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文信息》2007,(12):120-124
薄荷片推荐:斗牛场内,几对斗牛同时拼角,赛马道上,几十匹高头大马同时飞奔,卷起漫天尘土;芦笙场内,几十组,几百只芦笙在同时吹奏,声浪响彻几里,成百上千的身穿银衣,头截银冠的菌冢姑娘在同时起舞,远远望去,只见许多个银色的漩涡,想要看到如此盛况,到凯里击参加芦笙节吧!  相似文献   

2.
1 按照目前有关的资料比较,在苗语三大方言的1500个左右的固有词根中,黔东方言养(艹好)语与湘西方言腊乙坪语之间的同源根词数只占比较总数的34.53%,异源的根词数则占比较总数的55.47%;黔东方言养(艹好)语与川黔滇方言大南山语之间同源的词根数只占比较总数的40.11%异源的词根数则占比较总数的59.89%;湘西方言腊乙坪语与川黔滇方言大南山语之间同源的根词数只占比较总数的33.78%,异源的根词数则占比较总数的66.22%.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一、小引“声笙文化”乃以芦笙韵律为中介,导引出人际间的各种交往;或通过芦笙曲调促使群体内部成员情感的凝聚,或沟通和调协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关系,使群与群各个成员内心有某种感受,引起某种共鸣; 体现出一种物质与精神交互作用的文化复合体。这种文化,或单纯以芦笙声音作为语言编码来传递某种信息,使交往者相互回应,相互发送各种相应的意念;或随着芦笙奏出某种韵律,伴以动作,来表达某种感情;或以芦笙声音作为指挥信号,指挥  相似文献   

4.
芦笙是苗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乐器、法器、神器.芦笙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等领域,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民族性格、文化面貌、心理素质及伦理道德.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苗族芦笙文化保留得比较完整、厚重的地区之一,以之为个案进行剖析,可以探寻苗族芦笙文化在现代化语境中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试论“人口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1992年提出的“人口文化”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认真探讨了其内涵与外延以及人口文化的变迁问题。本文是从大文化的角度来把握“人口文化”的,穷根追溯之下,发现人口文化是一个五维的结构体系。本项讨论指出了“人口文化”工作日趋重要的政策涵义,同时也在理论上为正在酝酿中的“人口文化学”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1 在文化研究领域中,无论从哪个视角对文化进行分类,文化在其发展延续过程中都有一个共性,即有一个由“潜”到“显”变化的一般规律。一种文化的产生都必然要经历酝酿、孕育的发展过程,有一段潜在期或孕育期。在这期间,文化经过培育、鉴别、筛选  相似文献   

7.
8.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代表,有悠久的历史.融水的芦笙节庆反映了芦笙的文化发展,芦笙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功能.它反映了人类的审美追求.保护和发展芦笙文化是保护地方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苗族“习惯法”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上的“千里苗疆”,并不象反动统治者和某些文人所说的那样,是“无伦纪”和“不相统率”的无秩序的社会。本文从苗族的鼓社组织、“理歌理词”和现实生活的一些真迹中,探讨苗族的法理秩序,试图向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专家们提供一点参考资料,希冀这些资料对苗族自治地方的政权机关在制定“单行法规”时有所稗益。据清代文献记载:乾隆元年 (公元1736年) 8月15日,皇帝对苗疆经略总督张广泗奏“苗疆善后事宜”一折的批示中,曾明确地说:“苗民风俗,与内地百姓(?)别,嗣后一  相似文献   

10.
叶蕴 《社会科学论坛》2010,(15):179-184
近年来,很多学者将国际间的表演艺术、体力竞技、脑力竞技等交流活动都称为文化外交,文化外交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然而其概念的使用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论。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外交的含义,接着从“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形成、文化和外交的关系着手,对“文化独立性”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文化外交不具备独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 《兰州学刊》2010,(3):211-214
人作为情感性动物,在与自然、社会的一次次对话和对抗过程中,人的情感性存在状态也时时地在发生着变化。这主要表现为:情感场域的转移、情感存在状态的演变和情感表达方式的更替。相比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一种稳定地、缓慢地社会网络结构。在工业时代的现代化进程中,这种关系就转变成为一种易变的、暂时性、流动的状态,流行文化成为后工业社会人们“情感消费”的“情感场”。  相似文献   

