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扎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思维科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反映)。如果说马克思主要是深刻地揭示和系统地论述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辩证法,那么恩格斯则主要是在于深刻揭示和系统论述了自然界的矛盾辩证法。自然界的辩证法和社会的辩证法本质上是同一的。思格斯关于自然界的矛盾联系和发展的深刻揭露,如同马克思通过《资本论》等著作,科学地阐明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联系和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正是恩格斯关于辩证自然观的深入研究和阐述,为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学说的科学性,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略论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杰出贡献朱传启科学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已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1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社会主义学说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既有它发展的高潮时期,也有它发展的低潮时期。期间同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的斗争,也是尖锐、复杂和残酷...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期逝世100周年。回顾这位革命伟人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卓越贡献,继承、捍卫和发展他的学说,是寄托对他的哀思的最好的办法。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纲领,它极其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目标,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和历史使命。这一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恩格斯反复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的功劳。这充分体现了恩格斯作为革命家和理论家的崇高品德。事实上,在创立科学…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把感觉作为道德的第一条件,认为人的意志在于追求幸福并避免痛苦。虽然费尔巴哈的道德学说含有唯物主义的成分,但他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因而无法从社会现实出发,解释道德产生的基础。在善恶观上费尔巴哈宣扬抽象的人性论,他的幸福观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关系,是利己主义的资产阶级幸福观。费尔巴哈的道德学说最终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道德观,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了道德产生的基础,创建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这在伦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康德从实践理性出发,基于自由的道德原则构建其伦理学及政治学说,最根本的缺陷在于否定能动的意识获得的物质基础,因而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的实践观批判了康德伦理学及政治学说,并实现了对其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在氏族制度下,民族尚未兴起”,摩尔根的这句话,中国学术界十分熟悉,它经常被引用,被认作是摩尔根论及“民族”与“氏族”关系的一个重要观点。由于它和摩尔根在这个方面的总体思想是相冲突的,因此,它又引起过疑问,引起过争论。但是,通过核对《古代社会》1877年版的原文,本文发现,这句话居然是一句衍文,是《古代社会》译者所做的一句多余而错误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 ,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并不把自己的理论视为永恒不变的教条 ,而是继续对之加以丰富、完善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改正过自己的一些不够准确的提法。例如用“劳动力的价格”的科学提法代替了“劳动的价格”这一含混不清的概念 ;用革命的多种方式的正确提法代替了“只有用暴力推翻……”这种过分绝对的判断 ,等等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美国杰出的民族学家摩尔根诞生一百六十周年。回顾摩尔根在民族学研究上的贡献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摩尔根及其所著《古代社会》一书的评价,对于我们认识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更好地推动民族研究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想给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页)摩尔根是一个美国农场主的儿子,一八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奥罗拉村附近,一八八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死于纽约州的罗契斯特。摩尔根在青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于是哲学界认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独创理论。但仔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不难发现,唯物史观的发现、建立、完善与系统表述都有恩格斯的身影。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贡献不能湮灭,其实严格地说,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贡献甚至高于马克思的贡献,是唯物史观名副其实的"第一提琴手",而不是"第二提琴手"。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刘坤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同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英勇奋斗了一生。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指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担就落在了恩格斯一人肩上。他一方面...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他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发展的理论,主张因地制宜应用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于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逝世110年以来,一些西方学者不断贬低和抹煞恩格斯的理论贡献.文章试图通过对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阐述,突出恩格斯晚年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过程中,坚持和捍卫唯物主义一元论历史观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恩格斯在诸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发展和历史辩证运动的规律和动力等理论问题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后期理论开拓的着重点,在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理所当然的。这不仅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处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地位。它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的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正是从历史观中突破了旧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束缚而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它也必须由历史观的完善而最终完成。因之,恩格斯后期的理论贡献,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也就特别地突出。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贡献给人类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历史唯物主义受到直接的挑战,遭到来自两方面的歪曲。一方面,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作“经济唯物主义”、“技术经济史观”,把承认历史必然性同机械决定论、社会宿命论混为一谈,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只承认经济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否认一切观念和人的力量的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重大贡献─—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赵守智意识形态理论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议颇大的一个问题.西方学者称“意识形态”一词是一种“虚幻的”、“颠倒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就是这种意识形态。前苏联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在否定意义上使用...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80—90年代,欧美自由资本主义进一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起来。但是,当时无产阶级的力量还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程度。资产阶级极力推行“两手政策”,一方面凭借它所掌握的强大的国家机器加紧对工人运动的镇压,一方面又采取收买手段,腐蚀工人阶级的上层分子,大力培植机会主义势力。因此,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和各种反马克  相似文献   

17.
论董仲舒对道家政治思想的吸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由董仲舒提出,被汉武帝采纳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看作是汉初已推行六、七十年之久的道家支流黄老学派思想终结的标志,董仲舒本人也因其力倡儒术有功,而被后人冠以“汉代孔子”的称号。其实,这位“独尊儒术”的倡导者,在其学术思想尤其政治思想体系中,不但兼蓄了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而且也对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政治思想作了很多吸取。本文拟对此加以论述。众所周知,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含便是无为而治。老子哲学思想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是“独…  相似文献   

18.
一、恩格斯的所谓“矛盾”有人在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发现这样一个“矛盾”:恩格斯说《城市姑娘》里的缝纫女工是“够典型的”,却又批评环绕着耐丽等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不是那样典型”.——应该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里怎么竟出来个离开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呢?于是,维护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统一论的理论探讨空前活跃了好些时候.有一种意见认为,若“把耐丽看作典型人物,在理论上必然导致人物和环境的分离”,为了不致引出这样的结果,以维护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相统一的理论,便出来否定耐丽是“典型人物”.这种看法如此解释自己的理论选择:恩格斯说耐丽是“够典型的”,同他评《旧人与新人》时说的“每个人都是典型”一样,其中“典型”一词的含义,与典型环境中的那种典型人物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仅仅是指人物的某  相似文献   

19.
<正> 恩格斯的民族形成理论非常丰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宗宝贵遗产,本文仅阐明他关于民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发展而来的理论,供大家进一步论述。 (一) 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对民族、民族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其中当然包括关于民族形成问题的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