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际问题研究的新视野与新境界─—评《当代全球问题》吴立文工业文明在给人类社会酿造了无限幸福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种种困惑与恐惧。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和世界经济政治的一体化,这种困境更为严重,世界正处于一个被全球问题困扰的全新历...  相似文献   

2.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社会排斥理论是欧洲社会政策研究中新兴的理论.欧盟一体化进程和福利国家危机是社会排斥理论发展的主要背景.社会排斥指社会成员愿意参与社会活动但是被不可控制的因素阻止的事实.社会排斥问题的存在影响社会成员公民权利的实现.欧盟的研究表明,社会排斥在健康、就业、社会保护、教育和住房五个与社会政策相关的领域中存在.社会政策是反社会排斥达到社会融合的手段.欧盟希望通过社会政策调整和实施去消除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已越来越表明,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状况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影响甚至决定的意义。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便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但中国的社会结构并没有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实现整体性转型,社会结构严重落后于经济结构已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梗阻,是众多社会矛盾频发、高发且呈剧烈化的重要根源,是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必要性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不单是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趋势下,与其他教育学科一样,肩负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5.
对于新工业革命的分期和提法上,国外学者议论很多,说法不一。 一、美国社会予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当代美国社会最根本的变化是进入了“信息社会”要有三大趋势: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从集中转向分散;从国家经济转向世界经济。 二、美国科学家科塔莱克提出的概念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划分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其基础是在英格兰用煤炼铁和纺织工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当代历史与理论语境为参照系,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而上学批判,这是马克思透视哲学观念的重要前提,由此将哲学视角转向了对社会生活及其文化逻辑的批判分析;第二是从资本逻辑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化进程及其内在的二律背反,这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第三是建构社会批判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变革提供一种理性的自觉.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理念出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面对当代社会及其文化逻辑,这构成了马克思哲学当代建构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勇诚 《学术论坛》2012,35(10):31-34,70
泛在时代对社会产生了深广影响。泛在时代的信息传播载体的即时性、多元性和自主性使政府社会管理原有模式陷入类型僵硬化、中心事务化、主体单面化等困境;泛在时代一体化、高效率、发展快等趋势需要政府社会管理实施从原有模式向范式的转换;范式转换必须有为民服务、依法管理、整体涵盖、居安思危等意识,才能得以完成,从而推动政府社会管理范式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结构变迁与人格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青兰 《人文杂志》2004,(2):171-176
市场经济在中国大地上的兴起,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宏观上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微观上使人格结构发生了现代性的转型.社会结构是人格结构在社会活动中的投射,人格结构受社会结构的规约并随之转型而分化.在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从领域合一到相对分离,人格结构则实现从依附性向独立性、从单一性到多重化、从伦理型向法制型的转变.人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与包容性社会政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军 《社会科学》2012,(1):81-86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逐步从"总体性社会"转向"个体化社会"。以往的社会政策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大多数人的权益,但随着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传统的社会政策遭遇了许多挑战,必须增强社会政策的包容性,以关注更多的个体或少数群体。在社会政策包容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关注更多不同群体的权益,重视底层群体及弱势群体的赋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  相似文献   

10.
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社会"的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伟平 《河北学刊》2004,24(1):46-49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1.
论21世纪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阳 《齐鲁学刊》2006,(2):120-123
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人类社会走过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已经步入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科学的含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科学,而是外延扩大、内涵升华的科学,科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呈现出分合相间的发展趋势,21世纪的科学发展呈现出综合性与整体化的趋势,21世纪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呈现出全面整合趋势。  相似文献   

