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腐败一直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学界对权力腐败的探讨绝大多数停留在政治学、法学领域。事实上,权力腐败也是个伦理问题。除了从政治学、法学角度予以研究外,还应从伦理学视域予以关注。从伦理学视角看,腐败说到底是权力工具性的恶性膨胀,是对权力价值性及应该负载的道德使命的违背。权力腐败的事实证明,权力的工具性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便是它要受权力价值性规制,否则权力便会误入歧途,成为人类文明的阻障力量。  相似文献   

2.
金毅 《兰州学刊》2004,(2):34-35
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本文拟特从权力的角度对腐败的成因及防治作以剖析。权力只是腐败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腐败实质上是权力的滥用、权力的异化、权力的错位。导致权力腐败的原因主要有权力自身的腐蚀性、陈旧腐朽的权力观念的影响、权力资本化和市场化、权力监督的弱化以及道德约束的软弱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制度廉政防腐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防治腐败要依靠法制建设、防治腐败要靠完善权力监督机制、防治腐败要靠严肃党纪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对个人影响的角度可以提出三个理论假设:即权力来源错位惯习与权力腐败、权力性质缺位惯习与权力腐败、权力交换漠视惯习与权力腐败.今依据36个权力腐败个案的档案信息和访谈资料分别对该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并基于以上分析和探讨提出三项对策性建议:一是坚持“权为民所有”;二是坚持“权为民所用”;三是构建权力制约的“天罗”和“地网”.  相似文献   

5.
郝峰 《理论界》2014,(10):6-10
社会治理腐败是发挥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和力量,对公共权力进行自下而上的制约和监督,以期实现"善治"的权力腐败治理的重要模式,在制约监督公共权力方面有着传统监督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治理腐败存在社会组织受政府制约、参与机制不完善以及舆论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等现实障碍。有效实现社会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社会治理腐败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社会治理腐败的行政公开听证参与机制,强化社会治理腐败的公众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权力腐败是为了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资源),它通过“制度规则”这种合法的外衣为自己隐形,又以“边缘腐败”的形式大量存在。它主要以“制度依赖”的方式为自己寻求生存的空间。它的社会危害性十分巨大。其本质核心在于以权力主宰公共利益(资源)而形成垄断性资源,并进行集团和个人分配。最关键的治理方式是透明化、一体化和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以及大幅度提高腐败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权力的异化 ,加强廉政监督 ,端正权力思想 ,规范权力行为 ,是实现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然而 ,遏止腐败 ,提倡廉政 ,举步维艰。究其原因 ,最根本的、最深层次的问题就是认识上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8.
孙古宁 《理论界》2005,(4):10-11
纵观古今中外,腐败都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防范权力腐败除了从道德和经济的角度外,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腐败的严峻形势及特点的分析,运用政治学特别是有关权力的理论深入地探究了国企腐败的根源。着重指出权力的过度集中是导致国有企业腐败的重要原因,权利的缺位则是腐败的主要原因,而权力的广延性和综合性提高了权力的强度,加剧了腐败的产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国企腐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农村“微腐败”治理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借助“主体—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的三维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中小样本的实证研究,可以揭示农村“微腐败”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因果机制。研究发现,权力集中程度和法纪意识是影响农村“微腐败”发生的关键因子,而权力集中程度高、横向监督制度失灵、法纪意识薄弱和“官本位”思想则是农村“微腐败”发生的核心组合条件。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微腐败”发生的多种组合路径中都包含着权力集中程度条件,即村干部腐败是以权力过于集中为基础。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强村级监督制度同巡察制度的衔接配合、注重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学习、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民主治理的能力,是强化农村“微腐败”治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