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装备制造业技术引进创新政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跨国公司将投资目光转向长江三角洲的同时,江苏政府也提出将江苏建成国际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而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往的实践证明,单纯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都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实现赶超的目的,而技术引进创新则是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缩小差距的有效途径.技术引进创新即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并达到商业化应用,实现技术的变革或跨越.江苏省企业平均规模较小,科研能力较为分散,企业实施技术引进创新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相似文献   

2.
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新活动,即创新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中国技术引进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技术引进方式的现状分析(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引进的主要形式我国技术引进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但一直缓步发展,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技术引进的总体规模才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在能源、机械电子、化工、冶金、邮电、交通、轻纺、城建建材等主要行业引进技术与技术合作全面展开。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引进技术的主要方式是以进口成套设备生产线和关键设备为主,引进软件技术为辅。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技术引进方式也逐渐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购买  相似文献   

4.
一、技术引进中的高新技术 现代技术结构不是"内生"的,必须从外部输入.依靠技术引进谋求快速发展方式不仅仅发生在特定领域中成熟技术的传播过程中,即使是在技术发展、成长和流动阶段也一样可能发生.这就为西部开发中技术引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地区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高科技企业分省域统计数据中的企业创新能力投入变量与创新能力产出变量作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第一典型变量对高科技企业创新投入能力与产出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有足够的解释力,并且高科技企业创新投入能力主要受技术引进投入和企业专利申请率水平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能力主要由新产品产值决定。  相似文献   

6.
运用2009年浙江省制造业企业的截面数据,就企业内部创新投入对外部创新投入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浙江省有高达86.2%的企业处于以“技术引进”、“技术合作”为主的创新第一阶段,仅有13.8%的企业处于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创新第二阶段。对处于两个阶段的企业进行比较后发现,在企业规模、控股情况、创新资金投入等方面,两个阶段的企业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2010—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其高质量发展水平,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加客户信息优势提升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创新绩效高、规模大的样本企业,以及技术引进经费与市场发展程度高的省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陈璇 《四川省情》2009,(1):60-61
伴随着2007年全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津、沪、渝三地的企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进入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的上海企业数目有31家,营业收入总计12340.5亿元,利润总额415.7亿元,资产总计37851.1亿元。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天津企业数目有28家,营业收入总计6280亿元,利润总额182.4亿元,资产总计4284.2亿元。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经济理论的发展,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更能科学的反映当前环境资源刚性约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文章首先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出2003-2012年间我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后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侧重研究了表征技术进步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反映技术效率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对我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自主创新对省际GT-FP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技术引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影响作用却不显著,甚至于相邻地区的技术引进对省际GTFP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窗     
中央企业实现利润今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表示,中央企业今年实现利润有望突破5000亿元的原定目标。根据近几个月份的企业经营形势,这一目标估计到10月份即可基本实现。2004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4784.6亿元,同比增长57.6%;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继续保持了速度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实现利润2988.1亿元,同比增长29.1%。李荣融说,中央企业“前景很好,进步很快”。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5万户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其中3万户是国有企业。这3万户国企贡献了六成税收,占了一半利润;…  相似文献   

11.
范柏乃  江蕾 《统计研究》1999,16(7):30-34
一、引言1992年以来,我国高新区取得了迅猛发展。1996年底,52个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为高新区企业)已达13722家,职工总数1143295人;年技工贸总收入已达2300亿元,年利税240亿元,年出口创汇40多亿美元;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魏巍贤  杨芳 《统计研究》2010,27(7):36-44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 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上海工业获取技术转移支出的来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技术的国际依存度降低,消化吸收与技术引进支出比重波动上升,模仿创新能力逐渐提高.目前企业R&D投入大幅增长,技术自我满足率不断提高.但发明专利授权量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建议主动选择、强化模仿、培育体制、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熵权法的原理,拟建了技术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1998~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影响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研究了影响该差异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影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跨越了门槛值因此表现为正向的促进关系,中、西部地区未跨越则表现为负向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2005年2月累计比上年累计比上年指标名称本月本年累计指标名称本月本年累计同期增长%同期增长%工业对外经济贸易工业增加值(亿元)4,255.49,034.116.9进出口总额(亿美元)841.91,792.021.5#轻工业(亿元)1,310.92,905.917.0#出口(亿美元)442.7950.236.2重工业(亿元)2,944.56,128.216.9进口(亿美元)399.2841.88.3#国有及其控股企业(亿元)1,842.73,947.212.6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额(亿美元)72.2200.56.2集体所有制企业(亿元)185.4376.412.6#合资经营企业(亿美元)10.633.5-16.7股份制企业(亿元)1,993.14,141.817.0合作经营企业(亿美元)2.512.92.3…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市已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6万家,实际直接利用外资561.89亿美元。截止2009年末我市有正常生产经营行为的外商投资企业5577家,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17.47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的7215%;实现总产值5070.3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045.94亿元,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竞争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产品竞 争力:产品的品牌、品种、规格、顾客满意度、销售服务等;2.企 业技术开发和创新竞争力: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 精神和能力,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投入与产出,技术引进吸收和 消化状况等;3.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销售人员素质,销售网络 覆盖状态,市场开发研究状况,广告支出强度等;4.企业制度创 新竞争力:企业组织制度、责任制度、结构创新成功度和效益 等;5.企业管理创新竞争力:企业管理中对生产要素的合理组 织和高效利用,对企业内外部生产经营关系的及时调整,企业  相似文献   

18.
随看改革开放的深入,大连市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取得了长足进展。“七五”期间,全市国营大中型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0.8亿元,新增固定资产21.2亿元。建成投产的5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达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我国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适应经 济形势的变化,积极采取扩大销售规模、减少费用开支、开展多种经营等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11月全国2.8万家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指限额以上。下同)实现利润248.3亿元,增长1.2倍,增幅是近年来少有的。企业效益状况的主要特点 1.企业效益逐渐走出低谷。自1994年以来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和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1994年22323.1亿元和348.2亿元,1995年23767.1亿元和258.8亿元,1996年24351.6亿元和204.1亿元…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状况不断趋好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四川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额已超过5000亿元,达到5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户均资产达到29.3亿元,比上年增加3.8亿元。其中,143家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比上年有所增长,增长面达到80.8%。2006年,四川年末资产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从上年的6家增加到11家,增加了5家。从资产聚集程度来看,2006年,资产过百亿的11家企业集团在数量上仅占全部企业集团的6.2%,但却掌握了全部企业集团总资产的半数以上,达到51.2%,较上年增加1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