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确立的时间较短,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确立一级学科的学科意识和学术规范,如何处理好一级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研究生培养的关系等问题仍是高校理论界深入探究的问题,李国俊、王晓雨、徐晓宇编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研究》就是一部从学术研究、学科定位、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力作.此书的出版对完善该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各位同仁:大家好! 在此,我首先代表《云梦学刊》对各位拨冗光临本次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对河北省社科院及《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由衷感谢!借这个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命题."当代学术史研究"是由两个要素组成的.第一是"当代",指1949年至今;第二是"学术史研究".我们对"学术史研究"最简单的界定就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学者本来是研究学术的主体,但在学术史的视野之下,学者变成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即学术研究的客体.当代学术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当代学术发展的宏观研究.比如说研究当代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当代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大致阶段等等.二是关于某一学科发展的学科史研究.如研究当代历史学学科史、文艺学学科史、鲁迅学研究史等等.三是关于学者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3.
杨军 《学术论坛》2005,(2):38-40
经济政治学要脱离经济学和政治学而成为一门学科,必须确立自己不同于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范畴.经济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必然比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范畴更加抽象、更加接近社会生活的本原."利益"才是能够揭示经济-政治互动关系的经济政治学基本范畴.从"利益"这个基本范畴出发,我们就可以找到经济政治学研究的支点,科学解剖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现象和经济-政治关系,准确把握经济-政治现象的规律,进而构架经济政治学的知识体系,并利用经济政治学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4.
结合学科史演进的历史叙事,分析个体知识世界的因素,威尔逊关于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思想实质上是作者对他在早期著作<国会政体>一书中所遇到困惑的回应.威尔逊在这部著作中指出了行政在"议会主导模式"下的诸多弊病.随后的研究中,作者把上述问题的解决寄托于强化行政执行、集中行政权威和约束政治权力上.进入作者意识世界所获得的新认知启示我们构建一种指向中国特色公共行政的研究取向,把握中国行政学研究和政府管理的突出问题,有效回应规范化研究的吁求,以及责任性政府的召唤.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文本依据主要是<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资本论>,基本内容是关于人类文化的经济说明和社会组织的进化,旨在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探索社会生活的规律.就特征而言,唯物史观由物质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观察社会的变迁,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关系仅仅是经济的关系,经济的"下层基础"和政治的"上部构造"相互作用,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从政策社会学的视角看,政治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变迁的决定性因素,经济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变迁的诱导性因素,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变迁的中介性因素。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历史规律,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科政策环境,增强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科政策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忠权 《学术论坛》2008,31(2):53-56
瑟达·斯科克波作为80年代推动"国家回归"研究的领军人物,她不同意行为主义和多元主义对国家自主性的的漠视,也不满意其他社会革命流派的分析范式.因此,斯科克波以社会革命为切入点,以社会一国家一国际为大背景,探讨了国家变迁时期的制度设计及国家的构建问题,提出了国家"潜在白主性"理论,认为国家不是因变量,而是自变量,是一个能对政治、社会、经济与意识观念等资源进行重构的统合者.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2001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发布活动开展,使包括中国昆曲在内的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特别是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中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也成为一场热烈的"学术运动".回顾十年来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出现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的学术路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科意识、问题意识、学者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称谓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称谓不仅仅是指称某一对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所指称的对象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状况和变迁等."农民工"称谓的变化不仅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农民工态度的转变,也反映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完成,有关"农民工"及其区别于市民的各种歧视性称谓都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引发了中国社会持续、深刻、全面的整体性转型.社会转型与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相同步,就其主题特质及其内在轨迹而言,是中华民族之本位价值观念的寻索与探求的过程,意味着社会之基本价值关系的全面调整和有效转换,并通过社会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等而具体表现出来.在社会经济价值观变迁方面,表现为在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的博弈中,公正与共享价值观的胜出;在社会政治价值观变迁方面,表现为由"权力型政治"向"权利型政治"的转变中,现代公共行政的治理价值理念的出场;而在社会文化价值观方面,则表现为由抽象的"伦理本位文化"向新"公民本位文化"价值理念的转变.这是价值取向方面,社会由"政治主导"到"经济主导"再到"人文公共性"本位的制度文化追求历程中,新质的社会共享性价值信念和理想的渐进生成与有机呈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转型期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社会政策逐渐成为-个热门词汇,无论是在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受到广泛关注.