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英国的社区照顾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峰 《西北人口》2010,31(6):20-24,28
社区照顾是英国社会福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方式,主要由"由社区照顾"和"社区内照顾"两部分构成,经过几十年的变迁,英国的社区照顾愈加成熟,具有鲜明的特点,我国老人的养老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澳门独居老人的养老来源。并分析影响因素。作为有关当局制定安老政策的参考依据。本文数据来源为澳门社工局委托澳门镜湖护理学院于2004年进行的“澳门长者长期照顾服务需求评估”研究的数据库。结果显示家人是独居老人养老资源的主要提供者,特别是女性、没有工作的独居老人对家人的依赖程度较高。但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则未获满足。因此政府必须协调各长者服务机构。共同完善现有的社区支援服务或按需要而开展新服务。以协助家人共同照顾独居老人,并加强对无依老人的关顾,才能延长老年人在家生活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合理配置老人卫生服务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卫生、民政部门管理和提供的为老人服务资源的配置状况、老年人选择服务的因素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 ,分析了上海已形成多种形式为老人医疗、护理、生活照顾的服务设施和服务人群 ,但缺乏明确的入住服务设施的评估标准 ,不知哪类老年人需要接受哪种医疗或护理服务或生活照顾 ;老人健康服务的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尚有问题 ;此外还界定了老人医疗、护理、生活照顾的功能并提出新的见解 ,使其最大程度地解决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有的同志指出:如果说“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的话,那么,为什么在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中,却只有对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这二个因素的阐析,而找不到两种生产的论据呢?因而对“两种生产理论”提出了质疑。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一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统一在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物质资料生产这一概念大家是比较熟悉的,而对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个概念的认识则不大一致。为了回答上述质疑,首先有必要从如何理解人类自身生产这一概念说起。要全面理解人类自身的生产,就必须将它作为统一在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的一个方面,并与物质资料生产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人口问题、人口安全与人口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长洪 《人口研究》2005,29(3):54-57
最近,“人口安全”概念的提出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1,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一概念?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论题2。人口发展、人口问题、人口安全和人口管理是几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为了理解和界定人口安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首先有必要搞清人口安全与人口发展、人口问题和人口管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这些概念所试图反映的实际意义。1人口发展何谓“人口发展”?刘铮先生认为,“人口发展是指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口,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其数量、质量和结构及其与外部的关系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运动的过程。3”这是很准确、很恰当…  相似文献   

6.
马寅初在提出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指出了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性。这一思想观点,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和将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口质量或称人口素质,是相对人口数量而言。广义的人口质量是一个反映人口各种构成的综合概念,包括人口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狭义的人口质量反映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科学水平和劳动技能两个方面,它反映了人的自然属性。马寅初在广义和狭义的结合上使用这一概念,他对提高中国人口质量,有一系列的论述,具有较丰富的内容,初步归纳为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7.
吴祁 《南方人口》2014,(3):51-61
近年来,自农村进城照顾孙辈的“候鸟式”老人群体已颇具规模,因其流动性大、缺乏空间集聚性及无明确群体意识等特质,群体权益尚未引起各界关注。本文在呈现该群体的“照顾孩子及料理家务”、“闲暇时间及活动”、“与子女关系”、“与老家关系”等四个次领域生活场景的基础上,呼吁政府、社区及非营利组织给予其应有的关注及相应服务。  相似文献   

8.
新近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明确概括为“两个提倡”和“一个照顾”,即“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照顾到农村中某些群众的实际困难,允许间隔几年后生第二个孩子”。这一概括较之只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要全面得多,也是对海外有人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称为“一孩家庭政策(One-Child Family Policy)”的一个必要纠正。实际上,我国一直在贯彻执行上述“两个提倡”和“一个照顾”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我们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老人、高龄老人人口日益增多、照顾需求增大的现实面前,作为传统的照顾老人主要提供者的日本妇女却逐步退出照顾的舞台。本文分析了促使这种变化的几个原因:新的法律给予妇女在社会、家庭中平等的权力,妇女无心也无力为年长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妇女对家庭的居住规则,赡养老人及自己老后如何养老问题在观念上也有很大的变化,突出的特点是希望有自己的家庭空间( 小家庭,核心家庭) ,不与上一代人同住;尽力自立,不依靠或者少依赖子女,将目光转向社会,希望社会能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过度城市化”(overurbanization)被用于概指大城市发展所导致的各种社会、经济乃至政治问题。但近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和城市经济学家对“过度城市化”这一概念本身提出了置疑,并开始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和大城市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本文围绕“过度城市化”问题所引发的争议,对不同观点进行全面述评,指出: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乃至政治背景。只要中国采取合适的城市化战略,是完全可以避免“大城市病”的。最后,作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大城市发展政策特别是人口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老龄化社会无疑要强调老年保障,老年福利服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调查数据表明,中国老年福利服务的需求与供给能力之间有很大的缺口。因此,必须转变福利服务由政府包办的传统观念,以引进市场机制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将潜在的社会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盘活存量、发展增量,以形成社会福利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为有福利服务需要的老人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万国威 《人口学刊》2014,(6):89-102
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策略是通过有效提升民众的福利获取水平来满足其福利需要,因而深入探究民众的福利可及性对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未来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学术界围绕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的相关研究众多,但是从福利可及性出发的实证讨论却非常罕见,这显然对于推动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的良性发展具有诸多不利影响。在采取均值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方差模型分析等方式对南京、天津、成都和兰州四城市的846名残疾人进行分析后,研究发现我国残疾人的福利可及性存在严重不足,不同城市的残疾人在福利可及性上具有显著差异,部分具有特殊需要的残疾人在福利获取过程中可能存在严重风险。研究建议,我国各地政府应当继续稳步推进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积极提升残疾人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并在政策导向上对特殊残疾群体给予重点倾斜。  相似文献   

