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民族都要树立一种民族精神,因为没有一种团结、进取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必将会衰落;每个企业都要培育一种企业精神,因为企业精神是企业兴旺发达难以估量的无形动力。那么,作为学校的一个班级,也应培育一种适合本班特点,对全班学生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班级精神,并把它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涵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形式。回想自己所带的班级(88级幼师班),之所以能在学校各项活动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在第一个学年里就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成功地培育了一个“团结、勤奋、守纪、争先进”的班级精神。  相似文献   

2.
丁海红  臧永德 《新天地》2011,(10):178-179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3.
李铁成 《新少年》2010,(10):9-9
辽阳县首山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期待着自己的班级能够成为“书香班级”,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当选为“读书之星”。他们要展出自己的读书笔记,让其他人看到自己读了哪些课外书,读过之后有什么感悟……学校就是通过读书笔记,评选出“书香班级”和“读书之星”。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班主任,要把这一指导思想渗透于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努力使自己成为班级建设的引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使学生们都能“动起来”,人人都有参与锻炼的机会,成为班级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应试教育”和“应势”教育是目前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两种教育模式,它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出现滑坡趋势。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只是中小学生推行素质教育,大学也应推行素质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全面教育的同时,大力培养个体的特长和技能,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它首先是一种人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而创造性、创新性是人的个性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实际上就是抓住了“人学”。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实践这一课题,我认为关键在于坚持教学的开放性。一、教材的开放性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也就是说教材仅是我们教学生的“材料”,而非我们教学的唯一内容,更不是我们培养学生能力的唯一工具。我国目前有多套英语教…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如何探索和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途径,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实践证明,高等学校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从品格、胆魄与才识三个方面着手,突显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以人为本,使每个学习者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实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育创造性人才”是本世纪科教兴国的战略重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主旋律。笔者把握创新契机,应现代教学观提出“突出科学和人文素养教育”的要求,依据“课标”建构了科技说明文“科学务真,人文求美”的导写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其次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让学生丰富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中的重点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变“教”为“导” ,改变政治课死记硬背的陈规 ,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从而改变政治课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 ,让学生尽情表现 ,使每个学生都能一定程度地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采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就如何组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普通中学盛行行政班级授课制,这在新世纪的发展形势下有诸多局限,而目标分层教学可以弥补这些局限。它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爱好、能力、个性、特长等进行分班,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帮助学生成才为目的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精神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是探索实践的范畴,是民族文化创新的精神空间,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人树立求实、尚理、爱美的情操。科学精神作为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气质,对创新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精神不仅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和源泉。弘扬科学精神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实施创新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会使创新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减负”活动正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如何“减负”,如何看待“减负”,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减负”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更多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以利于学生发挥特长、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减负”的目的还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很多环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减负”实际上是转变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在“减负”中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在初二下学期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根据…  相似文献   

15.
师爱,是一种高尚、圣洁的感情,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展,关系到青年一代的成长,在德育工作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作为教育者,只有通过真诚的爱,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教师不仅要讲授科学知识,还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精心地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更要创设特定的环境,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教师还应该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融化于对学生的爱之中,使学生体验到“师爱”的温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创造力要靠教育培养和实践来挖掘。创新精神的形成既是整个创新教育的最高目标,又是推动个体终身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时,既要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性素质,又要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努力使其成为创造型人才,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创新。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快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新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这两年的高考考试说明,都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培养和考查“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作文的教学和考试方面,这一点要求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弗兰克尔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中认为,人对意义的追寻是其生命的初级动机,而不是本能驱力的“二次合理化”,可以被人独自地实现。当这个意义实现时,个人追寻生命的意义得到满足。当人承担起自己不可替代、唯一的责任后,才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本质,同时将“意义”作为生活的指导、作为生命的方向。他认为每个个体包含生理、心理和精神(心灵)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有别于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第三种方法——意义治疗,开拓了“去反省”和“矛盾意向”的治疗技术。其实质是他首先是作为哲学家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其次才作为心理治疗师发展了一套“意义治疗学”的操作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19.
舞月飞 《社区》2012,(21):42-42
现在各种少儿特长班、兴趣班招生竞争进入了白热化,而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钢琴、英语、书法、舞蹈、国学等特长班—个不能虫希望都能“穿越”。其实“穿越”太多特长班,真的很让人“忐忑”。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习作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习作是学生对生活个性化的体验、思考与积累,是个体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因而,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大胆创新,引导学生的习作走向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伴随着他们成长的足迹,使每个学生在充分展示自由心灵的习作过程中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