12.
侯衍社 《齐鲁学刊》2004,19(4):54-58
资本主义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开端。它作为现代社会的代表形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工业化,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特征;世界联系的整体化;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知识化);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市场化);现代城市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城市化);高度的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社会文明的世俗化。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必须具备以上基本特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基本特征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知识社会批判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知识社会进行批判:(1)知识社会过快的变化速度使得社会变化的方向难以把握;(2)知识社会有可能导致社会的非群体化,阻隔了真实的人际交往;(3)知识社会中文化滞差的加大,给道德、价值观等精神领域方面带来新的问题;(4)知识社会以知识的拥有量决定阶层的划分,可能导致新的社会分化;(5)知识社会经济的非物质性特点会造成经济的内部空虚;(6)知识社会中知识与信息一体化将引起知识文化品质的降低;(7)知识社会中知识的产业化使知识受商品观念驱使,从而影响了知识自身的形象。这派理论基于结构主义观点,关注知识社会存在的负面效应并反思了知识进步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评价知识社会并在实践中兴利除弊。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图书情报业发展的内在因素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产业的繁荣,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推动了图书情报事业的不断进步。本文系统论述了"知识网络"与图书情报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网络"建设策略,以期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南湜 《河北学刊》2002,22(4):11-15
可以把马克思的社会转型理论加以推广 ,用来说明全球化过程。这一理论认为 ,在民族国家范围内 ,市场经济的兴起导致人们的社会关系从直接依赖类型向间接依赖类型的转变 ,并导致能提供统一的法律秩序和采取民主政治形式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把上述社会转型理论推广到全球社会范围内 ,就可以把经济全球化理解为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 ,而这最终将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统一的法律秩序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当然 ,达到这一点可能需要经历一个非常曲折而漫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可以称为"前市场经济"或者"不发达的市场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第一阶段;近现代的大工业商品市场经济是第二个阶段;"现代化以后"的金融市场经济是第三阶段。中国真正建立起工业化体系是在1949年以后,因此经济转型有三个特点:第一个转型是20世纪初,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而90年代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已经开始了"后现代化"——"新经济"。因此,当我国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还没有完成,第二个转型也已开始了,要从还没有完成的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这是两个转型的重叠,也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这就是中国社会经济的特殊性。与此相适应,中国的思维方式也要改变,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们正处在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是发生在人类社会后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场再次脱域化的运动,它与近代早期资本主义世界化是完全不同的.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建立起了民族国家,社会正义的全部思考也都是在民族国家框架下展开的.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框架提出了挑战,意味着民族国家框架的解体.所以,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着社会正义重建的任务,需要建立起一种与全球化历史趋势相适应的全球正义.在现阶段,全球正义需要以民族国家既有正义原则中的那些一致性部分为基础去加以建构.同时,全球化所造成的社会异质化的事实也需要得到尊重,因而,承认与包容差异又是全球正义得以建立的基本途径.而且,承认和包容差异本身就构成了全球正义的基本内容.通过承认和包容差异,还能够实现文化融合的目标.全球化将为人类带来这样一种生活空间:那就是由文化多元化与文化融合两个维度构成的共同体生活框架.  相似文献   

18.
涂尔干(Durkheim.E.)致力于社会整合,也即社会秩序问题,主要是为了解决西方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期中遭遇的各种社会失范问题,重新建立社会秩序。涂尔干当年给法国社会开出的"重建社会共同体,实现新的社会整合"的药方,对解决当前中国的社会失范问题,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不单纯是经济制度,作为近现代社会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隐含着强烈的社会"正当性"的内涵.它是为了克服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以来个人与国家和政治社会存在的紧张关系和潜在的分裂,而建立起来的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现代社会的理念.市场经济及在此之上建立的经济社会的内涵决定了以人的品格为取向的法治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993年世界宗教大会发表的普世伦理宣言中明确指出 ,孔子思想是普世伦理基本原则的源头活水之一 ,但儒家的缺席实为一大遗憾。同年 ,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构想 ,把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明相提并论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世界的对立面。在文化宗教领域内沉默而在经济政治领域中曝光 ,使儒家的优点黯然不彰而缺失则暴露无遗 ,这对新儒家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孔汉思深信宗教之间的相安无事是人类社群得以和平共存的先决条件 ,其普世伦理便是通过宗教对话而消解矛盾冲突的权法 ,但其淡化和削弱的诠释策略必然导致抽象的普世主义。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从西方 ,特别是美国的战略立场设思 ,有着浓郁的冷战情结 ,视儒家为权威主义和中国威胁论的理据。我们认为儒家具备关切政治 ,参与社会和重视文化三种属性。世界宗教集会领导小组曾提出持续性、进步、差异和了解四大议题作为构建全球伦理的基础。面对文明冲突的危险 ,我们务必强调对话的重要 ,通过文明对话来考虑生态环保、社群整合、文化多元及相互参照的可能 ,这比以抽象的普世主义为前提的伦理宣言更切合实际 ,这就是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