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高健教授简介“读先生之作,如啜甘茗,深为先生的译笔、识见所折服。”(语见199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编辑部致高健书)“高健教授是近来崛起的杰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理论家,确有介绍的必要。”(1993年2月《外国语》编辑部复王正仁信中语)仅此二条,也可...  相似文献   

2.
在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同老舍亲属,在原《老舍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的基础上,重新整理老舍先生的全部作品,出版了十九卷本的《老舍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这套《全集》是老舍近半个世纪的创作集成,汇总了近年来老舍作品挖掘、搜集...  相似文献   

3.
1966年8月24日,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北京德胜门西边豁口处太平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国内外文坛震惊。三十年来,尤其是文革后,关于老舍之死的讨论和研究一直未曾间断。世人各有见解。老舍投入太平湖虽然只经过一天的深思熟虑,但实际上纵观老舍先生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论郑晓沧的师范教育思想与实践朱玉编者按:郑晓沧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长期致力于高等师范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宝贵财富。1962—1965年,郑晓沧先生曾任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前身)院长。今年10月6日,欣逢浙江师范...  相似文献   

5.
徐复观思想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讨论会纪要韦维由武汉大学和台湾东海大学联合举办的“徐复观思想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8月29日至9月2日在武大举行。徐复观先生是湖北省浠水县人,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先后在稀水、武昌、日本求学,30、40年代...  相似文献   

6.
老舍先生不但创作了诸多小说精品,而且在文学阅读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小说理论素养。本文结合老舍先生的创作实际主要从生命体验、人物塑造、景物和环境描写、语言艺术四个方面来考察老舍先生的小说美学思想,以期呈现老舍对小说创作的深刻认识与高度成就。作家怀着伟大的同情来观察和体认生命,以个性化的语言与活动的肖像描写来塑造"立"得起来的人物,极具"感诉力"的、与人物和故事好似天然长在一起的景物、环境描写鲜活、简劲、悦耳,具有天姿、天趣之美的白话语言,这些都是老舍小说美学思想中特别富于启示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老舍先生是读书人,也是写书人,一辈子和书打交道,留下了不少和书有关的故事,颇为有趣,值得专门聊一聊。写家(老舍先生总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离不开字典,老舍先生的案头老有一部字典,估计,他常常在写作过程中使用它。这是一部按语音查部首的字典,而且是老式的,是按“勹复门”那种。这种字典对写作来说很实用,先知道音,然后按音查字。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先生生年考晏鸿国笔者在收集、整理晏阳初先生的资料时,发现对于晏阳初先生的出生年代,有不同的说法。《晏阳初传》(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1年出版,吴相湘著)说晏阳初先生于1893年10月26日(清光绪19年9月17日)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  相似文献   

9.
老舍四十年代赴美国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是到目前为止老舍研究领域中较少为人触及的地段。_一九四六年三月,老舍、曹禺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访问。十个月后,曹禺先期返国,而老舍则继续留美从事写作。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老舍回到解放后的新中国。其间三年零九个月,披露于世的思想材料和活动材料是如此匮乏,这给人们留下种种疑问,引起一连串猜测,也给这一段老舍思想和创作的研究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0.
新发现的蒙汉合壁少林寺圣旨碑(提要)[日]松川节中村淳1990年3月,日本大阪国际大学副教授松田孝一氏访问少林寺时发现了元代蒙汉合壁圣旨碑。1991年1月31日至2月2日,松川、中村二人赴少林寺,解读了该碑文,并预定1993年春发表对该碑文进行解读和...  相似文献   

11.
银海时空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月7日在北京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总结2001年老龄工作,研究部署2002年各项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委主任李岚清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扎实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工作。他指出,我国有1亿多老年人,他们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老龄工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马福)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工作襄汾县老…  相似文献   

