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深入贯彻科教兴市主战略,积极落实《上海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的有关工作部署,加快集聚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四个中心”建设紧缺急需的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近日,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启动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该计划每年将投入4000万元人民币作为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创业的政府专项资助。据悉,浦江计划主要资助新近回国来沪工作和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主要资助对象为:应聘来上海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工作的留学人员及团队;在上海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及团队;来上海讲学或进行咨询的留学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上海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提升,人才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上海人才资源总量近400万人。在沪"两院院士"161人,已有42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其中13人入选"外专千人计划";31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上海"千人计划";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超过10万人,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4500余家。常住上海的外国专家约8.5万余人。上海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3.
云才 《人才开发》2006,(9):38-38
依托政府各相关部门向海外人才、尤其是回国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提供各式系列化配套服务,精心打造海外人才“一门式”服务平台,上海国际“引才港”服务平台雏形初现。至2005年底,全市共引进留学人员10200多名,其中通过平台完成6500多名。提前完成上海市“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各项指数均创出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4.
7月9日,南京市举行南京海外留学人才居住证(简称南京"蓝卡")首发式,王进等10位留学人员和两位留学人员家属成为首批"蓝卡"及副卡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对众多海外人才来说,上海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们.现在,全国每四个"海归"人才中,就有一人在上海.截止到2008年底,在上海工作和创业的海外人才已经达到7.5万余人,约占全国的1/4.  相似文献   

6.
《国际人才交流》2007,(2):62-62
2007年1月10日晚,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在上海大剧院联合举行“上海市慰问留学人员和在沪外国专家迎新文艺晚会”。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国勤,部分在沪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代表,上海市协调海外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领导等共160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同志到会致辞,他向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介绍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感谢他们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热烈欢迎和期待有更多的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加入到上海的建设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7.
《人才开发》2011,(5):56-58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人才发展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侨务工作与人才工作联动发展,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海外留学人员集聚浦东、创新创业,为浦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浦东人才资源总量超过78万,其中海外归国留学人员1.5万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中国充满了机遇,在“支持留学,鼓励出国,来去自由”方针的指引下,大批的海外留学生也纷纷归国寻找发展机会,回国创业、回国服务的留学人员数以万计,所从事的工作也遍布各个行业。仅以上海为例,现在每年出去的人虽然仍以30%的速度增长,但回国人员的增长速度却是50%,中国出现了第四次留学海归潮。南京才市上的“海归”派目前南京人才市场上“海归”人才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那些在外留学多年,有着资深的教育背景,同时还具有若干年国外工作经历的海外留学人才。这部分留学人员人数相对较少,但往往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和…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才交流》2002,(11):50-50
“到目前为止,中关村科技园共吸引海外留学人员4000人,而近3年进驻科技园的海外留学人员是前10年的3倍。”10月8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处长王立平披露说。今年以来,中关村平均每天诞生两家“海归派”企业,截止到上月底,科技园区共有1357家“海归派”企业。其中,34.5%的创业者是博士,48.4%为硕士。正在建设人才高地的上海,更是“海归派”首选的城市。2001年,上海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比上年增长了95%。在此落户的近2000家“海归派”企业,几乎占据了全国“海归派”企业的半壁江山。到今年9月,上海已吸引海外留学人员3…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以来的3年,在青岛工作的海归人才增加到1348人,仅2008一年就达757人,占3年总量的56.2%,增幅达128.7%;今年一季度,来青岛市报到的留学人员仍快速增长,达243人,比去年同期增长65.3%。  相似文献   

11.
上海高校:吸引和留住海外高层次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是上海最宝贵的财富,顶尖人才更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热点"。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这些都构成了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华服务的"大背景"。作为高端人才的汇集地,上海高校解放思想、开阔视野、锐意改革,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吸引、留住、用好海外优秀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2日在全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人才引进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尹蔚民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留学人员回国政策,包括配合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尽快研究制定完善我国“绿卡”待遇、降低“绿卡”门槛的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才交流》2007,(5):51-51
上海市第二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主要有3种对象:留学人员、外国专家和港澳台专才,目标是2年时间完成引进1万名高层次海外人才。自2005年12月1日实施以来,截至2007年2月28日,用了1年零3个月时间引进1032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留学人员5217名,外国专家4791名,港澳台专才316名,提前9个月完成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才交流》2012,(10):56-56
国际化的"人才蜀道",海外英才来蓉奏响"成都声音"。9月19日,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重大专项活动之一,"2012年海外高科技暨高端人才洽谈会"(简称"海科会")在成都举行。在本届海科会"西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暨投资发展机遇推介会"上举行的"海外人才引进与城市国际化"主题论坛与"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中,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名侨领、侨商、华侨华人聚首成都,  相似文献   

15.
人才状况是衡量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留学人员属海外人才和智力的范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积极探索新的方法途径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吸引人才的力度。从国内来看,各省市也都纷纷出台优惠措施,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以期在新一轮的人才大战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才交流》2014,(7):11-11
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陈竺5日在上海指出,中国应促进国际性人才在特大城市集聚,创造有利海外人才发展的城市环境。在他看来,这需要中国的特大城市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作为突破口。这位海归院士指出,人才是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也是特大城市向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与国际大  相似文献   

17.
正3月19日,天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外国专家局与国家人社部留学人员与专家服务中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2014年天津市引进海外人才智力需求信息全球发布会,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天津)第十届引进海外人才智力网上交流洽谈活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人才交流》2009,(5):36-36
由天津市人事局、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与专家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天津)第五届海外人才智力网上交流洽谈会正式启动,拉开了2009年天津市引进海外人才智力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才市风向     
《人才开发》2009,(1):58-59
浙江临安: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乡创业 临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海外留学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等方式回临安创业创新,回乡创业的海外留学人才可优先购买经济适用房,并享受一定额度的购房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其配偶落户、就业和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也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扩大去年12月广州留交会成果,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津创新创业,日前,天津市外专局开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津门行”活动,全市共组织40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深入我市相关区县及重点单位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事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