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宋玉《舞赋》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宋玉《舞赋》的问题 ,历来学者大多视其为伪托之作 ,认定其是对傅毅《舞赋》的“简节其词”。本文驳斥了这一观点 ,分别以对汉赋、傅毅赋的模仿创作方式的寻根溯源 ,对宋玉《舞赋》与傅毅《舞赋》的比较研究 ,以及对作为认定宋玉《舞赋》乃“伪托之作”的所谓铁证《艺文类聚》的可信度的质疑 ,来考证宋玉《舞赋》并非“伪托之作” ,而理应是宋玉亲作。  相似文献   

2.
《古文苑》所录署名宋玉的《舞赋》,全文266字,几乎全部包含在《昭明文选》所录署名傅武仲的《舞赋》中。到底是傅武仲抄袭了宋玉的文章加以增补后,署名为己作呢?还是谁砍削了傅武仲的文章,署名为宋玉作呢?抑或有这种情况:傅武仲根本没有作《舞赋》,《昭明文选》中的《舞赋》原为宋玉所作,在传播过程中张冠李戴了?从审美观而论,傅武仲所持的是儒家审美观,在情感上他是否定和排斥郑卫之音的,而《文选·舞赋》却是热情赞美郑舞的,因此从创作主体意识上讲,傅武仲创作《舞赋》是绝不可能的。再从才情而论,傅武仲艺术才情平庸,文笔笨拙,他也不可能创作《舞赋》。《文选.舞赋》在行文格式及语言风格上与宋玉的其他作品是相同的,由此可以判定可能系宋玉所作;而《古文苑》所载《舞赋》,系流传过程中被人任意删削的残篇断简。  相似文献   

3.
宋玉《舞赋》的语境及其语境下的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国晚期,在楚国“巫音”盛行、国势衰败的情况下,宋玉赋写《舞赋》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继踵屈原对巫术乐舞的改革,向楚王推荐《激楚》等新乐,希望改变“巫音”、“巫舞”一统楚宫舞坛的局面;一是在赋写中突现《激楚》等乐舞“激越”、“美和”的艺术境界,希望楚国君臣能在乐舞的启发下,振作精神,精诚团结,重兴国家。同时,这一结论也为宋玉《舞赋》并非伪作的说法提供了可信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历代以来,学术界对宋玉《招魂》所涉之魂主身份、招魂动机等争议颇多。从礼制入手考辨,可以认定《招魂》系宋玉为招楚襄王生魂所作诗篇,其起因则是楚国举行大田之礼,在狩猎仪式中,楚襄王不慎受惊,故而招魂。  相似文献   

5.
宋玉的《神女赋》与曹植的《洛神赋》均为辞赋史上的精品,二者一脉相承,不论是在内容主旨上,还是在形象塑造、语言词汇上都有着诸多承传与发展之处。宋玉的《神女赋》具有开创性意义,曹植的《洛神赋》则是集大成之作,二者在辞赋史上都占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是宋玉表达“讽于淫”的主题的系列作品.《登徒子好色赋》是由登徒子和宋玉共同执导和表演的意在讽刺楚顷襄王的准俳优戏.它所揭示的既不是登徒子好色,也不是宋玉好色,而是顷襄王好色.此赋不像《高唐赋》“曲终奏雅”,因而其旨意十分隐蔽,但如果明白了登徒子就是唐勒(宋玉的好朋友)这个关键,那么其隐蔽的旨意便能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7.
宋玉著述真伪续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著述的真伪,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一桩公案。20世纪初期,受疑古主义思潮的影响,宋玉的著述几乎全部被断定为伪作。20世纪末期,随着宋玉散体赋《御赋》的出土,怀疑宋玉散体赋为伪作的推断自然不攻自破,从而使人们对宋玉著述的真伪有了全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后,我们现在可以断定,传世的19篇宋玉作品中,《报友人书》、《对友人问》、《对或人问》三篇为伪作,《高唐对》、《郢中对》两篇为《高唐赋》和《对楚王问》的异文,《舞赋》疑为东汉傅毅《舞赋》的摘录;而《楚辞章句》所收的《九辩》、《招魂》两篇,《文选》所收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五篇,《古文苑》所收的《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五篇,《文选补遗》所收的《微咏赋》,加上银雀山出土的《御赋》,共14篇作品,则都确是宋玉所作;而《隋书.经籍志.小说类》所载署名宋玉所撰的《宋玉子》一书当是后人从民间收录的有关宋玉的逸事和言行的著作,其作者不可能是宋玉。  相似文献   