13.
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经济社会的转型,大量人口的异地流动,现代老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导致“空巢”家庭不断增多,“空巢老人”随之产生。研究表明,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使“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面临如经济支持、精神需求、疾病医护、生活照料、人身安全等诸多问题。现有社会条件下,多数老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因此探索出一条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社区建立“空巢老人”档案可以为社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老人自助养老提供帮助,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大学人口所主办的“中国贫困地区人口问题与对策学术讨论会”于9月7日至13日在山西省代县召开。与会代表认为,研究当前贫困地区人口特征、发展趋势及其与经济脱贫的内在联系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贫困”这一概念。贫困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及具体衡量的指标都各不相同,因此,应该使用历史发展的动态观点来看待贫困问题。“七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同时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通货  相似文献   

15.
试论自发性与诱导性人口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一些学者分析发展中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在生育率变化中的作用时,划分了两种变化类型:一种是“发展性生育率转变”,另一种是“诱导性生育率转变”。美籍华人学者田心源教授在分析中国生育率转变时引用了这一概念,他认为中国的生育率转变属于比较成功的“诱导性生育率转变”。笔者赞同这种区分,并认为有必要把这种区分引入中国人口转变特征与机制的分析之中。由于一组社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都市化问题的研究中,对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古代城市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以后的现代都市在性质、功能和发展形态上的重要区别没有给予应有注意的现象是时有所见的。有的把现代都市只看作是古代城市的自然延续,将现代都市化的形成径直推溯到遥远的古代。更多的则依然沿用昔日的“城市”一词称谓今天的都市,这样“都市化”自然也就变为“城市化”了。当然,这里不应排除习惯因素的作用,但它在相当的程度上还是反映了认识上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古代城市与现代都市的区别问题,这对我们今天有关人口都市化的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都是有用处的。  相似文献   

17.
人口红利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丰 《人口研究》2007,31(6):76-83
作为衡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一个概念与方法,人口红利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引到学术及日常生活的讨论中。然而,对这一概念的计算方法与基本假设仍需加以说明解释。在使用人口红利这一字眼或对人口红利表示质疑时,人们通常忽略了计算人口红利的方法及产生人口红利所必须的制度环境条件。对人口红利的计算方法的不解和对产生人口红利条件的忽视,导致了认为人口红利可以是源源不断的错误结论。本文对人口红利的概念与计算加以解释说明,讨论计算人口红利的假设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强调人口老龄化所可能产生人口红利的制度条件,也基于对人口红利这一概念、方法的进一步介绍,对有关人口红利和人口老龄化的关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是人口红利?还是人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人口红利”是舶来品,并于近几年在国内迅速流传。“人口红利”所指的就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尽管“人口红利”这一概念在西方是新近产生的,但是早在1980年代,国内学者已经关注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讨论中国的快速人口转变将产生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有利影响。“人口红利”是一个人口学概念,更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如何理解“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如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多大程度存在“人口…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对失能老人的养老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93%的失能老人都属于80岁及以上年龄组,女性失能老人的数量是男性失能老人的2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比重高于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来自子女供给的占66%,来自政府和社团支持的仅占6%,77%的失能老人表示能满足生活需求。失能老人的医疗保险覆盖率为79%,但养老保险仅占18%。在照顾主体方面,88%的照顾来自家庭内部,54%的失能老人表示现有的照顾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在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方面,87%的失能老人选择与家人同住,近60%的失能老人倾向于与子女一起居住,其居住意愿受失能老人的年龄、失能程度和婚姻状况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尽管大家都在使用“流动人口”这个名词,但每个人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这一概念在使用时所包含的意义和内容并不统一。只有弄清楚流动人口的定义,分析与研究才能顺利进行。 迁移人口是指既改变了居住地又改变了户籍所在地的人口,而流动人口一般指不改变户籍关系但改变了居住地的人口,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本质区别在于户籍是否改变。现在,流动人口定义中“不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