但迄今学术界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和实践,往往持一种"问题取向".尤其是199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演变,社会政策基本上是以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展开的,其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转型期与弱势群体相关的具体的社会问题."问题取向"虽然使社会政策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迅速成为国人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政策体系,都存在着明显的缺憾:(1)"问题取向"虽然可以循着解决问题的进路,迅速地进入"问题",但转型期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是变动不居的,如果社会政策长期随"问题"而动,就会成为"问题"的附庸,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学科层面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发现的一个新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二者的关系,通过对二者关系论域设立、内涵阐释、性状描述、内容型构等方面的探究,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一般方面,旨在从唯物主义基础上建构和确立二者关系问题研究的学科学术论域,或有助于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施特劳斯的问题意识是在德国魏玛时期形成的.作为一个生长在"神学-政治"危机中的德国犹太人,施特劳斯从清理当代犹太人问题诸种解决方案入手,在批判自由主义同化方案和犹太复国主义方案的过程中,对现代的启蒙事件做了哲学上的深入剖析,从而开辟了一条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研究路向.犹太人问题是施特劳斯学术研究的隐秘起点和重要线索,为我们理解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同时也对我们梳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文定 《云梦学刊》2006,27(4):23-24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一个时代的学术的发展与学术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去年的发言中曾提到学术发展环境问题,当时没有机会细说。这次会上,我主要谈谈学术发展的环境问题。我以为,学术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国际环境、文化环境。一、学术发展的政治环境讨论学术与政治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十分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很难说清楚。学术研究是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要讲理性、讲科学性。学者在研究中要有独立性。学术与政治的不分或者学者在学术研究上看“风”使舵,是学术的悲哀,政治的悲哀,时代的悲哀。徐思彦主编讲述1963年…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不简单,它不仅仅涉及经济层面的问题,在更深的层面,还涉及两个重要的因果关联,即国际经济体系扩展、政治经济权力结构变迁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与近30年来美国国内政治重大变迁之间的关系.同时,此次危机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的范畴,导致了国家间权势的此消彼长,大国关系的明显变化,以及主要国家经济、政治、外交政策和战略的深刻调整.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会对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及其变迁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小辉 《学术界》2007,50(6):228-232
梳理相关文献,笔者发现既往研究过于偏重士绅政治角色,轻忽了其知识阶层的本质.因此,将传统士绅与现代知识分子联系起来考察,动态的分析知识阶层在近代的这一转型过程,或可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值得研究的问题大致如下知识阶层是如何超越、游离传统"士绅"的乡土性,走向现代意义的都市知识分子的;以及此一过程中,知识阶层生产机制的转换、知识体系的刷新与转化、其所处社会结构位置的变迁、新知识共同体的形成、新身份与集体意识的孕育等.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和学术的互动关系看云南学术发展中的多元走向问题刘鸿武从学术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在内的学术研究,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之间,总是会形成某种彼此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契合联动格局。一方面,学术研究作为社...  相似文献   

18.
乔洪武 《江汉论坛》2014,(3):100-105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中,经济伦理变迁的路径依赖会对经济转型本身以及与经济体制相吻合的经济伦理的变革产生重要的影响。原有的计划经济的经济伦理特质会使转型中的经济伦理陷入以下困境:首先,由于路径依赖,原体制经济伦理的"道德性标准"成为导致当今我国社会商业中的伦理严重非道德化的根本原因。其次,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谓的"德治"传统遗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的漠视,而且成为建设法治型国家的极大障碍。第三,原体制经济伦理的"官本位特权"意识成为阻碍确立现代市场经济科学、理性的伦理精神以及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的最顽固的障碍。而打破这一困境的关键则在政府。政府一是要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完善经济伦理所植根的社会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利用优良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引领和推进经济伦理的发展与进步;二是要顺应市场经济转型的要求,自觉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执政伦理观念变革的步伐,以良好的政治伦理推进经济伦理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基本问题上先天不足主要在于缺乏面向自身的反思意识和方法论自觉.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不仅需要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中的主要观点进行反思与批判,更要实现问题视角的自觉转换和方法论的自觉.只有坚持从社会实践活动出发,以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厘清政治与思想之间的关系,明确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地位,才有助于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皮伟 《学术探索》2004,(4):105-108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直社会转型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为农村宗(家)族势力的复兴提供了条件,宗族又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各种宗族势力和宗族现象在乡村抬头,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农民的社会行为。本文旨在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做一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