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电影艺术初创期上海影像美学内涵视听化为上海的政治影像、都市形象、女性形象等,都充分体现出上海影像与海派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实现着有机的审美“耦合”。中国电影初创期上海影像的政治影像美学内涵萌芽视听实现为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地和中国近代民族独立思想策源地。其近代都市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上海影像中“罪恶”之都的符号化表达——帮会和现代都市景观显现。其女性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电影中的都市娼妓和都市新女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独特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云南少数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尊崇母系、敬重女性的传统与观念。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夫妇"叙事在情节设置、细节安排以及人物塑造诸方面都有一个尊重女性主体人格权利的女性视角,主要表现为彰显婚姻缔结过程中女子的主体意愿、展现婚姻生活中男女双方的人格对等,描画出一系列充溢着人格魅力的女性形象等。此种女性倾向与标榜男尊女卑的汉文化迥然有别,揭示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3.
《时尚》和《瑞丽》是两本风格不同但都拥有大批受众的女性杂志。在现代社会文化环境中,在经济、观念建构以及社会因素等复杂关系的影响下,流行女性杂志所建构的矛盾多元的女性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女性读者。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女性作品,这些独具特色的女性口诵文学作品有着浓烈的女性意识和独特的女性文化特征。从当下的观念审视云南山地农耕时代的女性意识,将为理解女性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和其未来指向增添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少数民族帝王和萨满教发生过密切关系。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巫王合一、巫王合作型的政权形态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与宗教有机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政权形态中 ,王权和神权结合在一起 ,但二者相互干预 ,并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发生作用。萨满巫师和北方少数民族帝王合伙建构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政治宗教形态。建立在萨满教观念基础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治宗教的核心是“王权神授”和“汗权天授”思想。这与中原王朝历代统治者宣扬的“君权神授”观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美学研究要想在本世纪创出中国的特色、实现本土化的学术建构,显然不能固守西方的传统,但又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中国美学研究更不能固守汉族美学的传统,而应具有多元民族文化的视野,必须加紧研究少数民族的审美理论与实践,使汉族美学与少数民族美学相结合,使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多民族、多元审美文化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审美活动,对于建构中国少数民族美学学科,完善中国美学学科体系,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舒婷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不仅标志着“人”的复归和“女性”的觉醒 ,同时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她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女性书写 ,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诗歌的发端  相似文献   

8.
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层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服饰,是人类文化最早的物化形式之一,它既以特定的物质形态为前提条件,又体现着精神文化的深厚意蕴。中国服饰文化,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物质文化创造,同时也凝结和渗透了中国哲学和美学的深刻精髓,即“天人合一”的哲学美学观念。这种观念在中国服饰文化的起源中初露端倪,质料与色彩上刻意追求,形制观念上严格限定,从而使中国服饰成为了政治伦理观念的承载符号和社会等级秩序的具象表征.  相似文献   

9.
遵照国家《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关于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工程的指示精神,响应沈阳师范大学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学科特色的号召,5月9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办、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工程建设规划会议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0.
论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和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解放区文学中大批出现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解放区独特的政治、制度、历史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政治和制度文化支配下解放区文学观念、审美观念的巨大变移和创作主体的自觉追求密不可分。由于上述因素的决定和渗透,导致解放区文学中大批女性形象的出现,也导致解放区文学的女性形象具有较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和审美蕴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解放区文学中女性形象及其文化与审美价值的分析开掘,会加深我们对解放区文学及其成就的认识,从而丰富和扩大我们对中国新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整体性审视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作为民族群体代代相传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是其教育活动的社会人文基础,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进行反思:女性教育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中的弱势地位;少数民族传统教育文化中"人文"与"科技"的博弈;宗教观念对少数民族教育文化影响至深;"工具理性"价值取向在当前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中表现突出;和谐之道: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的必然选择。希望对当前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开展与实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对“美”的讴歌是贯穿西方古典美学的一个主旋律,中国古典美学却更多是对美的非议、拒斥和否定。美与其说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不如说是作为反面形象诞生。这种“非美”倾向滥觞于中国美学的开端之处——先秦美学,特别是老庄的美学思想。老庄美学中的非美倾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整合性的思维方式以及道家崇尚自然等观念有关,并对当代美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女性是中国审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关于女性的审美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范式。比如对“窈窕淑女”以及“楚宫细腰”的形态美追求,折射出先秦时代男权制社会性别制度文化对女性“柔顺”形象的构建。这些“温柔、顺从”的女性形象,逐渐成为后世社会性别观念中女性审美的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14.
张承志的小说与散文文本,提供了一种想象北方中国的独特方法。在张承志的创作世界里,内蒙古大草原、黄土高原和新疆天山南北是他激情抒写的“三块大陆”。他自由地刻画了蒙古族母亲的形象、黄土高原的英雄形象、新疆人民的自由形象。通过这些丰富生动的形象,可以建构张承志的北方中国美学精神,为现代中国美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和西方悲剧中的女性形象相比,更多的是被动,是责任,是诸多的不得已和自控,而且更多的是不自觉地顺从了男性和社会对她们的期待。她们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中对道义的推崇,对人性和个人情感的忽视。而西方古典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则体现了西方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尊重情感的浓重的个人主义观念。这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心态与中西不同的经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唐代官员袴褶服原为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传入中原后,隋唐时期一度抬升至官员礼服.初、盛唐时期作为朝服、公服的替代品,至代宗朝后渐废,可谓命运多舛.袴褶服在唐代的演变经历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即自然美服从于伦理美.服饰,尤其是官员服饰,不仅具有御寒、遮体的基本功能,同时还体现着极强的等级性和礼仪性,是伦理政治物化形态.  相似文献   

17.
唐人衿褶服演变的文化美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官员祷褶服原为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传入中原后,隋唐时期一度抬升至官员礼服。初、盛唐时期作为朝服、公服的替代品,至代宗朝后渐废,可谓命运多舛。祷褶服在唐代的演变经历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即自然美服从于伦理美。服饰,尤其是官员服饰,不仅具有御寒、遮体的基本功能,同时还体现着极强的等级性和礼仪性。是伦理政治物化形态。  相似文献   

18.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而运用女性学和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为,根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的知识与经验,论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并通过女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管理机制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事例,阐述少数民族妇女对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互动关系时,为了适应生态环境而形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观念。从而挑战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文化下,对少数民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经验的忽视,强调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男女两性共同创造的,应该包括少数民族妇女在构建、传承民族文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符合社会发展的知识与经验,不仅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也适用于各民族社会,对此要加以重视、总结、弘扬,并使其成为今天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与经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门分支交叉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本学科的基本话语体系、学科建构等方面尚待深入和取得共识。中国美学本土化学科建设的困境与研究误区、民族美学研究力量的分散和后继研究队伍培养的部分断层,是影响民族美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要立足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视角,既要建立各民族审美文化的主位意识,避免在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整体中"缺席",又要避免"自说自话"而忽视人类审美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20.
广告传播中女性形象的贬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妇女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的不断提升,西方广告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蕴涵于其中的对女性社会文化角色的认知传统并未得到相应的转变,以女性身体作为商业广告主要的叙事方式的传播模式也未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的广告传播,受到西方广告传播模式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的影响,形成了不利于正确建构妇女形象的现实。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在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广告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