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州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有一座鲜为人知的人型宋代宗祠建筑,它的规模和布局以及用料和工艺都在当时堪称一流,且在广州四大宗祠中位列第三,这就是著名的麦氏宗祠。这座宗祠共有三座,坐南向北,分别为麦氏大宗祠、继宗麦公祠、瑞辉麦公祠,也被称作大本堂、崇德堂和光裕堂,连同一座子平麦公厅,在街道边建筑群成一横线排列,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其规模在广州祠堂中实属罕见。它与市区内陈家祠岭南建筑风格非常相似,墙面以青砖砌成,顶梁和横梁都为木结构,并融有石柱,天面均为琉璃瓦,屋脊形式为龙舟脊,其上为鳌鱼,有灰塑,吉祥鸟兽坐镇,两边为“茶桶耳”形建构,保存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2.
通常来说宗祠的建立都是由各宗各姓建起的。不能“越权”,但是在潮州的饶平县海山镇确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八氏宗祠”,是由邱、李、赖、薛、田、叶、周、柯八个的姓氏祖先共建而成。可以说是宗祠制度中“开天辟地”的奇迹。这座祠堂也被称为祠堂建筑的“潮汕一奇”。该祠堂建筑面积有差不多半个篮球场大,单层灰木结构,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3.
香溪堡旅游区位于惠州市龙门县沙迳镇功武村,景区内有一座非常引人注目的宋代古建筑历经百年,名为廖氏宗祠。据说廖姓人家古代曾经占了龙门县人口的一半,凶此曾有“廖半县”之说。宋代廖氏始祖廖坚曾在任广州府南海郡增城县县令,五世廖剩甫为纪念祭奠先祖武功文德便在功武村的后龙山修建了该祠堂。从外表看廖氏宗祠,是一座四进五开间的清代建筑,待进入里面,才知道凹进中和第二进原来是一个院子,虽非特定意义上的“进”但却有廊、亭、饰雕及花草树木,这是一般宗祠所没有的。这座宗祠古朴典雅,古色古香,与苏州拙政园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余氏宗祠是广东东莞市东城区余屋村的一幢明代古建筑。它坐北朝南,五开间凹进合院式布局,面宽21.7米,进深52.7米,占地面积1143.59平方米。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木作梁架结构。红砂岩石基础,青砖墙体。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牌坊、中座、后厅。整个建筑物保存完好。头门明间、次间高,两梢间略低。前廊用四根红砂岩石柱和山墙承重,两侧置塾台,门额挂“余氏宗祠”匾,另有碑刻“余氏祠堂记”一块,记述余氏家族从宋到明南迁东莞定居的过程。为研究东城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33琅岐岛     
《中文信息》2008,(2):59-59
琅岐岛古称“琅琦岛”、“琅琦山”。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20%。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为福建省第四大岛。琅岐岛上现有古刹四座(白云寺、天竺寺、天安寺、南山寺),有古庙宇、古宗祠、古炮台、名人古墓葬10余处。基督教堂2座,基督教活动点3处。摩崖石刻10余处,宋、明古井10余口。古湖一口,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文物保护点一个。  相似文献   

6.
由义王氏大宗祠位于安溪县剑斗镇月星村。始祖王新六于宋代由长坑草苑宗祠分衍而来。宗祠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5平方米,木质结构,上下进、大厅、左右护厝均为古代建筑款式。大门两侧各有一扇边门,祭事时可使用。正厅面积为140平方米,大厅内上方高悬“由义王氏宗祠”金字祠匾,乃民国年间著名书法家曾振仲先生于笔。正方形的门幄屹立于庭中。左顾一丘山,平地拔起,形圆如星。  相似文献   

7.
在台湾嘉义县朴子镇,有一座红梁龙柱,牌楼高耸的富丽建筑,这里就是嘉义县黄姓宗亲们敦亲睦族的聚所——嘉义县朴子镇黄姓宗祠。主祀开基祖伯益公及历代列祖列宗之神位,并祀九尊黄姓先祖神像。宗祠的雕梁画栋,粉墙璃瓦,光彩靓丽,美轮美奂。宗祠正厅,拾级跨槛,可看到两座盘了石龙的红柱,石龙腾云盘旋,气势凌人,栩栩如生。在黄姓宗祠里,“龙”形图案或雕刻随处可见,除了龙柱之外,宗祠屋脊上弧悬部分,左右各腾起一只青龙,中间火球中央镂以“黄”字,象征护卫着黄姓宗祠。  相似文献   

8.
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村口,为木构楼坊。楼坊分三间开,以十二根圆木柱支撑,分上、中、下三层抬梁,每层抬梁由六叠船形斗拱构成,斗拱上绘碟形朱斗彩绘,十分壮观。坊的西面悬挂着“圣世人瑞”匾,赠匾者为钦差督理粮饷带管建南道福建布政司左参政魏时应;坊的东边悬挂的是“四朝逸老”的匾额,下款著有“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凌云;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建宁府知府马关献、赐进士第文林郎知建阳县汪文标合赠”。  相似文献   

