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承认。但在民族法的调整对象的问题上,却众说纷云,认识很不统一。民族法调整对象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关系到民族法这个法律部门的确立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同时,民族法调整原则的确定,调整方法的运用等,也都与民族法调整对象问题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进一步开展对民族法调整对象问题的研究,仍然很有必要。 目前,我国民族法学界对民族法是调整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一总的看法虽无异议,但对民族法调整民族关系的范围的认识,却存在着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民族法是调整与一切民族事务有联系的社会关系;第二种观点认为,只有变通性规范和补充法规所调整的那一部分社会关系才属于民族法的调整范围;第三种观点认为,民族法是调整与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相联系的那些社会关系。笔者基本上同意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民事习惯法的民法适用现状呈现出腹心地区依然适用习惯法;过渡区优先适用习惯法;边缘区习惯法与国家法博弈和竞争的三种样态。前两种样态我们可以称之为错位,最后一种可以称之为断裂。这种错位和断裂的原因主要在于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因此,文章通过对这些样态和原因的深入分析,以期为找到一条适合于民族地区法治现代化的“路径”提供参照和依据,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国家统一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每个民族都要树立一种民族精神,因为没有一种团结、进取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必将会衰落;每个企业都要培育一种企业精神,因为企业精神是企业兴旺发达难以估量的无形动力。那么,作为学校的一个班级,也应培育一种适合本班特点,对全班学生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班级精神,并把它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涵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形式。回想自己所带的班级(88级幼师班),之所以能在学校各项活动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在第一个学年里就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成功地培育了一个“团结、勤奋、守纪、争先进”的班级精神。  相似文献   

4.
法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整体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寄身于民族文化之中。一个民族的文化孕育了它的法和法的精神,法和法的精神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因此法的精神主要应当从其文化中去发现或寻找并获得理解。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之中,其文化尚未充分整合并定型,真正现代意义的民族文化也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易,汉译英更不易。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汉语和英语是分属两个截然不同语系中的两种语言,在不同的民族思维定式支配下,两种语言在结构、词汇等很多方面差异较大;二、语言既是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表现民族文明的主要载体,不可避免地会打上独特的民族文化烙印;三、英语水平的高低是搞好汉译英的基础,未曾长期生活在英语国家的中国人很难象英美人那样对英语运用自如。所有这些必然会为汉译英工作中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高校招生民族优惠政策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政策对象,是一种补偿性民族优惠政策,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否认的。与此同时,高校招生民族优惠政策也遭受了一些非议和质疑,主要包括对政策公平性的质疑、优惠政策引发的“逆向歧视”问题和“优惠政策依赖症”。这些负面评价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高校招生民族优惠政策需做适度调整,将文化多样性政策与地区优惠政策进行有机结合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民族形成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也还存在不少意见分歧。产生分歧的原因之一,是在如何运用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这方面的意见能渐趋一致,对整个讨论将是有益的。为此,本文仅就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不当之处,切望指正。一、关于斯大林的民族定义的特殊性方面和普遍性方面对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在研究民族形成问题上的指导意义,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主要是从欧洲资本主义民族形成的历史中概括出来的,他的分析和结论符合欧洲的情况,研究其他地方的、以及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形成问题时,不宜简单套  相似文献   

8.
西北少数民族法制建设中习惯法因素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一种隐性的规则长期存在,对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深蒂固的民族习惯法同时也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进程.国家法在进入这些地区时受到的某些"冷遇"与我们不能正确对待民族习惯法不无关系.因此,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要想真正走上法治化道路,必须重新整合习惯法,赋予它正确的地位.但是,西北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历史传统和民族现状,决定了西北地区的习惯法带有一些独特性.同时,西北的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表现和原因也与西南不尽相同.整合西北少数民族习惯法,应当从研究它的独有特征入手,通过具体分析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独特表现和原因,寻求西北少数民族法制建设的相对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民族收继婚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继婚是中国古代民族中普遍盛行的一种婚姻制度,也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通过大量史实材料,探讨收继婚在中国古代民族中产生的历史条件、分类、长期存在的原因及逐渐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民族法是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障,对民族法法律地位的合理定位将有助于民族法的发展。在我国传统法学中,民族法一直处于宪法的次部门法地位,但实际上民族法具有独特的调整方法和独特的价值追求,且目前民族法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民族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使其能够而且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民族法虽巳形成了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结构体系,但民族法的建设远未完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应从加强经济性立法,教育性立法,以及树立其权威性、强制性入手完善民族法。  相似文献   

