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 出现在公元五、六世纪之交的《文心雕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上,也是一部值得我们引为自豪的杰作。早在公元九世纪初,《文心雕龙》的部分内容便流传海外。公元一七三一年,日本出版了冈白驹校正的《文心雕龙》句读本,这是国外出版的第一个《文心雕龙》版本。十九世纪以后,国外不仅出版过多种《文心雕龙》的原本和译本,供研究《文心雕龙》的“通检”和“索引”也不断出现了。这说明,《文心雕龙》在理论上的成就及其历史贡献,正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各国文学研究者所注目。  相似文献   

2.
最近出版的穆克宏教授的《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文心》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也是作者潜心研究《文心雕龙》30年来的结晶。 《文心雕龙研究》一书近30万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通论,对刘勰与《文心雕龙》全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涉及刘勰的生平、思想、《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风格论、  相似文献   

3.
由毕万忱、李淼著的《文心雕龙论稿》即将由齐鲁书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文心雕龙》的部分成果。全书十八万字。其中一部分论文对《文心雕龙》《原道》等篇文章的理论观点作了具体论析,另一部分论文则对《文心雕龙》的一些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4,(1)
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牟世金是主要的核心人物和真正的功臣。他能够在学会的成立和发展中起这么大的作用,又是和他在《文心雕龙》研究中的成就紧密相关的。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牟世金是研究《文心雕龙》的学者中非常杰出的一位,他的成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三部主要著作中:《文心雕龙译注》、《刘勰年谱汇考》、《文心雕龙研究》。他对刘勰生平家世的研究、《文心雕龙》文本的研究、《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研究,都有相当突出的成就和贡献。他不愧是"龙学"发展的一位卓越的功臣,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当忘记牟世金的功绩,让我们永远怀念他!  相似文献   

5.
1、《德国统治时期胶州湾地区地政资料》([德]威廉·施密尔著中文译者周龙章) 2、《萧铮回忆录:土地改革五十年》(台湾土地银行董事会主席萧铮著3、《中国农村经济史问题: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三十年》(台湾朱树德博士著) (以上三本研究新作均为1980年台北“中国地政研究所”出版) 最近几年,中华民国(台湾)出版了许多回忆录和多种研究著作。其中有三本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所”(按即台湾的“中国地政研究所”——译注)出版发行的研究著作,应该特别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因为这三本书包含许多诱人的第一次发表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三次年会,11月10日至13日在汕头大学举行。中顾委委员、学会会长张光年同志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出版部门的五十余位同志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三十余篇。此次年会的中心议题是《文心雕龙》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与会代表从确定《文心雕龙》这部著作的性质,开拓美学、哲学、文化学的研究层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的“范注补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本学者研究《文心雕龙》的成果中,铃木虎雄的《黄叔琳本文心雕龙校勘记》为范注本所采用,已早为海内研究者所熟知;冈村繁教授的《文心雕龙索引》,近年传入渐多,并即将由山东齐鲁书社翻印出版,以满足广大研究者的需要,也是“刘氏功臣天下闻”了。余如户田浩晓、兴膳宏、目加田减等家论著,大都由王元化先生所编《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介绍给中国读者了。去秋参加以王元化为团长的中国社会利学院《文心雕龙》考察团访  相似文献   

8.
书讯二则     
(一) 著名文学理论家王元化编选的《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最近正由齐鲁书社出版。文集收有户田浩晓等八位日本汉学家研究《文心雕龙》的11篇论文和一篇介绍日本研究中国古文论概况的文章,全书共二十多万字。王元化同志为此书的出版写了序,对收在本书的论文的内容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就日本学者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文心雕龙》研究者,有的提出《文心雕龙》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和玄学思想,他们举出一些个别的例证,或者在个别词汇上作文章,来支持他们的论点。但是我们对一部书的思想体系的研究,要从全书来着眼。对于《文心雕龙》来说,我们要看渗透到每个篇章的思想来进行论证,才能有说服力地证明《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是什么。尽管刘勰在《灭惑论》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但是《文心雕龙》的写作和《灭惑论》并不在同时,而且也不是为了同一目的而写作的,不能相提并论,就《文心雕龙》的整个思想体系來说是属于儒家的,刘勰在写《文心雕龙》时是一个虔诚的儒家信徒,因而流露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这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18,(4)
正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心雕龙》汇释及百年'龙学'学案"(批准号:17ZDA253),首席专家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戚良德,子课题负责人有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两位副会长陶礼天教授、李平教授,以及前副会长涂光社教授和常务理事万奇教授,皆为著名"龙学"家,出版过多种《文心雕龙》研究专著。课题组成员来自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辽宁大  相似文献   

11.
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赵盛德先生笔耕不缀,潜心苦研,继《古文论的民族特色》一书问世后,又出版了《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漓江出版社1988年),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艺苑增添了一朵新花。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的确是一本体大思精的宏书伟著,历代注释者、研究者浩如烟海,络绎  相似文献   

