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就其宗教方面的重要性来说,重新确定了世俗和神圣的定义。在把人类从自然界众神的统治之下解放出来等方面。基督教把世俗化引进了西方文化的知识结构。早期基督教神学是围绕着作为造物主的上帝和作为救世主的上帝这两个中心发展的。有区别地承认耶稣基督是上帝或人,这对基督教来说是重要的,这比承认上帝是超越宇宙的造物主和立法者更为重要。由希腊玄学引申出的化身思想,为世界的重新神化提供了方法。作为化身神学的表现,西方中世纪社会对基督教会的渗透,造成了大量世俗东西神圣化和神圣东西世俗化的混乱现象。16世纪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政治价值观视阈的政府职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保 《学术交流》2007,19(1):45-47
政治价值观和政府职能紧密相关,一定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通常会影响产生既定社会的政府职能。我国传统社会占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儒学价值观,为专制王权和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合法性支持。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背景下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影响下,我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以阶级统治职能为核心、社会管理职能为附属的全能主义政府职能模式,有力维护了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满足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闻瑞东 《探求》2005,(Z1):110
儒家文化自近代以来经过那么多的磨难,经过上百年艰难的自我转化,如今确已成为"当代世界性的显学"、"诸多现代文化思潮中的一支".儒学的现代价值更是20世纪80年代儒学复苏以来人们谈论的重要问题.儒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中国文化是一种弱宗教文化或强世俗文化,其人文和人文精神的特质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那种与正统宗教神学相颉抗的世俗化人文主义理想和价值精神.  相似文献   

4.
德国启蒙运动和启蒙哲学的再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慎 《浙江学刊》2004,3(1):5-17
德国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教会和宗教迷信,普及文化和教育,倡导人权、自由、平等诸多新观念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德国启蒙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先声.它们围绕人的规定性、哲学的知识基础与方法、宗教与哲学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展开争鸣,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理论的分歧导致启蒙运动对其自身的局限性进行深刻反思,从而使赫尔德、康德等人超越启蒙立场,将德国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一向认为,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的汉初六十余年间,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黄老思想。本文不同意这一传统观点,认为无论就其在思想界的地位还是对社会政洽、文化生活的影响,儒学都超过了黄老之学。事实上,儒学复兴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统一的封建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它构成了汉初思想运动的基本走向。一、汉初统治政策的选择与儒学在政治上的崛起一种学说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这种学说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需要的程度,另一方面,它与一定时期统治者对该学说价值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统治政策的选择也有直接关系。汉初儒学的复兴固然得力于儒生的政治活动与学术活动,而统治者攻守策略的转换则为儒学复兴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6.
王志军 《学术交流》2006,(6):191-192
蒂利希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宗教、神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艺术、文学、社会学,甚至经济学诸多方面,但其思想主要集中于哲学、神学、宗教哲学领域,并且融西方哲学、宗教、神学于一体。在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学界对蒂利希的思想有较多的研究和评价。在国内,蒂利希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也受到港台学者的高度重视。进入80年代,随着其著作陆续被译介出版,其思想在内地学界也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者们各陈其词,洞见颇多,他们的论题多为神学与教育哲学、神学方法论、神学思想对比研究、蒂…  相似文献   

7.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4年入侵东方到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帝国灭亡,其间东西方文化进行广泛全面的交融、汇合而形成一种新文化:希腊化文化,尔后被罗马帝国继承下来。基督教及其神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从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和神学。其间犹太神学家斐洛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由于他使希腊、希腊化文化和犹太文化、希腊哲学和犹太教相结合,从而创立了一类新型的犹太教神学,为基督教及其神学从形式到内容树立了楷模;它集中体现在古代基督教作者,尤其是古代基督教最大神学家奥古斯的神学体系中,并进而广泛地影响了中世纪经院哲学,成为西方宗教和神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无后”与“不朽”──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伦理观胡明五四时期,胡适不但在白话诗文运动中首举义旗,冲锋陷阵,而且在思想哲学、社会伦理范畴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反传统旋风。他的“无后”主义和“不朽”现在强烈地摇撼3000年来封建伦理传统和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同...  相似文献   

9.
李金鑫 《社科纵横》2012,(9):92-94,100
作为新教改革家的路德,在处置宗教和政治问题上表现出了将政治范畴与神学范畴进行区分、使二者相互分离的方法。在宗教的非政治化和重建神学教义中,路德赋予政治秩序以权威地位,世俗政府的权力具有不可抗衡性。尽管路德对政治秩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治正当性丧失了其最后的道德支撑,但是他关于政治秩序的思考却涉及了一系列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为反思神学与政治的关系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它给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也遗留给我们一副沉重的封建精神枷锁。专制主义是封建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它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封建专制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个思想家头脑里固有的,而是随着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列宁曾经说过: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建立在农业生活方式和自然经济底统治上面;中国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的源泉,是他们之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束缚于土地;这种剥削的政治代表者是以皇帝为政体首脑的全体封建主和各个封建主。”列宁的这个论断,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封建制度最本质的特征,认清这个特征,才能真正了解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自汉武之世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以来,儒家由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升入庙堂,儒学由私学成为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官学。迨至明代中后叶,与封建社会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平民阶层的崛起相适应,儒学呈露出由庙堂返回民间,由经院哲学而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以至产生了同官方儒学迥然有别的平民儒学。这无疑是中国儒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法西斯主义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反动思想,是封建主义与资产阶级学说的大杂烩,是对共产主义思想和民主自由思想的极端反动。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在思想上继承天皇专制主义,利用国家政治权力控制舆论宣传工具,向国民灌输“高度国防国家”思想和天皇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民进行精神奴役。一  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明治维新后,在日本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封建专制的天皇主义。统治阶级以此来支配人们的精神生活。首先是用来武装军队。1878年和1882年,日本相继颁布了《军人训诫》和《军人敕谕》…  相似文献   

