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钧韬先生的《金瓶梅探谜与艺术赏析》(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令人瞩目的“金”学专著。本书三十万言,包括探谜与艺术赏析两大部分,以科学的论证,丰富翔实的资料,优美的文字去探谜、解析,以崭新的面貌奉献在读者面前,脉络清晰,独具特色。作者在《金瓶梅》的作者和成书时间的“探谜”中,提出了与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完全不同的观点。如:吴晗先生早在三十年代著文竭力推倒古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伍新福研究员的新著《苗族历史探考》,已于1992年9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苗族历史探考》分为“源流、迁徙考”、“社会经济研究”、“历代治苗政策剖析”、“苗族起义斗争述评”与“传统文化探讨”等5章,全书共34万字。这是作者从已发表的60多篇论文中挑选出来的精彩之作的汇编,该书史料翔实,论证充分,对苗族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蒋士铨丛考     
该文是清代诗歌系列考证中的一组文字 ,大抵以蒋士铨为中心。主要内容包括 :一、蒋士铨《京师乐府词·象声》有关的历史资料 ;二、蒋士铨携妇游山与吴敬梓《儒林外史》 ;三、蒋士铨“两当轩”与黄景仁“两当轩” ;四、蒋士铨写西历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现存的中国古代有关文字崇拜的神话材料甚少,也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注意。但是,它是中国古代拜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清理和总结。 中国古代的文字崇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文字崇拜,表现出文字“神束”思想:后期的文字崇拜,表现出文字“圣创神助”思想。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几个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希腊、埃及,古代都有丰富并颇带地方色彩的神话传说。其中希腊神话相当完整地保存下来,而中国神话却只剩下零星片段分散在古人著作里。 神话产生于原始时期极端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它是建筑在万物有灵论观念上的。在野蛮时期,人类还不能把自己和自然分开,还不能意识自己的力量,一切行动还建筑在对不可知的神灵的恐惧和祈求上。即使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也只能“在想象里并借助想象”来完成。所以神话只不过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方式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这样,如果我们从史学角度来研究古代神话,就应该立足于历史真实之上,在古人幻想加工过的神话中探研出哪些被离奇古怪形象掩盖的社会生活和产生在社会生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6.
近人梁启超在谈到史料时指出:“得史料的途径,不外两种,一曰在文字记录以外者,二曰在文字记录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所谓“在文字记录以外者”,主要指史迹遗存,它包括原始人类化石、石器、陶器、金属器物、建筑遗址、墓葬和各种遗物。这一类史料,大都属考古学研究范畴,本文不拟述论。这里着重讨论由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的史料,即通常讲的文献史料。下面笔者就有关文献史料的问题,表一管之见。一最早把文献作为史料去研究历史的是孔子,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孔子认  相似文献   

7.
记录语言的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音义结合而成的词是语言的重要因素;文字不是语言,但它能记录语言。最理想的文字,应该是形、音、义三者完全统一,但语言是无穷的,文字则是有限的,因而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字都似难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形意体系的汉字,在记录音义结合的词的时候,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矛盾:有利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另一个词的所谓假借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义完全相同,只是书写形体不  相似文献   

8.
明代万历间,在其著述文字里谈到《金瓶梅》的,已经知道有七家。他们对《金瓶梅》的记载与评论,是研究这部小说的人常常征引的重要资料。其中,袁宏道、袁中道、谢肇浙、沈德符、李日华、薛冈诸家的记述,原书具在,称引有据;唯独屠本畯有关《金瓶梅》的一段文字,自半个世纪前阿英先生发现以来,其他人都未见原书,只能据其所引转录。同时,也不曾有人对这则《金瓶梅》早期资料做过深入的探考。最近,笔者找到了载有屠本畯这段文字的《山林经济籍》一书,并查考了屠本畯其人,对这段文字的撰写时间和记述内容进行了探讨。仅以所见所考撰为本文,以期进一步引起时这则《金瓶梅》早期资料的重视,为了澄清围绕《山林经济籍》一书出现的若干问题,本文先就事情的原委做些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艺术史 :1989— 1999》以翔实的资料和宽阔的学术视野对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美术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 ,中国 90年代艺术被表述为精神不断下降直至成为一种世俗的“商业文化形态”的历史。它关于中国 90年代美术“商业文化形态”的论点不仅具有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而且在实践上也将对中国美术的未来发展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梦溪笔谈》探北宋唱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唱论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可上朔到唐宋。古代没有记录声音的手段,有些文字记述又没流传下来。所以使得民族唱论,特别是唱法方面记载甚微。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推测和分析。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歌唱家,有关他(她)们的唱法及声音描绘不少,唐宋之后这方面的论述就更多了。如:“一遏行云不流,木叶皆坠”,“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相似文献   