12.
(一)台湾编辑百科全书 台北中国文化研究所在六十年代就计划编辑百科全书,七十年代初已完成首卷《中文大辞典》三十册的出版。这套百科全书是由辞典和百科全书构成,以中国文化研究所为主干,分别与台湾有关的  相似文献   

13.
毛庆是中国屈原学会发起人之一,现兼任该学会名誉会长。他研究屈原与楚辞三十余年,撰写出版了《屈骚艺术新研》、《诗祖涅槃——屈原和他的诗》、《屈骚艺术研究》、《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等专著,发表楚辞研究论文数十篇,思维独到,观点新颖。他将多学科知识融入楚辞研究之中,成果丰硕,自成体系,是当代卓有成就的代表性楚辞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戚良德 《文史哲》2011,(5):88-94
20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被称为"龙学",在近百年的"龙学"史上,牟世金先生以其十余种专著、六十余篇论文,对《文心雕龙》进行了全面精到的系统研究,从而成为"《文心雕龙》的功臣"。他不仅是刘勰生平研究的集大成者,也是《文心雕龙》现代注释和翻译的开拓者,更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研究第一人以及"龙学"史研究第一人,他还是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的创始人,"对我国‘龙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正因如此,可以说,牟世金先生是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龙学"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琦君是深受台湾读者喜爱的女作家。她的散文饮誉台湾文坛三十多年,出版有《琴心》、《烟愁》、《琦君小品》、《三更有梦书当枕》、《红纱灯》、《细雨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桂花雨》、《留予他年作梦痕》、《与我同车》、《琦君自选集》等十多本散文集,以及短篇小说集《菁姐》、《百合羹》、《缮校室八小时》、《七月的哀伤》、《钱塘江畔》等多种。比之小说,散文的结集出版的多,成就也大。她多次在台湾获散文创作奖,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作品曾被译为英、朝、日文,在美、英、日、南朝鲜及印度的读者文摘和报纸副刊上刊登,也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  相似文献   

16.
汪毅夫与闽台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市白马河畔的福建社会科学院是闽台文化研究的一个重镇。汪毅夫先生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0个年头。10年中,他先后出版了《台湾近代文学丛稿》、《台湾文学史·近代文学编》、《台湾文化概观》、《台湾社会与文化》、《客家民间信仰》、《台湾近代诗人在福建》、《中...  相似文献   

17.
《物色》篇在《文心雕龙》中的位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物色》篇在我们今天所见的各本《文心雕龙》中,位置均在《时序》篇后,《才略》篇前。对此,现代不少《文心雕龙》研究者均表示怀疑,认为次序当有错乱。最近出版的周振甫先生的《文心雕龙选译》,索性把《物色》提前放入全书第三部分,次在《熔裁》前,《声律》后。据我看,这个问题还可以商榷,原来的次序位置不见得错。试申述鄙见。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很早就提出了《物色》的位置问题,其《物色》篇题注说: 《文选》赋有物色类。李善注曰:“四时所观之物色而为之赋。”又云:“有物有  相似文献   

18.
张光年同志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大会上宣称:“现在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已成为一门科学,比较系统化了。”《文心雕龙》研究何以会成为一门系统化的学科即所谓“龙学”呢?除了发展民族文化的需要,主要是《文心雕龙》有其值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述 ,归纳分析了其中的三大重要学术成就 ,即对《文心雕龙》论文之根本的理解把握、对刘勰基本文学原理的细致剖析以及对《文心雕龙》之现实针对性的深刻揭示。这些理论成果标志着现代《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方桂先生及其高足柯蔚南教授的合著《古代西藏碑文研究》,可以说是从语言文献学角度对古代吐蕃藏文碑铭研究方面最为重要的著述。最先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为英文版。由于刊行于台湾,大陆许多学术同行很难看到这部著作。汉译此书出版确有必要。译者早有整理出版李方桂先生著述的夙愿,因此早就与李林德教授取得联系,希望能授权出版李方桂先生著述。李林德教授与家属商量后,很快就(于2002年)给予了令人鼓舞的答复。2003年3月,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将本书汉译纳入了当年的科研项目,由我来具体完成。全书汉译工作主要是我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期间(2003-2004)完成的,完成后译者曾经请原书作者之一柯蔚南教授校订过一次,并赐中译本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书汉译工作开始以后,2004年2月,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决定合作编辑、翻译、整理出版《李方桂全集》。这本书就自然列入计划,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用繁体字本作为《李方桂全集》第9卷出版。不过,在此之前,承蒙《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慨允摘刊,让读者先睹为快,此举实在令人高兴和感佩。在此译者谨代表自己,也斗胆冒昧地代表广大读者对学报同仁深表谢意。至于译文中在所难免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当由译者负责,希望读者多多指出,以便今后再版时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