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中央在构建和谐社会纲领中,对新闻媒体提出了七项要求,勾画出了和谐社会新闻工作理论的基本框架。同时党中央对新闻媒体首次提出“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这是党对新闻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在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今天,这对新闻媒体加强自觉、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新闻媒体增加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及其内涵和这一要求的现实意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顾爱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1):24-28
先进的性别文化是由平等的性别价值、规范的性别制度和文明的性别风俗习惯构成的性别文化体系的总和.先进性别文化的内容从发展角度看,包括先进性别文化理想、先进性别文化战略、先进性别文化内核;从结构角度看,包括先进性别精神文化、先进性别制度文化、先进性别文化习俗;从实质角度看,包括男女平等、男女平权、男女互尊、男女共业、男女共强.先进的性别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导向功能、调适功能和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3.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阈谈宗教的社会正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玲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23-25
宗教是一种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处理好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宗教的正功能,不断拓展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空间,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吴应发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34-37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促进社会发展.它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这多个方面,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方面.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蹇千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37-40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高校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辐射中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人才培养和输送中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供给与支持中心。 相似文献
6.
卢波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5):19-21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的劝善理论,是道教主要的伦理道德观念,是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家庭道德、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秋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90-94
社会救援资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资源支撑。社会救援资源动员是筹集和使用社会救援资源的重要形式。而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体系的构建则对整个社会救援资源动员工作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通过分析社会救援资源动员的特点,明确整个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体系的特征:无预警期、仅关注社会救援资源需求等。提出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体系的构建原则:以社会救援资源需求为唯一牵引,高效、及时反馈资源信息及有效利用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据此构建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体系的整体框架,剖析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体系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社会的社会动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郑永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2):21-27
该文论述了现代社会影响、动员人们思想、行为的内容、方式、结果,以及相对于过去时代的发展。提出传媒、竞争、参与是现代社会影响、动员人们思想、行为的主要途径。概括了传媒动员、竞争动员、参与动员的特点。论述了这些动员对人们思想、行为影响的性质与方式。为人们适应、驾驭现代社会提供思路,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高万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1-102
内生动员和外部动员是当前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两种主要方式,遵循两套不同的实践逻辑。内生动员本质是一种社会动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村庄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生产能力,新乡贤是被村庄社会吸纳的民间权威,能利用自身的权威推动村民开展自主建设。外部动员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动员,新乡贤是经过地方政府和村庄双重吸纳的社会权威,遵循乡村发展的“大公”逻辑,能利用自身权威身份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建设。这两种路径都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但其内在逻辑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不一样,为不同地区寻找合适的新乡贤参与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闻报道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有可为,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使社会具有和谐的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平衡发展保持和谐的社会状态。科技新闻报道目前面临着困境,亟需加强科技新闻报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韩美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5):600-605
和谐社会内在地包含着一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文化品格,即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指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的观念体系。作为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和谐文化主要有价值导向、实践规范、精神整合、环境协调、智力扶持、思维方法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黄耀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3-7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路径之一是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文章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工作专业的支撑与介入。研究和探讨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对于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和正确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普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1):5-10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政治领域中结成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和谐是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必须通过构建和谐央地关系、和谐党政关系、和谐党群关系、和谐政党关系、和谐阶层关系、和谐民族政治关系,实现政治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关系三者的和谐,从而达成民族地区政治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谢海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4):41-44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矛盾深刻认识的结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小康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方位和出发点。构建和谐社会要直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突出矛盾,和谐社会的内涵必须与小康社会和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要分二步走。 相似文献
16.
毕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2):27-32
从中国政治转型、经济转型、社会结构转型与文化转型的角度切入,理论联系实际,论证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在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社会转型时,由于社会转型剧烈以及经济转型相对发展较快,导致政治转型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缓慢,社会结构不尽合理,核心价值观缺失以及主体文化未能确立.这些问题使我国的社会生活出现许多不和谐因素,要求必须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有显著区别。其价值取向包括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实务原则与规范、社会工作者的理论依托三个方面。社会工作作为和谐社会的推进器,平衡了社会中个体、社区的良性需求,提供给社会中弱势群体话语权的机会,并且在个体、家庭、社区、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构建出一座桥梁。维持社会和谐,要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需要政府推动、高速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资格认证体系、拓展社会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8.
王瑞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2):41-4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工作应具备的功能是:提供物质帮助,协助困难职工摆脱困境;给予心理支持,重建企业职工生活信心;协调内外关系,增强企业组织的凝聚力;维护合法权益,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预防问题产生,保障社会和谐均衡稳定;促进能力发展,实现社会工作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