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中信 《社区》2014,(11):16-16
中囝诗词的发展阶段,我们习惯称为唐诗、宋词、元曲。到了清代好像就只有了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漾初的《二刻》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等笔记体小说,而诗词似乎没有它的前朝那样有名。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学者、词人,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他的关注和研究时冷时热.近年来纳兰性德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评介了近年来一些研究专著,并着重从纳兰的思想、创作、爱情、婚姻子嗣、觇梭龙之行以及与<红楼梦>的关系诸方面,对历年来纳兰性德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姓氏考释纳兰性德(1655—1685)为清代著名的满洲族文学家、大词人。关于其姓氏,从署名上看,无疑是姓纳兰的,但人们又说其为叶赫那拉(纳喇)的后人。那么,他到底是姓纳兰呢,还是姓那拉?从历史上看,纳喇氏乃金朝女真贵族姓氏。明朝初年,居住在松...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用自然深挚、清新朴实之笔,谱写出一曲曲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爱情词篇,从而展现他凄风苦雨的情感历程,形成哀感顽艳、纯真自然的独特风格,成为一代词坛大家。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林立之词派、词家中,纳兰性德倍受学界关注,有着不朽的魅力。本文从他词作的艺术魅力、人格魅力及他的词作风格特点与出身地位矛盾形成的魅力三个方面,阐述了纳兰词的特点并揭示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词人纳兰性德思想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身世和经历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亦多有人称其为“成容若”。满洲正黄旗人。他的先祖原为蒙古人,姓土默特。土默特氏后来灭了纳喇部,占有该地,遂以纳喇为姓(纳喇亦作纳兰)。他们迁至叶赫河沿岸,号叶赫国,属有十五部落。地处威远堡东北,即今辽宁开原附近。明朝初年即内附中国。纳兰氏的始祖是星恳达尔汉。纳兰性德的曾祖父金台什和曾伯祖纳林布禄兄弟二人,相继称贝勒。他们的妹妹是努尔哈赤的皇后,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努尔哈赤于天命四年(1619)率兵围攻叶赫,城破,金台什自焚身死。因纳兰氏与满洲有旧恩,而得存世祀。纳兰氏归为满洲旗籍,便当在此时。纳兰性德的祖父倪迓韩,曾任佐领。满族入关时,他因著有劳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是我国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他象一颗明亮的彗星出现于清初词坛,在他那短暂的三十一岁生命中,曾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词,从而使他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他还为后人留下了多方面的著述,对保留我国文化遗产曾作了不少工作,而且在促进民族团结和满汉文化交流方面也作出过重大贡献。在整个清代众多的文人中间,他无疑是值得我们很好研究的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作为生于北方、长于北方的满人,却在诗词等文学创作中运用了大量与江南有关的意象。透过其诗词以及其他文献,可以看出,纳兰笔下的江南并非真正的江南,而代表着特定的江南意象。这意象不仅代表了美丽的景致、优雅的风尚和繁荣的文化,更代表了与其自身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寄托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作为生于北方、长于北方的满人,却在诗词等文学创作中运用了大量与江南有关的意象。透过其诗词以及其他文献,可以看出,纳兰笔下的江南并非真正的江南,而代表着特定的江南意象。这意象不仅代表了美丽的景致、优雅的风尚和繁荣的文化,更代表了与其自身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寄托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的词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志豪气,也没有“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清通禅幽。他身为贵族公子而超然于仕途世事,虽居进士侍卫却“惴踹有临履之忧”(严绳孙《成容若遗集序》)。在他三十一年的短暂生涯里。留下了三百多首婉丽秀隽、清新超逸的小令长调,字里行间,灼灼真情天然流动,多层次的内心感受交错叠现,读来使我们回味感叹不已。大量事实证明,不同的内在感情,有不同的外在表现方式,而大多数表现方式在同民狡的人之间以至在世界各民族中间又是相通的。作家写的是个人的遭遇和情感,它却又是整个人类以往的情感再表现。诗词作品特别注重直觉的境界,它通过对种种自然景物、内心感受的动态描述,通过传递信息的语言的节奏、气势、韵律和修辞的表达,唤起读者作者共通的  相似文献   

11.
论纳兰性德的思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词坛的复兴,虽然不及两宋那样发扬蹈厉、独领风骚,但秉承明季诗人力挽颓风的余绪,高才辈出,振绮扬芬,确实开辟出了一个繁荣兴旺的局面.站在这个时期前列的,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说他的词“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将纳兰摆在第一。这话未必人皆共允,但如果看到:这位出生在满族入关君临天下仅只十一年的贵胄公子,曾经以浓郁的情致和凄艳的咏叹震撼词坛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的边塞词既延续了前代的边塞题材,又在情感取向、抒情方式以及词体风格上有很大的创新.作为第一个大量创作边塞词的人,他把词从狭窄的闺阁庭院中解放出来,扩大了清代词的题材视野.时代、人生经历、个人气质以及诗词同位的词学观共同决定了他的边塞词是传统边塞词和婉约词的结合体.归类分析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并将其边塞词与前代边塞作品进行系统的比较,对明确其边塞词在清代词史以及整个中国词史上的地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试论纳兰性德的感伤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所著《饮水词》,清新秀隽,自然超逸。清末况周颐以为“国初第一词人”(《蕙风词话》卷五),王国维则谓“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因此,对这样一位名词人,应予重视和研究。现谈些个人的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和渎者。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原名成德。生于贵族之家,父明珠是康熙初显赫一时的权相。容若自幼聪敏,康熙十二年成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的友情词所表现的是一个年轻的满族贵族公子和一群年长的汉族落拓知识分子之间的心灵的沟通、应和与共鸣。它所包含的真挚情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友爱,中也可看出纳兰对世事的愤懑、清高孤傲以及软弱无力的劝慰方式,表达了纳兰对仕宦的厌倦以及佛道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矛盾,反映了纳兰一贯的创作心态:凄凉里的唯美情调。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在文坛上所获得的评价达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度。他的诗歌创作观始终贯穿一个根本宗旨,即诗歌要抒写诗人的情感个性。该文结合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实践分析了其诗歌创作观,即诗歌创作应重视情致的抒写,倡导比兴寄托,主张恰当用典、学古求变,反对因袭模仿。  相似文献   

16.
吴伯娅 《中华魂》2013,(14):30-32
满族第一大词人 纳兰性德,姓纳喇氏(又译作纳兰氏),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胤初初名保成)改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1655年1月),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1685年7月),得年30岁。他是清初词坛上的名家,满族第一大词人。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是被誉为"清代词人之冠"(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著名词家,纳兰性德在词的功能和审美价值等重大问题上阐发的精辟见解,达到了那个时代可能有的新高度。正是对词创作上的正确认识,是他进行创作的理论基础,指导着他的创作实践,引导其词达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8.
纳兰性德词中满族风情韩莓纳兰性德(1654—1685年)字客若,号楞伽山人,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或情意婉转,缠绵悱恻,或激昂慷慨,高亢哀厉,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清代著名词论家况周颐誉之为“国初第一词人”①纳兰词作的辑录《饮水词》曾称颂一时,...  相似文献   

19.
王浩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3):61-63,53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通过儿女情长,怨离伤别,反映出他爱情的喜悦和伤感,体现其缠绵凄婉的词风。本文拟就梳理纳兰性德爱情词的创作,来窥探其爱情词中包含的对人生别样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0.
悼亡词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的抒发,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情真意切,透露出浓浓的人情美,表现了人类对最纯洁情感的追求,展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