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和谐世界观的提出,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建构和谐世界的伟大实践。该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营造了新世纪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关系的和谐,实现了不同主权、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这一进程中形成的新型睦邻安全模式、新型国家关系模式、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中国周边外交和全球外交都具有示范作用,标志着中国外交从传统的双边关系模式发展到现代的多边外交模式,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建构和谐世界提供了成功经验和新的理论与思维。  相似文献   

2.
"和谐世界"理论是在全球化发展和国际问题不断出现的情况下,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构,在全球治理实践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的结晶。该理论倡导和谐的安全观、发展观、文化观、治理观,并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它是全球治理的中国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提炼,也是对西方全球治理理论的补充和改进。"和谐世界"理论有利于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基础上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建设一个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自由、公正、平等、包容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3.
黄刚 《南都学坛》2008,28(4):119-122
中国先秦时期即已产生了许多深刻的国家关系伦理思想。其中,以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国家关系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坚持"为政以德",为国家关系和谐奠定坚实基础;以"协和万邦"为促进国家关系和谐的总体原则;视"和而不同"为实现国家关系和谐的本质要求;树立"禁暴除害"的用兵理念以保障国家关系和谐。这些思想为中国古代和谐国家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新中国以来的中国国际关系发展亦有重要意义,为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倡导共建和谐世界提供深厚的理论渊源和传统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与强调实力是决定外交行为惟一因素的现实主义逻辑不同,建构主义力图使人性回归国际政治,使人的能动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体现出来,它的理念主导逻辑、身份建构以及道德关怀,与中国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有相通或相似之处。建构主义为中国和谐世界外交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谐世界亦对建构主义做了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基于此,和谐世界理念能否发展成为人类的"共有理念",能否成为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并驾齐驱的理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亚太的安全秩序:“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秩序的转变。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与政策制定者在总体上一致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亚太安全秩序正在随着中国权力的提升而改变。中国政府"双边与多边"的地区秩序理念以及中国权力地位的提升导致了亚太地区秩序转型,并揭示了中国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组织以及与美国在地区秩序理念上的兼容性。正是这一兼容性不仅确保了中国权力的提升不会导致地区秩序的断裂,而且会大大促进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谐。中国的认知是:建设一个"和谐社会"需要有一个"和谐世界"与之相应,因此,中国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努力建设一个确保地区和平与全球和平的环境,进而确保专注于国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内政外交上提出的两大战略目标和任务,反映了中国对自身社会问题与世界全球问题的全新治理思路和构想.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命题的延伸和升华,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论和实践将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国家,作为对世界和平与稳定负有重大责任和义务的国家,面对冷战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顺应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率先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且是具有全球影响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中俄关系是冷战后大国关系建构的新范例,两国相互借重,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共同维护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世界秩序观念以和谐为主旨.近代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颇为流行,人们逐渐疏离了和谐观念.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建构了"帝国主义"话语,从而使国人在世界秩序观念上表现出更为强烈的革命色彩.改革开放之后,以反帝斗争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秩序观念已经不再适合发展需要,逐渐让位于以和为主的国际秩序理念.中国人对和谐世界理念从背离到重新肯定,与百年沧桑变迁的历史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学界关于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成果颇丰。有关研究从传统文化、外交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等多角度展开,强调和谐世界思想是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发扬、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的升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超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不难想象,在这样一种学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非贸易和投资不断增长,人员往来的频密和扩大,西方国家出于"酸葡萄"心理,对中非关系中的负面个案进行较大规模的炒作,对中国在非洲软实力的建设构成主要的舆情挑战。本文从国际关系理论的情感与认知角度,从中非之间象牙走私的负面个案来分析中国在非负面形象"标签化"以及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1.
论中美国际人权较量中非洲支持中国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人权较量中,非洲国家给予中国大力支持。相似的人权观是非洲支持中国的思想基础;中非传统友谊是中非在人权问题上互相支持、团结合作的历史前提;国际斗争中的共同利益是中非友好的政治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和非洲的最大需要,是促进中非友好合作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国内外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初步构建中国石油企业投资非洲的环境评价模型,对非洲的19个产油国进行环境评价。然后从中非关系角度入手,并参考国际石油公司在非洲的竞争情况,选取三个新的指标,以完善模型。模型结果显示:安哥拉、苏丹等国投资环境较好,贝宁、喀麦隆等国投资环境较差,从而为中国石油企业投资非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快速发展,赴非中国公民人数日增,中国公民在非遇险遇袭之事件亦明显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海外公民遇险国。随着中国国家利益逐渐延伸于世界各遥远之地,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难度和成本也在增大。中国公民在非洲究竞面临哪些安全问题挑战?中国公民应该采取何种防范措施以维护自身利益?中国政府又该如何加强和改进海外领事保护工作?准确理解并妥善应对这些挑战,对中非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非洲的同时,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对非战略,出台新的对非政策。在大国对非战略中,中美两国的对非战略尤其引人关注。但两国的对非战略无论内容、实质,还是手段与效果,都有很大的差异。对中美两国的对非战略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把握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非战略的实质与发展趋势,领会中国对非战略的重要意义,并为推动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既是对过去50年中非友好合作的总结和提升,也是对未来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的规划和设想。近年来,中非合作的战略基础逐步由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的相互支持转向了对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共同追求,这一历史转型奠定了新时期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础。中非交流的领域与内容迅速得到拓展,日益形成一种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全方位合作局面。中国对非外交方式和手段也日趋丰富,多边外交、公众外交等形式迅速发展起来。本文还对如何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影响深远的传统理论之一,特别是在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典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在其《国家间政治》一书中首次对均势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使均势理论深深地扎根于现实主义范式的土壤之中,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转型期间,世界各国或地区力量理智地运用传统均势理论的“合理内核”以权力制衡抵抗霸权,并促进多极均势格局的形成,从而使均势理论在新的条件下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非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能源在中非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作用。中非能源合作是互补双赢的合作,有利于中非各方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惊恐和敌视。中非在能源上的合作还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中外关系史的过程中,向达十分重视资料的作用.他不仅搜辑、整理了流亡国外的大量史料,而且主持整理出版<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和中非交通史料,校注有<西洋番国志>、<两种海道针经>和<郑和航海图>三部著作,为我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就民族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而言,当前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有三派观点:一派坚持传统的国际体系观,认为民族国家应该而且正占据着主体地位,例如(新)现实主义;第二派以全球化理论为代表,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扩张,后现代的国际体系由于民族国家与市场经济的二元对立而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特性终将消亡;第三派观点以“两枝世界政治论”和“新中世纪主义”为代表,认为民族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在当前的后国际体系中对立统一、相互竞争而又长期并存。由于民族国家与主权的同体性特征,其角色定位问题与是否遵循“主权至上”原则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明确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在2006年北京峰会宣布了对非援助的八项政策,中非经贸合作区由此在非洲迅速布局,部分中非经贸合作区目前己初具规模,开始产生经济效益。作为一种独特的援助活动,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给非洲多重援助效应,能有效解决非洲的资金、设备、技术等问题,帮助非洲国家培养管理能力及自主发展能力。但这一新型援助合作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政府与企业要积极做好政策衔接、产业定位、竞争力打造及本地化等工作,以有效发挥其援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