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重要前提.而思维方式变革的过程是艰巨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刻地体现了中国思维方式的现代变革,这一变革主要体现在思维主体本位的变革和思维目标的变革,其特点主要是人本性、开放性以及全面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变革思维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即实现由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的转变;由孤立思维向联系思维的转变;由片面思维向全面思维的转变;由非矛盾思维向矛盾思维的转变;由物本思维向人本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对以前那些不利于或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进行变革,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即实现由片面思维向整体思维的转变;由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转变;由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的转变;由孤立思维向关联思维的转变;‘由物本思维向人本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研究是近年国内学界的一个热点领域.但是,从思维方式变革的视角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却给力不足,非常薄弱.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对科学发展观与思维方式变革之间关系的总体性论述;其二,对科学发展观与特定思维方式变革之间关系的论述.国外和境外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其人.但是,他们因对发展问题的关注而作出的一些研究,比如从生态学角度对发展的研究,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主要阐明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挑战,它要求用新的思维范式代替传统的思维范式,实现由单向度一极主体思维范式向双向度多极主体思维范式转变的创新.同时,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思维范式创新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理性反思的产物,它的提出标志着发展的思维模式从分析思维向系统思维的根本转变,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思维观。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特征体现在:整体性、层次性、协同性、开放性、动态性。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价值取向。要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必须确立“人本”的价值思维方式。“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是类存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是“人本”价值思维方式的最重要的双向逻辑展开。确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观念,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淬炼,坚持“人天一体”的生态思想,形成“生人自生”的“类”生存意识,是“人本”价值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9.
哲学首先是思维方式,以思想为对象反思思想的前提和根据,因而哲学是关于思想的思想,力求思想自觉为真思想.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表征着不同的哲学观.然而,思维方式的矛盾内源于实践,实践是一个过程.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是实践过程思维方式,其实质为辩证法,它超越了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的知性固执,也超越了西方过程思维方式的思辨诠解.探索实践过程思维方式为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思维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思维方式的引领。思维方式没有对错之分,却有优劣之别。“向古看”的思维方式不可取。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具备的最基础性的思维方式,乃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于引领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说,最优的思维方式是带有世界观、方法论意义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由它自身的起点高、视野宽、思路活的特点,以及构成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整体论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三个组成部分的优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后现代的文化世界、“审美化”世界当中,走出理论思维的形而上学传统的文学理论,其自身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物的命运无可避免。但这种作为文化存在的具体性,仍然必须从主体性的维度来理解,而不能从客体性的维度来界定:理论是贯彻着文化意志、规定文化秩序的主体,理论是文化思维,而非被规定、被生产的文化客体、文化产品。文学理论自身的“文学”属性,也只是一个思维的结果,而非预设的先验本质和思维边界。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发展理论思维脉络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历史走向 ,考察了区域发展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 ,概述了农业区域发展理论 ,工业区域发展理论 ,中心地发展理论 ,区域产业关连发展理论 ,区域增长极理论 ,区域发展阶段性理论 ,以及现代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系统地揭示了区域发展理论的思维脉络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发展论是我国现阶段对内、对外两大战略方针。就二者关系来说,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发展论在本质要求上具有一致性,它们都体现以人为本,主旨都在于发展,都以追求“和谐”为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论的战略统领;和平发展论又是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障。这是实现中国崛起的伟大战略的一体两面,二者紧密依存,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思维中统揽全局的认识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须有系统性、人民性、求同性和开放性等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实践思维方式,是实践活动本身各种矛盾在哲学思维中的有机统一,是唯物论的实事求是原则和辩证法的否定批判原则在思维方式上的内在耦合。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三种形态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的革命思维方式;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形成的建设思维方式;在新世纪初期提出的创新思维方式。以创新为实质和内核的创新哲学已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应有范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认识,充分反映了世界多极化多样化的新趋势以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实际和具体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思维变革,彰显出创新性、务实性、系统性、人本性以及和谐性等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范式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重新匡正了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灵魂地位,并运用这一方法实现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创新,形成一个新的理论范式。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范式在新时期发展出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历史辩证法,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它的内容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同出于人道主义传统,以人为本中的"人"不能等同于"人民",而是人人、所有的人,而人民是人的主体。以人为本只是价值观,而不是历史观。因此,以人为本不是科学发展观的最高的根本原理,根本原理仍然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原理。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而不是一种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提法是要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使社会关系协调起来或更加和谐。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根本利益一致,更容易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是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方法是求同存异,树立全国一盘棋,全局着眼、局部着手等。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崭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崭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呈现出物本性与人本性、经济性与全面性、自发性与协调性、层次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鲜明特点。这些特点进一步表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对于中国共产党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认识和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和谐文化语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理论精英首先应把握好科学的思维取向。坚持开放思维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思想无歧视,塑造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二是思想无国界,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文明的优秀成果。坚持创新思维也应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解放,塑造积极向上的创新主体,二是制度革新,建立生动活泼的创新机制。坚持理性思维就是要遵循真理性、实践性、渐进性三大原则。"开放—创新—理性"的三位一体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