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制度化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表达的良好途径,也是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键所在。探究公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内生动力的生发机制,有助于提升公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度。遵循扎根理论,通过理论抽样,对搜集的材料进行登陆、主轴、选择性三级编码,据此构建公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内生动力生发机制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公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内生动力的生发机制中包含刺激系统、固化系统和助推系统。公民对利益相关度的感知和社会流动预期会刺激其产生政治参与需要,对政治参与效能的积极预期、政治信任、清晰的政治参与主体意识会将个体由刺激产生的需要固化为积极政治参与的稳定意愿,而长期形成的政治表达良好行为倾向将进一步助推政治参与定位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论政治参与制度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政治参与制度化就是指政治参与的制度规范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和人们参与的时间过程中获得价值认同的模式化的过程。它具有五个特征 :即参与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参与目的及行为的可期望性 ,价值认同性 ,参与行为的模式化和过程性。政治参与制度化具有提高政府综合治理能力、整合政治参与行为、为政治体系的运行和决策不断提供要求和原料、定期为政治体系补充能量、把公民培养为管理政治社会的政治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不实——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相对较低;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不力——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渠道的虚置与缺失;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内化不深——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文化落后;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社会认同感不强——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努力夯实其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对新生代农民工普及教育和加强培训,提高其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水平;转变城市居民的社会观念,增强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王蒙  王明生 《学术界》2012,(2):29-37,282
当前,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日益高涨,社会政治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正在持续进行中。借鉴用来考察后发国家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的"亨廷顿公式"中的制度化概念,结合中国的本土政治经验对其进行修正,提炼出"再制度化"的新观点,以其作为考察当前中国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关系的中介。可以看到,政治参与促进了"再制度化"过程,而"再制度化"则是中国政治稳定发展的保障与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非制度化到制度化——农民工政治参与模式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现阶段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明显具有参与动机狭隘、参与手段极端化与非理性、参与过程无序化和非组织化等特点。根据农民工政治参与模式变迁的新取向,进一步探讨农民工政治参与由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的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作为中国新兴产业工人群体,其政治参与状况关系到农村与城市的和谐与稳定。当前,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日渐觉醒,但他们在政治参与行为中表现出明显的对非制度化参与方式的偏好。这既有农民工自身如受教育程度不高、经济贫困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种种不利因素,如政府公信力降低、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与排斥等。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努力,改变这些不利条件,以矫正农民工对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方式的偏好。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场利益的重新调整,一些隐藏着林权矛盾的村庄在改革后出现了农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等大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消极影响。文章以闽西北J县为主要研究个案,剖析了体制内常规救济渠道不畅导致失山农民抗议性参与和暴力参与,提出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在制度安排视角上增强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化和民主化。然而 ,在社会转型时期 ,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农民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在大量搜集材料的基础上 ,介绍了当前中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主要表现形式 ,并从民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社会负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形式,诸如行贿活动、越级上访、黑恶势力的渗透与干预等,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新农村建设。因此,分析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原因,寻求解决目前我国农民大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的措施,逐步将农民的政治参与引入制度化的轨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春华 《学术界》2012,(2):48-53,283
乡村社会治理就是以村民自治为核心,通过乡镇政府管理和农民制度化参与的并行发展,把农民利益最大化作为根本目的的一种乡政村治的良性发展模式。当前,大量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出现,对于乡村治理的文化成长、社会资本建构和运作绩效有着较为消极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提升乡村治理的实效性,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魏光启 《阴山学刊》2011,(4):123-127
在国际政治领域,最后通牒属于强制性外交理论中的极端形式,是威胁使用武力等手段的前兆。发出最后通牒,预示着情势紧迫和危机升级,因而它不是一种“温和”的对外方略。梳理最后通牒的基本涵义,探讨它得以实施的威胁变量、具体目的、效用和局限性,可给决策者带来诸多益处;而借助历史事件考察最后通牒的道义及合法性问题,则更能清晰地把握它...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化的框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全面推开以来,五保供养制度由集体福利转为国家福利。这一转变克服了过去五保供养完全依赖村和乡镇经济的不确定或不稳定性,使五保供养的经费在制度上得到了更大的保障。尤其是《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颁发,更使这一制度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然而,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利形势下,很多地区出现了“应保未保”和供养标准降低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五保供养的性质发生变化以后,其本身的制度化建设滞后,以及缺乏一个相应的对制度的运行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体系所致。为此,本文将对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化的建设提出一个理论和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政治主要是各个国家对其他国家交往过程中的联系、活动及政策的总称,是国际关系中最活跃的一种关系;而国际法是调整这种国际关系所形成的制度、法规及习惯的总称。自二者产生以来,就对国际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何理解好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对于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以及建立国际新秩序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重构,世界重要力量中心都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共同点是:未来国际秩序应当是多极的.伊斯兰国家是世界舞台的重要力量,但由于美国的挤压和妖魔化,其正当诉求得不到有效回应,致使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泛滥.伊斯兰世界建构属于自己的国际秩序,获得话语权的愿望是正当的,但美国的阻碍、核心国家和历史机遇的缺失使得伊斯兰国际秩序的形成还要漫长的等待.  相似文献   

15.
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大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的日趋重要,使国际地缘政治发生了新的变革,产生了国际能源地缘政治。能源政治作为分析国际政治的一种新角度,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现出了一个新的国际能源格局。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大国政治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伊始,普世伦理问题再度成为世界学界关注的焦点。普世伦理在国际政治中的复兴既有其实然性因素也有其应然性因素。尽管建立普世伦理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是无论从当今国际政治现实的实然层面还是从人类主体追求的价值目标等应然层面来分析,建立普世伦理都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政治中的资源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与人糊的生存斗争是研究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基本视角。在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过程中,资源环境的利用和控制都面临着既有的技术基础、国际格局和制度的限制。随着工业化的逐步普及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已不仅关系到各国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各国在处理资源环境上的立场、权利和责任,是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中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前苏联改革的巨大反差背后,隐含着有关改革的某些规律性的政治结论,诸如改革的可控性、改革的战略布局、改革的渐进特征、改革中的社会共识等都是亟待深入分析和总结的命题.因此,从比较政治学角度去解析双方改革之差异,对于不断深化中国的改革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郇庆治 《文史哲》2005,(6):152-152
由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和环境政治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环境政治学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6月17-19日在山东大学举行。现将学术讨论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环境政治中外比较围绕这一议题,与会代表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了研讨。一是生态政治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余谋昌教授阐述了环境政治学与环境伦理学的关系,认为环境公正与补偿应该成为二者的理论结合点,而对于环境政治学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尽快确定一种可以走向制度化的生态补偿原则与机制。日本山梨学院大学丸山正次教授详细评述了日本生态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与观点,认为一方…  相似文献   

20.
国际恐怖主义泛滥成灾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冷战后时期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危害性更大,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就冷战后时期国际恐怖主义空前猖獗的原因及其特点,美国霸权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的关系,以及国际恐怖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是“911”事件后对大国关系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