8.
《风赋》为宋玉所作,学界对其为文目的向有争议,从史料出发去分析宋玉的写作背景、经历和他的创作心态,同时对文章本体进行艺术分析,论证《风赋》是一篇“由谀入讽”赋.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论曹植》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曹植的诗和文“总也呈示着一个未成品的面貌。他的作品形式多出于摹仿,而且痕迹异常显露。”他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洛神赋》摹仿宋玉的《神女赋》”。我认为这是无视文学史事实的武断。汉魏时代的情类小赋,如司马相如的《美人赋》、蔡邕的《青衣赋》、曹植的《洛神赋》,乃至陈琳、杨修的《神女赋》,其情节骨架,都没有完全跳出宋玉的牢笼,这是事实。但这些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这也是事实,而且是更重要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正> 古人论辞赋,往往把屈原、宋玉同誉并举.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即云:“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同书《时序》亦谓:“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后来,“诗圣”杜甫更言:“窃攀屈宋宜方驾”(《戏为六绝句》);“不必伊周地,皆登屈宋才”(《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等等.研讨屈赋的论著,多矣.现在,我们从性视角对宋玉代表作《高唐》、《神女》二赋作若干探索.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都很喜爱阅读《昭明文选》,又似乎特别喜爱其中的“赋”。他从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角度出发,对《昭明文选》中宋玉、贾谊、枚乘等辞赋家的作品,作了生动而深刻的评说,妙语连珠,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笛赋》为宋玉所作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笛赋》,自南宋章樵提出怀疑以来 ,古今学者多否认其为宋玉所作 ,并提出了种种理由。然而 ,前人的理由均有失考之嫌 ,没有一条能作为否定宋玉作《笛赋》的力证。同时 ,从《笛赋》的内容看 ,它反映了楚国灭亡时楚人的伤痛情感 ,又鉴于游国恩先生对宋玉生年的推测 ,楚亡时宋玉为七十四岁左右 ,具备创作《笛赋》的条件。所以 ,我们认为 ,在拿不出有力证据来否定宋玉作《笛赋》的情况下 ,应当认同古文献对《笛赋》的题名 ,承认《笛赋》为宋玉所作。  相似文献   

13.
宋玉的赋具有三个特征 :阴柔、微辞和艳情。宋玉是中国感伤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感伤主义始于宋玉的《九辩》 ,并发展为一种感伤主义文学传统。宋玉的女性意识使其赋在描写女性题材方面成了文人艳情文学的百代祖。宋玉柔弱的个性使其赋具有表意言辞委婉的特点 ,其人其文在古代中下层文人中具有类型性  相似文献   

14.
楚辞对汉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汉初的骚体赋,可以说是直接导源于楚辞。但这仅是人们从辞与赋形式上的特点所作的宏观认识。其实,由辞到赋确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而宋玉《九辩》的赋化倾向则是具体体现了这种文体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怨与恋的情结──《洛神赋》寓意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洛神赋》的研究中,“感甄说”、“追求理想失望说”等均与赋的内容不符,其失在于把赋中的“余”全部坐实为曹植所致。其实,赋的中部的“余”是个多疑、自私、绝情、背义的人物,不是人们心目中的曹植,曹植也不会把自己写得如此卑劣。论文从曹植仿效的宋玉《神女赋》锲入,通过宋赋、曹赋的比较,指出曹植运用了以男女关系喻君臣关系的传统手法,在赋的中部搞了人称换位,以洛神自喻,向“君王”(曹丕)寄心,抒发了怨与恋的复杂感情。  相似文献   

16.
《高唐》《神女》二赋通过对楚先王与楚襄王在高禖祭典中人神交接成败的对比描写,委婉批评了楚襄王的昏庸误国,寄寓着对楚国现状与前途的忧患意识与感伤情绪,表现出了伤时忧国、劝谏君王的主旨。  相似文献   

17.
(一 )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指出 :“白璧微瑕 ,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风一’者 ,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 ,亡是可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他对陶渊明的《闲情赋》给予相当低的评价。他的评价来源于讽谏的概念。北宋的文学家苏东坡批评萧统的评价说 :“渊明《闲情赋》 ,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 ,与屈、宋所陈何异。而 (萧 )统乃讥之。此乃小儿作解事者。”他认为《闲情赋》有国风般的内容 ,和屈原、宋玉的辞赋一样有价值。从表面上来看 ,萧统和苏东坡的评价颇有距离。但 ,苏轼也未抛弃讽谏…  相似文献   

18.
先秦各国都存在倡优,其主要职守是以恢谐、滑稽的话语娱乐君主,形成了倡优娱乐话语体系。宋玉赋和荀子赋在行为的性质、目的、娱乐+讽喻的功能,以及讽喻、隐语、体物的言说方式和以问答构篇、韵散配合的语篇结构、语言形式,都与倡优的话语体系基本一致。而在荀子《赋篇》之前,楚国已经诞生了诸如宋玉赋这一成熟的赋作,可以说,赋原本是宋玉等在先秦倡优话语的基础上,吸收“语”体的语篇结构和纵横家文章的一些要素而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9.
曲高和寡     
《阅读与作文》2008,(7):11-11
此语出自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楚襄王手下做事,有一次楚襄王对他说:“最近为什么有好多人对你有不好的议论,你是否有什么不检点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柳永由于在气质、际遇上与宋玉的遇合,在创作中大量地接受宋玉《九辩》及其它作品,将"悲秋"意象用于词体,把词自《花间》以来的"春女善怀"主题带向了"秋士易感"的题材,扩展了词境;也因为他自身在艺术气质上与宋玉的契合,在艺术手法上也从宋玉赋中汲取了种种变化,并大量用于慢词长调的创作之中,扩大了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