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印度对非洲的经济外交是印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合作对于全面推进印度的大国战略、实现其大国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印度对非经济外交凸显出民生导向的特色:在经济技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医疗卫生和农业发展等领域加强民生援助;在经贸合作领域印度大力扶持惠民产业发展,跨国企业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印度对非经济外交取得了突出的政治成效,非洲国家支持印度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印度的对非经济外交战略推进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对印度的对非经济外交进行深入全面的考察,有利于我们把握印度对非外交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对非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于2005年9月和2006年2月就伊朗核问题是否提交安理会审议进行了两次重要的表决。因为不结盟运动在理事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席位,致使印度备受伊朗和美国的拉拢。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印度支持一方就会得罪另一方,但印度通过平衡外交做到了既同美国签署了《核合作协定》,又维持了同伊朗的能源合作。本文试图通过详细分析印度的外交行为,来探讨印度怎样在复杂的伊朗核问题中获得经济利益,实现印度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缅甸独立后的外交政策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中立主义外交,1989~1992年的对华友好外交,1993年后的多边外交。进入21世纪后,缅甸把油气资源作为其多边外交的新手段,对中国、印度、泰国等邻国,以及区域外的俄罗斯等国推行以油气资源为重要内容的多边外交,并利用各国相互制衡,以保持其内政外交的独立自主。缅甸的油气资源外交较大程度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增强了缅甸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博弈能力,并对相关国家的对缅政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2011年上台的民选政府势必会继续利用这一外交新手段在对外关系中追求平衡,完善多边外交。  相似文献   

4.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演变,印度外交理念中的大国理想和实用主义都在上升。2014年莫迪上台以后,加快推进外交变革,提出将印度打造成为世界"领导性强国"的战略目标,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向行动政策",在实用主义理念下突出外交的"两面性",并加快对外交机制、外交方式等方面的转型和升级。这冲击了南亚地区乃至整个印太地区的原有秩序。然而,未来印度外交还面临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国外战略平衡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面临着中印关系竞合同时加强的长期考验。中印两国需要有效管理战略竞争,扩大战略共识,尽快走出当前战略互疑的"陷阱"。  相似文献   

5.
俄乌冲突爆发后,开拓“全球南方”新议程成为印度外交的新抓手。莫迪政府之所以会“重新找回全球南方”,不是要回到“动员南方对抗西方”的旧模式,而是为了服务其大国战略转型。在历史化的“全球南方”中,印度作为地缘中心、文明中心的历史地位不仅形塑了其“全球南方”身份,也建构了印度独立以来的不结盟外交传统。但莫迪上台后打破这一传统外交框架,将“领导型大国”“西南大国”和“全球南方领导者”打造为新的身份叙事,加速推进印度大国战略。“全球南方”的作用因此被重新定位。政策取向上,印度的新“全球南方”外交主要表现为推动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强化以印度教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外交,倡导改革多边主义,以及联合西方对华进行“全球南方领导者”的地位竞争。尽管现有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印度,但莫迪政府过分追求大国地位而虚化“全球南方”身份,将“全球南方”工具化,使之服务于自身的短期收益和地缘政治博弈,势必会受到多方制约。当前,需警惕西方利用印度追求大国地位的急切心理,操弄“全球南方”议程,激化中印竞争,加剧“全球南方”陷入集团政治困境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试论印度地区外交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自1974年独立以来,一直把在南亚确立主导地位和势力范围作为其地区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为此,印度积极推行霸权和扩张政策,致使与邻国关系紧张:与中国于1962年发生过边界战争;与巴基斯坦则三次兵戎相见;与其他国家诸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小国多以政治渗透、经济封锁、武力威胁乃至军事干涉为国家间语言,和睦相处的少,关系紧张的多。冷战术结束后,印度对外政策虽然作了很大调整,在处理与邻国双边争端中采取积极、灵活乃至宽宏大量的作法,但其地区外交的根本目标没有丝毫改变。一、地区外交政策的理论如同任何一种外交…  相似文献   

7.
进入 2 1世纪以来 ,印度外交战略的调整引人注目。要深入研究印度外交战略调整的原由 ,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印度。本文对印度的外交基础、亚太战略、大国外交战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肖军 《南亚研究》2012,(3):111-124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印度外交思想的雏形在其传统政治文化中就能找到渊源。印度政治文化不仅囊括具有现实主义取向的"考底利耶主义"与激进的"斯瓦拉吉"思想,也包含具有崇高道义法则的"法胜"思想与"非暴力"思想。本文从历史、地理、宗教精神及广义的文化等五个方面探讨印度二元性政治文化的来源,并阐述这种政治文化的特征。在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印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9.
常思 《南亚研究》2012,(3):60-74
近年来,印度为解决国内严峻的能源问题,不断积极拓宽其能源供应渠道,而能源丰富的非洲大陆必将成为其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围绕非洲能源,印度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本文基于近年来印度对非洲积极开展能源外交的现实,试图寻求印度对非洲开展积极能源外交的原因,进而对印度在非洲开展能源外交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印非关系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边界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究和推进两国边界谈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边界谈判的进展及原因、当前的谈判难题和障碍以及未来出路方面,众多印度学者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存在许多偏见和欠缺。了解印度学界关于中印边界谈判的研究现状,有利于探究印度精英关于中印边界谈判的看法和主张,也有利于反思我国中印边界谈判研究及外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印度大国理念框架下的亚太外交战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独立以来,印度始终在追求大国目标。印度认为,要实现大国目标,首先要走出南亚,其次要冲出亚太,最终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进入21世纪,印度对本国实力进行了评估,实施了灵活的对外战略以实现其冲出亚太的目标。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印度对大国理念的传承,对不同历史时期印度的亚太战略进行了简要梳理,详细分析了当前印度的亚太平衡外交及其对印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孆 《南亚研究》2008,(2):33-36,43
西亚在印度外交中向来占有重要地位.以印以建交为标志,印度对西亚政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边倒",即倒向伊斯兰国家;第二阶段实行"平衡外交",即在伊斯兰国家和以色列之间保持平衡.印度在西亚政策上的变化,乃是时代变迁和国家利益考虑所致.  相似文献   

