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旅游意识的不断提升,旅游活动日益普及,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也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到底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这一问题值得学界关注。为此,本文以南京市为例,运用市场调查法,实证研究了该市居民的旅游需求特征,并据此得出了颇具意义的六点结论。这不仅对深化南京市居民旅游需求研究以及南京市旅游消费市场的开拓有所裨益,而且对我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研究以及城市旅游市场的开拓也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料表明全国有24个省市区将旅游业列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和迅猛膨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者首先根据规模指数将全国大陆31个省域划分了不同类型,然后对各省域的旅游资源规模、旅游投入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各指标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位次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三大因素,其中旅游资源因素作用更大.但是它们的相关系数还不够换高,反映出对旅游产业、旅游资源、旅游投资规模量化时选取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同时指出旅游发展动因研究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王晞 《社会科学家》2006,(1):123-126
县域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单元,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本板块。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工具,以桂林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从区位选择的角度研究以城市旅游中心地为依托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内外动因并初步建立数学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4.
休闲体育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学动因有两个层面,表面动因是生活方式的巨变和体育需求的拓展,其本质动因是个人主体性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个人化"时代。  相似文献   

5.
自广佛同城规划颁布以来,两市在一体化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任何一种战略思想从构想到现实的迈进都必须构建在充实的客观基础之上,本文从历史、地理、经济、产业、以及发展前景和外在压力五个方面分析了广佛同城的现实基础及其推动因素,提出广佛同城的构想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其合作也必然发挥1+1〉2的势能,成为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互动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资产重组是证券市场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一般意义上说,企业资产重组是为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竞争力而对企业之间或单个企业的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拆整合的过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现象是市场经济中资本自由流动及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优胜劣汰”的自然竞争法则,能使经济效率高的上市公司加快发展步伐,并放大投资者已有的对未来的良好预期。  相似文献   

8.
江南古镇旅游景区合作具有相应的研究背景和一定的可行性,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并经过SPSS分析,得出了宏观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和古镇自身因素是影响江南古镇旅游景区合作的因素的结论,并从这三个方面对结论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流动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推动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因 :比较收益差别撬动、人口增长惯性促动、市场化进程推动、工业化浪潮启动、城市化进程发动等。建构竞争有序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加快社会转型的民主化进程 ,促进中国人口的有序化合理流动 ,将会是国民资源配置优化和保障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及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创新路径 ,也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核心诉求。  相似文献   

10.
左停 《学术探索》2002,(1):125-128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少数民族“知识经济”的产业化 ;但同时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必须同经济发展相协调。本文是作者在参加“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 (文化模块)”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案例的分析总结 ,研究了滇西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问题、发展重点、政策对策等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和耦合度,它们属性相近、特征相似,具有极强的共生性和互补性;二者彼此依赖、相融共生、互促共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后显现出新的产业特征,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这一新的业态。相近或共同的产业属性和产业特征,是二者融合发展的现实依据。旅游、经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相关性,是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机制。推动和促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为此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丽 《学术探索》2001,(6):67-70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无疑会形成旅游业的又一个开发热潮.只有适应市场变化,把握旅游餐饮消费的潮流和趋势,注重旅游者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多种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休闲业的全球化贸易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社会临近,旅游休闲业萌生并迅速发展。中国具有旅游资源优势,但也面临种种问题。运用比较优势指数CATS原则分析中国旅游休闲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实力,及钻石理论和潜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举国竞争、政府扶持、规范行标、跨国经营等全球化贸易策略,以促进中国旅游休闲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余海秋 《学术探索》2013,(6):101-105
近年来,泰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全面系统和深入地了解泰国促进文化发展的宗旨和原则,研究泰国文化发展战略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很有价值。本文对泰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泰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和分类、泰国文化产业政策和标志性重大文化项目进行了介绍,以加强对泰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进一步深化中泰友好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休闲产业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关系。山西省应充分利用历史文化积淀,抓住机遇,大力开发休闲产业,有利于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山西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也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扩大就业,增加税收;还有利于以此作为展示山西文明进步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运用SWOT 分析法对青岛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岛具有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认识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产品同质化严重、季节性明显、人才缺乏等劣势;面临旅游新热点形成、政府出台鼓励政策、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等新的发展机遇,但周边地区的竞争、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对其构成了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认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特色品牌、保护资源、培养人才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石林彝族自治县的高知名度 ,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境内具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 ;一是作为自治民族的彝族撒尼人所具有的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由于石林风景区的缘故 ,许多人知有石林奇观却不知石林奇观所在地路南彝族自治县 ,基于这种原因 ,1998年 ,路南彝族自治县正式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 ,景名县名合一 ,县因景名 ,景传县扬。以彝族支系撒尼人的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风情也使石林县名扬内外 ,只要影视作品中身穿民族服饰的青年男女弹起大三弦、跳起欢快的大三弦舞 ,唱起一曲“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 ,人们就知道这是石林彝家的撒尼歌舞。开发石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发展石林民族文化旅游同样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许多现实必要条件,旅游开发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并与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文章以杭州沿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为对象,从核心旅游产品生产、旅游延伸市场、旅游产业外部动力和旅游产业关联形成等方面具体探讨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构建起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并基于杭州的城市旅游发展特点提出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就是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以当地文化底蕴为依托,融入人为的无限创意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产业模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来自两方面,一是外部作用动力机制,一是产业自身作用动力机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对策:成立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机构;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促进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经营,在旅游商品中加入无限创意;建设和完善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文化研究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文艺产业化、价值评判的商业化、研究平台的媒介化已经成为文化研究的基本特征.文化研究被吸纳进文化产业运作流程,成为传媒产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之一.生产化、消费化正在改变文化研究的原有路径,学术中心向媒介转移.引导文化研究的产业、媒介转型在于开拓多元化的研究范式,保持文化研究的开放性和反思性.既要开拓理论视野,加快文化研究的理论转型,也要积极参与文化生产,建构独立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