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我在《郭沫若与英国文学》一文中曾经提出:郭沫若最早接触的外国文学,是英国言情小说《迦茵小传》。这个说法需要稍微更正一下。实际上,《迦茵小传》是郭沫若最先看到的欧洲小说。日本文学,才是郭沫若最早接触的外国文学。 早在1903年,郭沫若就读到了日本翻译小说《经国美谈》。那时郭沫若才12岁,正在家乡接受家塾教育。由于他的大哥橙坞考进了省城的东文学堂,“新学的书籍就由大哥的采集,象洪水一样,由成都流到我们家塾里来”,“甚么《启蒙画报》、《经国美谈》、《新小说》、《浙江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学特殊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日本文学研究界普遍流行一种“日本文学特殊论”的观点 ,认为现代日本文学只注重描述美学意识或者所谓人类共同的情感而极少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等政治问题。然而 ,细考明治期政治小说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小说、无产阶级文学 ,尤其是 193 1年至 1945年“十五年间”的文学和“战后派”的文学 ,可知“日本文学特殊论”并不符合现代日本文学的史实。  相似文献   

3.
肖霞 《齐鲁学刊》2003,(4):100-101
张资平在日本留学十年 ,其早期浪漫主义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 ,张资平以他擅长的笔法和题材展示了五四新青年的苦闷与觉醒 ,表达了他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种种生存本相。张资平早期的小说创作具有浪漫主义情调 ,应该是严肃而有特色的新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鲁迅很重视日本文学。在他开始走上文学道路时,就曾受了日本文学的启发,后来直到晚年,他一直和日本文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对于日本文学的评论,不仅显示了文学史家的真知灼见,而且蕴含着他对于友好的日本人民的深切感情。自然,从中也可以看出他自己从日本文学那里学到的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中日两国曾就"间岛"地区主权问题进行了长期交涉,即"间岛"交涉。从国际舆情的角度对日本在"间岛"交涉中的外交策略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这一交涉过程中,国际舆论的因素对日本外交政策影响颇重,日本也主动去引导国际舆论,这实际上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对近代日本外交造成的直接影响。对日本在"间岛"交涉中的外交策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日本对华侵略蚕食的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6.
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形象申洁玲关于郁达夫和日本的关系,历来已颇有些研究,或者将他作为抗日义士来纪念,或者探寻他的小说和日本私小说的关系。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即通过细读郁达夫的小说,来分析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形象,并探讨性别在其中的意义。对于一个以...  相似文献   

7.
鲁迅早期曾在日本思索中国文学问题,日本文学作为一种氛围、一种场地背景引起过他的关注.在其文学生涯中,厨川白村、芥川龙之介、菊池宽和有岛武郎等人的观念曾激起他的共鸣,支持了他对于文学同现实、历史、未来以及创作主体等关系的思考.然而,他与日本文学之间不是简单的"被影响"关系,而是跨文化语境中的潜对话.日本文学在鲁迅那里作为一种知识已失去了原有的语法地位,转化成了新的言语单位,参与鲁迅的话语活动,承载着新的结构性使命,佐证、强化或推动了鲁迅的某种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 中国小说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自然用不着我多说,在这里我只是指出一个与此有关的事实,对此我很久以来就感到奇怪了,这就是:秋水园主人的《小说字汇》(天明甲辰即公元1784年作序,宽政三年即公元1791年出版)引用的书目中,竟然一点儿也看不到和它齐名的中国怪异杰作《聊斋志异》的影响。当然,江户时期的传奇作品很多,大部分没有再版,对它们的调查工作目前还几乎无法进行,因此,现在还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说其中丝毫也没有《聊斋志异》的影响。《源氏物语评释》的作者获原广道(公无1813——1863  相似文献   

9.
柳田国男(1875—1962)是日本民俗学的奠基人,也是日本口承文艺研究的泰斗。日本民俗学在他的倡导之下发展起来,日本口承文艺研究,也从他开始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学问。柳田先生对民俗学的倡导,开始于明治末和大正初年。但比较明显的时期,却是在大正十年间。大正九年(1920)七月,他在日本三田史学会的例会上,作了《关于口承文艺的范围》的讲演。九月份又三次作了民俗学的公开讲演,开了日本口承文艺和民俗学  相似文献   

10.
明治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在日本近代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标志着日本文学古典时代的终结 ,开拓了后来日本文学界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一系列文学思潮共生共存、各领风骚的文学新局面。明治时期的浪漫主义思潮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期以北村透谷、岛崎藤村的“文学界”为中心 ;第二期以与谢野铁干、与谢野晶子、薄田泣堇、蒲原有明、泉镜花、国木田独步 ,德富芦花、纲岛梁川为代表 ,他们与高山樗牛一起将明治 30年代的浪漫主义运动推向高潮 ;第三期是明治 4 0年代的唯美主义、颓废文学 ,代表人物是北原白秋、吉井…  相似文献   