13.
印度垄断资本的出现,是资本主义不发达的亚非拉国家中一种独特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是在英国统治下,印度作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中曲折而缓慢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立后,印度垄断资本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由于它的先天不足以及历史上同买办封建利益的密切联系,它同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通过生产集中、殖民地掠夺和工业——  相似文献   

14.
尼赫鲁外交思想形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后的外交政策深受其开国总理尼赫鲁本人的印度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尼赫鲁的思想观念就像印度本身那样充满了矛盾,可以说是多种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混合体,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都在他的思想和实践中有所表现。尼赫鲁外交思想的形成既与他本人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同时也受到了印度独特的历史、社会和思想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谢超 《南亚研究》2023,(4):25-57+153-155
印度对“印太”概念的讨论和实践经历了初步接受、积极融入、回调构建和主动塑造等四个阶段的变化,以发展更贴合印度利益的“印太”愿景。当前莫迪政府对外政策的本质特征在于强调印度已成为世界大国,外交重点是与其他大国之间外交互动以及保持大国竞争的平衡等三个方面,其外交实践具备强调与中国战略竞争、加强印美战略合作、推动美日印澳四边合作机制化和支持东盟“中心地位”等四个主要特点。莫迪政府在发展和实践“印太”愿景方面的举措颇多并取得一定成果,不过莫迪政府外交政策仍受到国内国际因素的制约。国内因素方面,国民志愿服务团等代表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制约印度改善国内投资和经商环境;印度自身实力不足,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却呈现萎缩态势,这些因素限制了印度参与“印太”地缘合作的成效。国际因素方面,拜登政府持续的“美国优先”实践和“印太”复杂地缘政治态势限制了印度的策略选择,使得印度在总体战略向美国靠拢的情况下,与美国的关系发展仍然存在竞争与合作的两面性。当前印度是区域内主要国家中唯一同时参与多个有竞争关系的重要多边平台,中印之间发展理性务实合作将帮助域内国家在塑造地区秩序的进程中形成更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16.
李昕 《南亚研究》2013,(4):95-115
本文从能源安全视角解读印度“东向”外交的动力和目标。本文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研究后发现,印度政府、国家能源公司等行为主体在“东向”外交区域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政策工具获取能源利益,能源安全维度已经构成“东向”外交的重要目标,而且随着印度国内能源供需赤字的扩大,能源安全维度的权重逐渐上升。从能源安全视角研究“东向”外交,可以对印度在海外实现能源安全的路径和规律有一个初步认知,即遵循政治外交与能源合作相互推进和借重的基本逻辑,以及国家在保障能源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经济现实主义规律。  相似文献   

17.
国内官方和学术界尚未系统论述过一国在我对外政策中的地位问题。本文将其分为至关重要、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三个等级,认为印度在周边外交中地位至关重要,在大国外交中地位比较重要,在发展中国家外交中地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印关系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崛起中的亚洲大国,中印关系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印之间既有独立外交、发展要务、共同崛起、健康竞争、睦邻政策、亚洲大国、地区合作、全球协调等确定性的方面,它们是中印关系稳定和良性发展的基础和机遇。同时两国之间又存在信任赤字、边界问题、力量对比、美国因素、巴基斯坦、海上通道、核武因素、印度入常等不确定的领域,它们是中印关系不稳定和有可能朝不利方向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陶亮 《南亚研究》2010,(4):50-61
印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深度现实考虑,一个友好的中国有利于印度的国家安全;印中建交是印度外交发展的重要事件,它使尼赫鲁不结盟外交进一步趋向中间道路,体现了印度对外政策的独立性,扩大了印度在亚非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印度是一个能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为了保障能源安全,稳定地从海外获取能源,印度在海外实施了能源外交。印度实施能源外交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印度与主要大国及能源生产国的关系比较友好;人数众多且成就突出的海外印度人遍布世界各地;能源生产国希望出口多元化。其不利条件主要有:印度的经济实力不强;主要的能源生产区局势动荡;美国的制约;印度与邻国关系不睦。整体来看,印度的能源外交是成功的,没有发生能源供应中断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