11.
“格式塔”心理学派所提出的“整体性”、“闭合性”、“同构性”等理论主张 ,作为接受美学的心理分支及其原理 ,运用到诗歌鉴赏上 ,不仅可以从理论维度上破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法则 ,而且可以从审美实践上诠释中国古代诗歌独特的艺术意境。其方法论意义可以探得文学接受的审美真谛。  相似文献   

12.
罗斯人     
尼基尔列(1865—1944),捷克历史学家,布拉格大学教授,捷克科学院院士,毕生从事古斯拉夫史的研究。所著《斯拉夫古代社会》一书,广泛利用了考古学、语言学、地名学、民族学以及人类学等各方面的珍贵资料,在古斯拉夫史的研究方面有杰出的成就。原书1901年问世,译文根据1956年莫斯科俄文版译出。是原书的第十九章。文中对罗斯人探流溯源,有理有据,深得翔实缜密的效果。足可驳“斯拉夫派”论点而有余。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建筑一直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气候的变化,在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砖仿木结构塔出现。此类塔的抗潮、抗震等综合能力提升,保存年代更为长远,建筑材料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匠师们在砖作技术上的提高及粘合技术的发展。振湖塔在其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下,与当地文化特色紧密连接在一起,就地取材,有着较高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古代建筑、服饰、文字、语言、律法无不渊源于中国。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艺术设计的自然观与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它本身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精髓,在古代手工艺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人们曾经用竹作为文字记录的材料,但竹子易朽、易蠹,而记录文字后人们又希望长久保存,于是就必须克服这个弊病。据文献记载,古人就是将竹简经过“杀青”这道工序,以使其不朽不蠹。 什么是“杀青”,历来有三种解释: 《太平御览》卷六○六引《风俗通》说:“刘向《别录》杀青者,直治竹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皆于火上炙干之。陈楚之间谓汗,汗者,去其汁也。吴越曰杀,杀亦治也。”  相似文献   

16.
佛塔艺术     
佛塔是我国丰富多彩的古代建筑形式之一。佛塔起源于印度,称为“窣堵波”或“浮图”,这种建筑也是随着佛教从印度而传入中国的,主要用以藏舍利和经卷等,佛塔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见,层数一般为单数,用金、银、铜、铁、木料和琉璃砖瓦等材料建成。从艺术造型与结构形式上分,大约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花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式塔等多种。中国的佛塔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佛塔构造主要是基座、塔身、塔刹三部  相似文献   

17.
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从来就是文学传达(书面创作)的物质资料,并为其超越时空得以流播的载体。这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的。从特殊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文字所显示的特点,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形成与客观地制约着该民族文学的美学特征。笔者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来探讨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学的血缘关系的。中国古代文学规律、特征的形成,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将它放在与文字学的相交点上加以审视,或许不失为一个宏观观照的角度。本文对古代诗歌(文中论及“诗歌”,均取广义)格律化的考察,也便由此入手。  相似文献   

18.
《行气玉铭》铭文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功学的振兴,我国古代丰富多采的气功文献和珍奇宝贵的气功文物,日益得到普遍重视和深入研究。传世的气功文物《行气玉铭》,正是各界研究者在不断考释研讨的对象之一。《行气玉铭》是刻有篆书行气铭文的玉雕制品,它经过辗转流传,现珍藏在天津市博物馆。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它被命名为《玉刀秘》,影印在《艺賸》里。近人罗振玉又将其命名为《剑珌》,将拓文收载于他所编纂的《三代吉金文存》中(见该书20卷49页)。四十年代初,闻一多在他的《神话与诗》一书中论及古代导引行气时,特别提到它,将它命名为《玉秘铭》,认定铭文是守气的理论,并将全文楷化为现代文字。五十年代初,经郭沫若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列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目前虽无确定无疑,完全一致的结论,但大体上意见是相近的。对此,古代与近代的学者作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分析工作,有过不少精辟透彻、令人叹服、启人心扉的论述。如柳宗元《弁列子》、朱熹《观列子偶书》(《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七)、高似孙《子略》、叶大庆《考古质疑》、宋廉《诸子弁》、姚际恒《古今伪书考》、钱大听《十驾斋养新录》、姚鼐《跋列子》(《惜抱轩文后集》卷二)、俞正燮《癸已存稿》、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马叙伦《列子伪书考》(《天马上房丛著》)。他们都分别从《列子》这部书所记叙的内容,编录的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语言学、文字学在早期全是研究古代的,不研究现代的,而且,早期的传统重视研究文字,不重视研究语言.赵元任他那一辈语言学家把语言学从古代延伸到现代,这是一大进步.文字方面,一直是抱着一本<说文解字>,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研究还主要以古代为主.这个传统影响到中国科学院的语言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