11.
圣经词汇汉译中词汇空缺的原因主要因生活经验、文化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的不同所致。可以音译法、移植法、意译法、创新译法来解决圣经词汇在指称意义与语用意义的空缺时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族法的调整对象——民族关系。但法学界对之有异议。笔者认为,有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法律。民族法律同民族关系相适应。这是民族法的客观发展规律,而且是一种必然的规律。 什么是民族关系?一般地说,是指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什么是民族法?简单地说,就是指有关民族的法律和法条。由于民族与法律的密切联系,即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存在,从  相似文献   

13.
圣经词汇汉译中词汇空缺的原因主要因生活经验、文化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的不同所致。可以音译法、移植法、意译法、创新译法来解决圣经词汇在指称意义与语用意义的空缺时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抽样调查了新疆大学汉族大学生对蒙古族人形成的刻板印象及其缘由。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蒙古族人形成的刻板印象主要以正面和中性的印象为主。2.大学生认为蒙古族人最主要的10项特征是豪爽、高大强壮、擅长摔跤、游牧、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朴实、勇敢、爱喝酒和勤劳。3.蒙古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性格、党的民族政策、大众传媒、当代蒙古文化和大学生的人格、民族观等是大学生对蒙古族人形成正面和中性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民族法学是以民族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年轻的法学学科。民族法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属性,因而民族法学具有民族学和法学的复合性。民族学主要通过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撰写的研究方法发现典型的民族生活素材(真相);法学则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寻求社会存在的运行规律(真理);二者结合即为民族法学的"个案研究方法"。采用这一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提升民族法学的实用效果和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古史籍中有关“别种”史料的研究,认为“别种”是我国古代史家在著史时为了划分民族之间、部落之间或部落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示国外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或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所采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认为“别种”与“别部”在我国古史籍中所表达的意思并不相同。并对史家在记载中出现“别种”的原因,以及“别种”这种记载法对我国后世史家在少数民族的记载和划分方面的影响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民族的名称、定义与分类 斯大林所说的民族,在俄文里是нация,应译为资产阶级民族或资本主义民族,不应简单地译为民族。因为除去资产阶级民族之外,还有其他几种民族。 俄文的нация,本来相当于英、法、德文的nation,但又略有区别。英、法、德文的nation一词,应译为文明民族,指一切阶级社会中的民族而言,如奴隶社会民族、封建社会民族和资产阶级民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说的文明民族,即指此而言。至于奴隶社会民族与封建社会民族,斯大林另创了一个新词народность,李立三译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人的民族认同与其反美主义传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美国的对立成为他们认同自身的主要方式。由此很多学者提出,缺乏民族身份是加拿大人反美的主要原因,反美使他们获得了民族认同。但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因为,第一,加拿大反美主义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第二,同其他民族对比是确立民族身份的主要方式;第三,加拿大人对本民族有共同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9.
悬棺葬是中国南方古代民族的一种特殊葬法,以往对悬棺葬的讨论往往注重于某一民族,同时对其意义的讨论也是众说纷纭。从史料和考古学的角度看,悬棺葬是不同时间、不同民族采用的葬法之一,它并非某一特定民族的唯一葬法。悬棺葬是一种处理凶死者的葬法,其意义是由于人们对凶死者怀有深深的惧意,惧怕凶死者的恶灵为祸人间,所以要想法使凶死者的恶灵远离活人,使其处于隔绝状态,从而获得安全感。悬棺葬是古代南方民族处理凶死者的多种葬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表现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意识密切相关。本文在对汉语的动宾结构进行客观详尽分类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汉语动宾结构在日语中的对译差异。对其差异的原因主要从言语类型学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