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语言学基础理论与个体言语行为的关系来看,语言学对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言语”和“语言”的区分,为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式,并强调研究动态的言语规律。语言的符号职能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过程。语文教学还要发挥语言的心理功能,利用语言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2.
早在30年代,夏尊丐先生就提出了“语感”问题,认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学的基础。继后,不少语文教育家均对此有所阐述。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①吕叔湘先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②虽然语感的训练如此重要,但中小学语文教学界并没有把语感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教学实践中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政治课、知识课或支离破碎地分析字词句、剖析段篇结构的现象还较普遍。纵观近年的语言教学改革,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虽然有一部分客观上有利…  相似文献   

3.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改必须把“教书”与“育人”辩证统一起来。而语文教学要使“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就必须正确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和美育内容,从整体出发,自觉摆位,自然渗透。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情,培养品质。从而逐步形成科学  相似文献   

4.
语言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中学语文教学最核心、最基本的的任务。但是,语言教学究竟应该从何入手?遵循什么途径?为什么讲了那么多语言知识,做了那么多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仍然起步维艰、容与不进?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也是中学生产生“语言痛苦”的症结所在。一般教科书和语言教学论著虽然已经做了许多丰富的知识介绍,经验描述,技巧列举,可是,往往是对已生成的语言进行理论分析,并没有对言语行为的变化过程加以说明。这就给人01一个误解,以为语言基础知识就是语言规律,遣词造句的技巧就是语言能力,熟读和记诵名…  相似文献   

5.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之感觉。”吕叔湘先生说:“语感是个总的名称。里边包括语义感,就是对词语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必须加强全涌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朗读训练被忽视了。语文课上教师很少作示范朗读,学生也很少进行朗读训练,“书声琅琅”这一形容校园景象的词语似乎已经消失了。朗读这一行之有效的传统从小学三四...  相似文献   

7.
分析菲律宾20世纪70年代“菲化”后华文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总结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界30多年来的应对和努力,可以发现,简单地将华语教育从“母语教学”变成“外语教学”并不能根本改变华文教育整体滑坡的现状,反而有负面作用.只有坚持华语教学是华族的“语文”教学;坚持“语”、“文”并进,把语言的工具性和语文培养民族气质、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结合起来,才能使华文教育更清晰地展现出其“中华”特色,最终摆脱每况愈下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学习外语,必须先学会听和说,在听和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读和写,这个顺序在外语教学中是必须遵循的。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教学的手段,在每节授课中要以听说带动读写。从“听”开始不仅符合教学规律,也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对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听  相似文献   

9.
邓伶 《中文信息》2013,(5):76-76
“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训练同时,应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面对当前中职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是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近十余年来,语文教育理论的研讨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使语文教学实现了第二次转变,即变语言工具型为语言思维型.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其深远意义和影响毋庸置疑,不可低估.然而,就大面积而言,语言教学现状如何呢? 有位老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语文教学是什么?语文教学干什么?把语文教学看作是文学教育,看作是文化教育,看作是美育教育,看作是道德教育,看作是思维教育的议论与作法,真是理不清,道不完.”(《语文教学通讯》)这位老师说出了不少语文教师的困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