到1985年的25年中,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对外贸易总金额从1960年的101亿卢布猛增到1985年的1421亿卢布,增长了13.06倍,其中出口增长13.54倍,进口增长12.60倍。苏联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的主要因素有五:一是通过互助合作发展经济,扩大贸易;二是通过援建项目扩大贸易;三是通过建立联合公司扩大贸易;四是通过灵活贸易方式扩大贸易;五是通过扩大石油出口,增加贸易金额。随着改革的深化,苏联经济必将进一步发展,它的对外贸易也将更加扩大。我国同苏联进行贸易来往,始于建国前的1947年,那时通过东北解放区人民政府与苏联进行贸易,到1949年,两国的贸易总额达到2.05亿卢布。建国后,两国贸易额大大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原因复杂,教训深刻,其中经济原因和教训尤其发人深省。本文主要就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及其教训作些分析,就教于专家与同行。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建设没搞好。长期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戈尔巴乔夫改革使经济危机严重加剧,从而使苏联领导层失去了民心和威信,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下不战自溃,土崩瓦解。苏联经济建设没搞好,很大程度上是自身体制和政策L的错误造成的结果。苏联经济体制的“病灶”是长期形成的,到了20世纪70—80年代日趋明显,并越积越重,相互“感染”,严重损伤了苏联的经…  相似文献   

14.
中亚五国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国家独立已近十年。此间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经历了复杂的进程 ,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体制和发展模式。本文仅就中亚国家正在形成的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谈点看法。一、影响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中亚国家独立前已经开始考虑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独立后继续这项工作。中亚国家经济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改革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是 :1 .历史因素。苏联时期 ,中亚国家的经济完全是在联盟中央确定的计划框架内运行。 6 0年代中期柯西金改革时期 ,中亚国家曾从经济改革中获益。这次改革前与改革过程中的争论 ,…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全面私有化和建立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为结局,搞乱了国民经济,大大削弱了国家实力.其政治体制改革照搬西方政治模式,搞多党制和自由竞争,致使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导致苏联解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比较中苏改革给人以深刻启示: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坚强的领导集体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障;正确处理改革进程与改革成果、改革与稳定、民主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艰难曲折、起伏跌宕 ,它由南斯拉夫改革的“风起苹末” ,扩展为震动整个苏联东欧的改革风潮 ,从发端到受挫、从再现到停滞、从实进到演变 ,三次勃兴 ,三次受阻 ,最后在彻底革新社会主义 ,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号下 ,出现了向资本主义全面“和平演变”的结局。一、南斯拉夫从“工人自治”到“社会自治”再到危机与内战   2 0世纪 40年代末、50年代初南斯拉夫在铁托领导下 ,顶住了苏南冲突、经济困难、民族矛盾和国际封锁的重重压力 ,率先走上了革新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道路 ,拉开了苏、…  相似文献   

17.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对外国,特别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加强研究。这些国家多数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近几年来,它们都在总结本国和别国经济教训的基础上探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在一个重大的调整时期。经济上这样大的变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无先例?有的,当年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即是。今天,重温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以及列宁有关新经济政策的许多论述,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党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理解,并增强执行这个方针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张屹峰 《学术探索》2004,(11):101-105
苏联党和政府在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公开性”原则 ,成为苏联改革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公开性”原则的指导下 ,苏联社会出现了空前的“公开化”运动。“公开性”原则及“公开化”运动 ,对苏联改革乃至苏联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9月21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召开座谈会,就苏联改革中出现的新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戈尔巴乔夫自元月苏共全会以来,实施了一些有效措施,从而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