13.
隋唐教育论     
在中国封建教育制度史上,隋唐教育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隋代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纷争局面,统一了中国,重新建立了封建帝国.隋代统治者在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改革了教育,承袭了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制度,建立了比较系统、合理的教育体系,使教育能够很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也为李唐王朝以及后世的教育制度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借鉴.李渊父子建立了大一统的唐帝国后,在政治上面临着如何运用整体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方针的问题.贞观君臣对儒学的政治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极高的评价,把儒学视为治理国家最有效的政治思想武器,确立了尊圣崇儒的文教政策,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健全和完善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教合一的教育体制,给唐以后的封建王朝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的家训家规通过“孝”的规约化和强制性,以及积极的家族主义、务实的治生之道、贵生养生与明哲保身、约束与禁戒、善恶与因果报应等内容,把精英化的道德理想转化为大众化的实践伦理,从而在家族层面建构了适应世俗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通过家族的繁衍生息实现文化的薪火相传。明清家训家规所反映的儒学世俗化、生活化转向,是对精英儒学的调整与纠偏,是把精英化的道德理想转化为大众化的实践伦理的一种有益调适,由此推动了儒家伦理从官样教义进入民间生活,实现了儒家“化民成俗”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苏格兰与英格兰实现合并后,苏格兰长老会教推行宗教世俗化。休·布莱尔采用扩大宗教的道德约束力、强调基督新教的入世性和放大基督新教中的人性三种方式,促使宗教从神性回归到人性,将宗教从天国拉回到现世,成功地完成了苏格兰宗教的世俗化,将宗教嵌入到人们的日常世俗生活中。苏格兰启蒙运动时期宗教的世俗化即是基督新教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与时俱进,同时也反映出当时苏格兰资本主义市民社会正在形成的历史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个体自由指个体生命价值的历时性实现,它是人本主义哲学关注的核心之一,也是人类活动的终极价值指向。 自文艺复兴以后,个体自由在西方得到较充分的理性化和物态化。由于中国特定的人文结构,个体自由的理论模型微乎其微,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典籍文化中没有个体自由的思想。作为在实质上是人本主义哲学的中国传统哲学,它的人学与西方传统的自然哲学、宗教神学可谓比肩发展,包含着对个体自由实现途径的探讨,本文仅就非儒和反儒学说中的超越思想略作描述,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超越理性 人首先是一个包含丰富感性内容的存在,离开感性真实的纯粹理…  相似文献   

17.
王齐 《浙江学刊》2003,(2):16-26
克尔凯郭尔借助假名作者克利马克斯对19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呈现出的世俗化倾向以及它在宗教信仰领域中所带来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他把造成信仰危机的根源归结为哲学理性在信仰领域中的泛滥。为了纠正这种精神领域中的“贫血症”,他首先展开了对自然神学思路的批判,其中重新提及并讨论了贯穿在整个基督教哲学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奥古斯丁主义的一致性。但是在他从宗教虔敬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人当以“单一者”的形象、以内在的激情去追求“上帝”的时候,他把信仰变成一个永无终结的纯粹的个体性行为,这里他的思想表现出了相当的现代性,而且在其内里即有解构神学意义上的信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没有历史。所以“人”这个范畴在社会历史理论中应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似乎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神学统治的古代,特别是中世纪的欧洲,把神看作人类社会的主宰,认为人的一切都只能听命于神。所以,在那时的社会历史理论观点中,基本上没有人的位置。虽然也谈到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但是他们只是作为神的意志的体现者、神的化身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哲学,在批判封建神学的斗争中,才突出强调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把人放到社会历…  相似文献   

19.
罗姆莫罕·罗易不仅是印度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而且是宗教和社会改革的倡导者.他坚定地反对宗教蒙昧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为印度的复兴和民族的觉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印度近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了他的哲学、宗教与社会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任何一门科学 ,一般都先要说明并确定这门科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以及它与其他门科学、科学性的准则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经济科学与哲学  经济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 ,不能脱离其他科学 ,不能不受到它们的影响。经济科学离不开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观念。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盛行“实证哲学”。孔德提出关于知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学说并受到社会赞同。第一阶段 ,孔德称之为神话阶段 ,继而发展为宗教的或神学阶段。第二阶段 ,他称之为形而上学阶段 ,这时人们力求探究事物存在的“本质”。孔德认为这一阶段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和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