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年来我国散居民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学术探索》2011,(5):64-69
散居民族是相对于聚居民族而言的,指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或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内,但不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散居民族工作是我国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国内学术界已有相关论著从散居民族的概念、概况、政策法规、权益保障、散居民族工作、民族乡工作、城市民族工作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各地在民族工作实践中也积累大量的经验,促进了散居民族的平等、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财政是国家行使其政治、经济职能的重要工具。在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同样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调动各族人民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其中核心问题一是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利;一是要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大力发展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尽快改变民族自治地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逐步消除民族间  相似文献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建立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协调关系.对促进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术界对该制度进行自治机关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法制建设的研究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从平等、发展、地方自治三个方面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要的政治制度,从这一法律规范出发,散居少数民族就有了特定的含义:一是指居住在各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包括民族乡的少数民族;二是指居住在各民族自治地方内,但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目前,全国散居少数民族约有2400多万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强。因  相似文献   

5.
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新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之一,是巩固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新宪法摒弃了一九七五年宪法和一九七八年宪法在民族问题上“左”的错误,继承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的正确原则,并且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规定,从而使这方面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新宪法有关民族问题的规定,完全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历史,合乎现实,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治、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有机地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普遍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中,在保障民族团结、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中建立和发展的.民族区域自治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不断促进和保障了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环境是有别于一般地方政府的,这决定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过程的特殊性,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性,培养"自主"和"自治"的行政理念,建立符合本地方民族现状的政府治理模式的具体施政,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少数民族对于在民族社会发生的、能够凸显本民族成员之间文化联系和情感认同的内部事务所享有的自主管理权利,具有法律原则和法律权利的双重属性。权利的主体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聚居少数民族,客体是本民族内部事务,包含自由权和请求权两方面内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规范路径实现对本民族内部事务的管理。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在权利保障的过程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语言权是由国家给予保障,使权利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其实现取决于立法的有效供给和政府活动的法治化.在行政法治框架内审视民族自治地方对少数民族语言权的立法保障问题,要突破现有体制和传统思维固有的局限性.民族自治地方在立法保障的路径选择上,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民族自治立法建设,二是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权行政活动的监督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所确定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要求尽快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各项工作都必须服务于这个总的战略目标。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经济问题应该立足于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从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来把握它的经济实质,研究它的发展规律,确定它的主攻方向和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面高涨。 一 民族自治地方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总问题中的一部分。当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政党和政府必须采取一切办法给予经济文化上落后的少数民族以经常的、真诚的和真正的无产阶级帮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大力扶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加强共产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国内所有民族都进入社会主义先进民族行列,使所有的兄弟民族  相似文献   

11.
现在,全国人大民委会和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都在抓紧时间创建民族法。搞好民族立法是件人事,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固定下来,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是我国少数民族长期以来的愿望,也是健全我国“法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之初,我们搞了点民族立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份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等。  相似文献   

12.
民族自治地方实行自治机关民族化,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核心问题。我党在一开始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时,就很重视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亲自签署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第十二条明文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应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员为主要成份成立;同时应包括……适当数量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主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各民族和各少数民族地区之间,有着千差万别的具体特点和特殊情况。因此,要建设民族自治地方,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计划贯彻到每个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中间去,并同他们的实际结合起来,必须要有大批的少数民族干部。因为来自少数民族的干部,同本民族人民群众有着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确定在国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中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这就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民族自治地方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不断改革和完善行政管理,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正确发挥行政职能,维护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充分保障各民族参与管理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促进经济、文化、教育等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市场经济发展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来说,首先是带来了发展机遇。 1.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自治地方科学的行…  相似文献   

16.
在各民族自治地方仍是民族杂居区的背景下,将《宪法》规定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解释为"居于主体地位的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理论主张,不利于民族平等和公民权利平等的维护。以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为依托,完善民族共治的协商民主机制,是妥善处理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有效解决各民族内部事务和地方公共事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教育方面拥有很大的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 ,依据法律规定 ,可以决定本地方有关教育的一切事项 ,充分体现了宪法第 1 1 9条的精神。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教育自治权的核心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从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出发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事业。而积极推进民族教育事业 ,切实保障民族教育自治权的行使 ,国家应当从财政上对民族教育采取倾斜政策 ,加大力度扶持 ,以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近一亿。陆地、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自治地区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两个以上民族共居。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这是江泽民总书记1992年1月14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的。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可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关系国家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重大问题。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则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首要内容。这是因为中国…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大开发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 ,要充分尊重和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行使 ;协调和处理好西部民族自治地方内外的民族关系 ;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 ;同时 ,还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从而有利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核心体现和保障,其制定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五个自治区的自治条例迟迟未能出台,自治州、自治县已制定的许多自治条例又未能充分体现民族和地方的特殊性。自治条例目前的状况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制定自治条例不仅仅是民族自治地方的重任,更是我国宪政框架内的重要课题。自治条例的制定背后有着深刻的宪政困境,自治条例处于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博弈、法律体系定位以及本地方各民族关系的重重复杂围城之中,若想突破围城仍需艰苦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