9.
微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6,(7):32-32
近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080处,被新列为国保的徽州文化遗产有:北京安徽会馆、歙县许村古建筑群、祁门古戏台、黟县南屏村古建筑群、旌德江村古建筑群、休宁溪头三槐堂、歙县郑村郑氏宗祠、歙县雄村竹山书院、婺源彩虹桥、婺源宗祠、婺源理坑村民居、河南二程故里、休宁齐云山石刻、杭州胡雪岩旧居,共十四项。(载2006、6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0.
清马氏宗祠     
清马氏宗祠位于东莞市常平镇桥沥马屋村,于清朝宣统年间始建。整个祠堂坐北朝南,分为三进。其左侧建有一座文庙,内奉孔子像。文庙后面有一座300平方米的书房,专供族人读书之用。不过由于文革时期文庙和书院均受到破坏,所以宗祠、文庙、书院三合一的古代活动场所不能完整保存下来。1992年重修,外观改变较大。宗祠采用砖木结构,现存主体结构还能看到昔日风貌。  相似文献   

11.
坐落在漳州马崎村的连氏宗祠又称“岐山宗祠”,是台湾已故著名爱国历史学家《台湾通史》作者连横、台湾资政连震东、现今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家族赴台前祖祠。全村近1900人中有1300多人姓连,  相似文献   

12.
屯溪程氏宗祠位于屯溪前园村,系程灵洗的行祠,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47年),距今560余年,历史资料上说“前瞰石溪,右邻水渠”,建筑宏伟,且有一座牌坊,石雕精美。1998年5月4日被列为安徽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仅过了10年,可是我在屯溪前园一带仔细寻找,也找不到这座著名的古建筑了,是迁往他处,还是被房地产开发商拆掉了?请知情人指点一二。无论如何,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屯溪仅有的明代古祠堂啊,要是拆掉的话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13.
彭家祠其实是当地彭姓人家的祖祠堂,坐落在清远市英西峰林景区的中部明迳镇(现黄花镇)螺山上,是一个古建筑山寨。它建在一个独立的山上,面向西南,依山而建,东北为险要峭壁。最顶层为彭氏宗祠,它既是一间祠堂,也是一种防御型的军事性占堡,乡间称“寨山古堡”。整个建筑封闭,自成一体,中央的石阶是惟一的通道,共有360级,现在仍有保存完好的墙檐雕刻和古老的窗花。尽管已苔藓斑驳,但磅礴气势仍依稀可见,故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美称。  相似文献   

14.
广东南海官窑镇自古“盛衣冠之气”,祠堂和宗谱一向为民间所重视。明弘治十二年(1499),举人陈度在江苏省直隶县任知县,平定匪乱有功,告老还乡,皇上加赐赠金钱给他回乡兴建了陈氏宗祠。这座宗祠的建筑布局在广东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一度成为宗祠中的佼佼者。宗祠座西向东,三进院落式布局,长36.4米,宽11.6米,总面积472.24平方米,坐北向南,前殿为牌楼门,歇山顶,前座为东、西厢房,两厢之间的露天处建有斗拱式石牌坊一座,祠堂进门分别设在东西厢,前座走廊有石栏河。中殿为硬山顶,前墙饰砌花窗格图案。后殿为硬山顶建筑,台梁式木构架,建筑体系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5.
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为明末清初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最具代表性的非土司王朝的堡垒李氏宗祠莫属。整个宗祠的建筑风格与南方汉族的祖祠几乎没有差别。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周围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这也正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祠堂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10,(7):13-15
西递村 西递村:黟县碧阳镇东南8公里,现有386户1212人。村落形态完整,保存有古民居224幢,古祠堂3幢,古牌坊1座,古桥梁3座,古街道、巷道、水口环境基本保存完好。2000年11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秦堰楼是都江堰景区的制高点,依山而筑,飞檐跷角,很有些苍古,是观看都江堰全景的绝好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古观景台。据说,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和李冰。都曾在这里观察过水势,毛主席在1958年3月来到都江堰视察。也曾到过这个平台上,后来这里也被人们叫做“幸福台”。1992年,人们在观景台上修建了这座秦堰楼,让游客也可以登高望远。  相似文献   

18.
灵寿,本战国时中山国地,名称始见于《世本》一书,以后沿用至今.关于古灵寿城的地望,由于受史籍阙略的限制,自汉代以来.学者虽多有考证,依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连近年来新出版的《可爱的河北》一书,也出现了与古灵寿地望相悖的情形.1974年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平山县东部和灵寿县西部进行了长时期的考古勘察,发现了两座古城址:一座在灵寿县城西北十五里的故城村周围,为叙述方便,暂称之为“故城村古城”;一座在平山县东部的上三汲、访驾庄、蒲北、河曲、张家庙等村的周围,暂称  相似文献   

19.
《黟县赤岭陶氏宗谱》是古黟一些名村望族的宗谱中的一种。该宗谱系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为手抄本,计有48页,保存于赤岭陶族后裔处。此宗谱内容主要有《黟县陶氏源流序》、《列位再序》、陶氏世家、阖族班辈及陶氏宗祠联文等,对研究陶氏家世及其中一支迁黟情况,对研究陶渊明及其《桃花源记》对古黟的影响,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徽州社会科学》2010,(5):19-21
万安村:休宁县城东4公里,是休宁县古时的“水口”,也是古代重要的水陆码头,曾有“小小休宁城,大大万安街”之称。现有437户1376人。保存有古民居132处,古塔3座,古桥4座,古水埠码头12处,古传统商业街1000余米。万安罗盘传统制作工艺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