12.
影响深远的唐宋古文运动,其意旨主要集中在“文以载道”这一经典性的文论口号上。从文学理论角度来把握,“文以载道”中的道是指内容,即思想性:文是指形式,即艺术性。文与道的关系为,道是主体,是灵魂;文是客体,是血肉。从文化学角度来审视“文以载道”口号的内涵,则将使我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它将使我们能够进一步领会到“文以载道”口号在唐宋时代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内涵的深层性和影响的长久性的关键所在。 一 经典性的文学理论口号和科学的文学理论体系的产生,除了作者的本身素质涵养之外,还受制于如下几个条件。其一是文学构成诸因素的整合效应,其二是现实社会制度及政治氛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文化年”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斐  于海峰 《理论界》2007,(2):109-111
在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格局下,中国日益重视“软实力”的增强,注重挖掘文化作为一种权力资源的潜力。近几年来,中国根据自身的整体外交战略,依托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不断创新的先进文化理念,以“中国文化年”:作为一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外化中华文化的世界性意义,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增强国际共识。“中国文化年”活动的开展,推动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新战略、新格局、新机制的形成,有助于中国国际形象的重塑与良好外部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4.
杜秀春 《兰州学刊》2008,(Z1):22-24
在西马的理论家中,美国后现代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享有后现代教父之称。对中国的后现代启蒙有很大的影响。文章试图从后现代主义的语境,探析他的文化政治学理论的形成背景、理论内涵、基本特征,以资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文化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核心问题,但这两种文化在对此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本质差异。这个差异也在中西园林的不同设计思想与不同的园林审美观中表露出来。本文试图把握在“天人关系”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再次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大学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生力军。大学文化建设高于一般的校园文化建设,它是一所大学办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是建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需要。大学文化的形成源于历史、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其建设应从五个层面出发,形成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五位一体"的新格局,构成一个体系化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7.
唐昌黎在《经济研究》1983年第1期上提出了生产力场的新概念。文章认为,生产力属物质范畴,物质首先包括有实体。所谓实体,是指物质中有形的,可以计量的部分,如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等。物质除实体以外,还包括实体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学称之为场。场有下列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控拜村①的苗族银饰加工,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相当影响.其加工各种类型的银饰几乎都可以说是最具苗族银饰文化的典型款式.苗族的历史文化蕴藏在银饰的纹饰含义中,蝶纹、变形饕餮纹、祖神纹都是具有苗族独特民族特色的纹饰.苗族有<运金运银>古歌,从中可以看到苗族对金银的富有生活情趣和历史哲理的理解.就银饰生产持续发展和消费而言,大有文章可作,但是面对现代市场,苗族的银饰加工和销售,尚有许多工作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首先应当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文化思想”,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文化思想遗产。就此而言,我觉得先秦的文化思想有一种明显的倾向,那就是“内向”的,而不是“外向”的。所谓“内向”的“内”,是指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外向”的“外”,是指整个宇宙及大自然界。所谓“内向”的,即先秦文化思想对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是全力以赴地进行了分析和探索;而对于宇宙、自然的“外向”研究,就没有那么关心,甚至持否定的态度。当然,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这并不是说中华民族在先秦时期就没有探讨宇宙、征服自然的辉煌业绩;而是说,从文化典籍的遗产上看,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对“外向”文化既少记录,也不提倡,在文化典籍里留下了相当显著的“内向”特征。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文化小康,应重视四个方面(1)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文化工程;(2)建立人人共享文化服务的机制体系;(3)建设以城市文化为中心的先进文化产业范式;(4)多出文艺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