11.
人们也许记得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家永三郎的名字和教科书诉讼案件,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越出了日本一国的范围,形成了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的事件。但是,关于这一持续了30年的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所具有的意义,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讲清楚的。笔者不久前刚刚在日本拜访了家永三郎先生和参加诉讼的日本律师,深深为先生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精神所感动,并深感有责任将所了解到的情况写出来,使中国人民对此有所认识,同时作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2.
鲁迅留日时期弃医从文,开始思索以文学改造民族灵魂的问题,倡导并坚守为人生的启蒙主义文学观。这一文学观是在多重合力所形成的语境中发生的,制约性因素颇为复杂,其中耳濡目染所体认到的日本文学经验则极为重要。日本政治小说观经由梁启超使鲁迅逐渐消解了内心深处文学与科学间的紧张,相信文学能传播科学以作用于现代人生;夏目漱石的"余裕论"和厨川白村的文学理论在鲁迅那里形成一种结构性力量,规约着他对文学为人生之范围、程度问题的思考与言说,即不超越艺术底线而妄谈文学为人生。鲁迅反感"破理显实"的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以至于放逐了自然主义所置重的性爱描写,关注"人间苦",现实主义成为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同在的为人生的启蒙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3.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练习水师乘巨舟百余只‘远征扶桑三岛’于同年八月间无水师在日本壹歧对马登岛.元世祖亲自草写牒文‘派使者吐世忠、何文著’撒都鲁丁等持牒文宣谕日皇.兹将原牒文记录如下:“上天春命大蒙古国皇帝,奉告日本国王,朕维自古小国之君,境上相接,尚务讲信参睦,况我祖  相似文献   

14.
李伟萍  朱丽 《兰州学刊》2006,(12):163-165
明治三十年代末,日本文坛掀起了以告白自己为主要特色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涤荡和日本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日本自然主义以“自我”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创作主张。以法国自然主义文学为镜,可看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明显呈现出觉醒了的近代知识分子难以确立“自我”的“愚钝迷惑”的特质,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以“私小说”的独特文体对日本近代文坛的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野间宏的转向体验小说和战争体验小说在日本战后文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的战争文学固然有对日本军国主义专制统治和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进行批判的积极因素 ,但也存在着故意模糊战争的侵略性质 ,为日本人的侵略战争推卸责任的思想意识 ,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和中国大陆的华文文学研究同时起步,始于1982年。今富正巳教授1992年出版的《马华文学及其周边》一书为日本华文文学研究滥觞期的最高成果。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业绩出现了,那就是2004年以山田敬三教授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共同推出的《境外的文化———环太平洋的华人文学》,此书为代表的时期为日本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发展期。而今天的日本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则可以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八个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17.
1980年11月23日,日本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破坏事件。在美术馆的常设展览馆里展出的世界著名的日本西洋画家梅原龙三郎画伯(92岁)的作品23幅及日本超现实主义画家村山知义等人的作品15幅都惨遭破坏。据专家的评价,梅原龙三郎的这些作品,价值可达70亿日元。作案者自称是画家,名字是山下要。他是在当天下午四点十分时手持一米多长的铁棒对着梅原画伯的作品乱打乱砸,一会儿功夫就砸坏了38件作  相似文献   

18.
王天慧 《东岳论丛》2019,40(1):96-101
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产生了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新感觉派。1924年10月,年轻的作家横光利一与川端康成、片冈铁兵、今东光等人共同创立刊物《文艺时代》。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头与腹》《新生活新文艺(代创刊辞)》。至此,日本文坛上便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新感觉派的文学运动。这一流派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文学目标与理论,而且坚持不懈进行文学实践,为世人留下许多修辞新颖、脍炙人口的小说。作为一个现代艺术派的文学流派,新感觉派有意识、自觉地有系统地引进了西欧小说的新方法,在日本创造出了新文学,一直引领着战前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9.
战后的日本虽然进入了民主社会,但天皇制仍然是让文学无法轻易触碰的一块禁地。大江健三郎、深泽七郎等人作品的被封杀,证明了日本战后文学的脆弱。大江的小说《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揭示出天皇制优越性、排他性、暴力性的本质,与其说它是对天皇制本身的否定,莫如说它是大江对民主主义思想尚未完全得以贯彻的战后日本现状的忧虑和批判,也是大江意欲摆脱禁忌,寻求创作自由的尝试。在天皇制禁忌依然根深蒂固的今天,大江等作家的努力越发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观经历了初期的传统"东夷"论、"蕞尔岛夷"论,到明治维新后视其为学习的典范,再到随着日本侵华加深对日本的排拒与反感剧增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