12.
趣味老舍     
200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这位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先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之令人唇齿留香、“京味儿”十足的文字作品。当我们忆及老舍先生,他仿佛离开并未太久,仿佛仍旧活在北京城的丰盛胡同里,活在他的“丹柿小院”里。他活得实在、鲜明、有情趣、有韵味,他活在每一个细节里。想起“老舍”两个字,就如同听见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就如同品尝了一口浓郁的花茶。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3.
老舍创作生活二十年,诸友好撰写了不少纪念诗文,评介其在“做人和做文”方面所作出的光辉榜样。这些诗文对进一步研宄老舍的生活、思想和创作有一定意义。其中阳翰笙的《一封向老舍先生致贺的信》是较为重要的一篇。兹录如下: 舍予兄:我第一次读你的作品,远在十六年前,可是我们的结识,却从在武汉筹组文协时才算开始,这七年来友情的交往,使我对于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以及你的创作活动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因而也就令我衷心的对你感到亲切和敬佩。  相似文献   

14.
在一篇名为《父子情》的散文最后,舒乙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为名人之后,幸或不幸一直是人们谈说的话题。而在老舍先生的盛名之下,他唯一的儿子舒乙,仍然从容不迫地走出了一段独属自己的风雨人生,幸或不幸,甘苦心知。老舍的一根红线将爱子舒乙系大,战乱频仍,别情在心人难寐。再见老舍,无言之中,体味着父亲的温情1935年8月16日,舒乙降生於青岛海边一楝美丽的小褛里,与他一向诞生於此的还有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樱海集》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同为《骆驼祥子))3A搞於1936年,於是舒乙常戏言,他…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1987年签署的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分别恢复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港澳回归后,我国的统一战线将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统一战线的爱国主义性质将会加强;(2)统一战线的对象、范围将会扩大;(3)统一战线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任务将更加突出。根据这些变化,我国统一战线的工作方式、工作重心应该有所改变:(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加强政治协商,密切港澳与大陆之间的各种联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和斗争;(3)做好国际统一战线工作,促进港澳的繁荣和稳定;(4)做好经济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97年8月,我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作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在该校的亚洲图书馆,我发现一本署名“朱光潜著”的《给青年二十四封信》(以下简称《信》),是上海长风书店1946年印行的增订版,小32开,竖排本。正文前有“序言”。这本书半个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17.
王均,字少恭,1922年3月1日生于江苏南通,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历时7年,入化工系转外文系后,又到中文系师从罗常培、王力、唐兰等大师(中间曾几度教书)。1942年起有志于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抗战胜利后,1946年至1948年,应中山大学文学院长王力先生之邀,在文学研究所及岑麒祥先生任中大语言学系主任的语言学系任教。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6月25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王均先生应罗常培信邀到语言所任职。  相似文献   

18.
2014年6月25日至29日,“远东文学研究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5周年研讨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与会的中外学者就老舍与外国文学、老舍在世界20世纪文学上的位置、老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老舍创作的海外译介等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这次大会彰显了老舍及其创作的时代意义和世界地位,实现了中国老舍研究界与海外老舍研究界乃至汉学界的一次充分交流,也总结了过去两年来老舍研究方面的经验、成绩和不足,这对于老舍研究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博士生导师颜家壬教授、访美学者段宜武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应我校的邀请,著名教授颜家壬先生、访美学者段宜武先生于1995年2月~16日来我校讲学。2月13日颜先生向物理系教师介绍了他和他所领导的形容小组所开展的科研情况.传授了从选题、查阅文献到论文写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释梦心理思想。(1)梦的涵义:文章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阐述了梦的四层涵义,即梦是睡眠中的不安稳状态;梦是人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梦是一种无意想象;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梦的功能:即使人恢复心理平衡的功能,具有自我暗示和期待功能以及检测人的心志和启迪灵感的功能。(3)梦的分类:我国古代对梦有多种划分,其中以列矛和王符最详细,王符将梦按其原因和效验程度划分十种类型。(4)梦因解析:我国古代思想家从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了致梦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