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奋斗了一生,为改造和振兴中国的伟大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为了指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曾努力寻找思想武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救国救民的途径。他在思想方面也“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311页),他的关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思想,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今天,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斗争中,回顾当年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无疑是有益的。 一、论革命与建设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统治下,近代的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深渊。…  相似文献   

2.
<正> 孙中山先生毕生尽瘁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努力使国家独立富强。他曾设想过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怎样建设中国。在他的《建国方略》等著作和一系列讲演中,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描画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他极力主张对外开放,适应世界潮流,加强国际联系,积极引进外国的资本、专业人才、科学技术、管理知识,利用国际上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成果,加快中国的建设速度。孙中山把这一思想称为“开放主义”。他说:“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皆急求发达我凰家之故,不得不然者”。“仆之意最好行开放主义,将条约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屡遭侵略的局面,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上述四人,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历史贡献。洪、康、孙曾经代表了中国近代三大进步思潮,且是指挥政治斗争的领袖,而严复则是广泛传播西方思潮的启蒙思想家。但从西方思潮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角度考察,这一派人物的成就是有限的,他们很少从理论上对它进行认真探讨,也未能在实践上真正解决它。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但也没有真正实现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领导哲学的社会主义思想樊永义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大大丰富了中国的领导思想,使之更富于近代的时代特征。孙中山在领导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新的领导哲学和具有中国特点的国家领导体制。尽...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从事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发展中国社会经济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具体的经济发展设想。这些设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本国社会经济的蓝图,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它们所实践。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关于实行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鉴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经济十分落后,因而,孙中山先生主张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包括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但是,如果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受任何限制,则会发展成为垄断资本,操纵国民生计,以至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的严重后果。因此,孙中山先生认为必须同时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1912年他明确指出:要“将国内所有铁路、航业、运河及其他重要事业,一律改为国有”,大资本国有以节制私人资本,“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32、323  相似文献   

6.
试析邓演达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邓演达的政治思想孙平孙平,女,1955年生,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邓演达是一位激进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积极追随孙中山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他先后到...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不屈不挠地奋斗了一生。在他的领导下,腐败的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崩溃了。然而,革命的果实却为帝国主义勾结封建顽固势力篡夺了。反动势力疯狂地扑灭革命,而有些革命党人也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面前妥协退让,说孙中山“ 理想太高”,“不合中国之国情”。他们捧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说教,抵制孙中山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孙中山则认为:“中国近代之积弱不振,奄奄待毙者,实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一说误之也。”①因此,要革命,就必…  相似文献   

8.
以孙中山最终让位于袁世凯而结束的南北议和,客观上带来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后果:一方面,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由于袁世凯上台,实行了新的独裁统治,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南北议和,就其历史作用和影响而言,无疑功绩是巨大的。孙中山正是要通过南北议和达到以和平收革命之功的目的,从而“先成革命一圆满之段落”,在中国确立民主共和之基石,使民主思想成为历史发展不可阻挡之潮流,“纵袁欲继满州以为恶”,“覆之自易”。这是孙中山在南北议和中的指导思想。本文拟通过对孙中山在南北议和中活动的分析来说明,孙中山主动让位於袁世凯,是为了适应客观历史条件而采取的灵活斗争策略,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它是孙中山整个民主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评孙中山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鸦片战争伊始,闭关锁国的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与欺侮,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摆脱奴役、走向复兴而探索、呐喊和奋斗。在这百年的艰难历程中,孙中山与邓小平无疑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孙中山提出的“向西方国家学习,振兴实业”与邓小平主张的改革开放思想,是指引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与强盛。1  对外开放,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振兴实业,发展经济,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首先,历史的惨痛教训决定了必须对外开放。探究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之侮”的缘由,孙中山认为,就是“吾国向来闭关自守,深绝…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不仅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伟大旗手, 而且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形态的完成者。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 的传统,吸取了西方十七、八世纪的机械唯物论,十九世纪进化论、细胞学说及自然科 学的唯物主义思想,形成了其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但长期以来,哲学界对孙中山自、然观的评价存在着重大分歧。分歧的焦点具体表现在对孙中山“生元”(细胞)说的评价上。有人认为“生元”说虽然包含唯物主义因素,但总体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有人认为基本倾向是“物活论”,有人则认为是“活力论”。还有…  相似文献   

11.
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使用“新中国”“中华民族”话语表达对中华国家建设、中华国族建构的主张,体现了对国家建构与国族建构的同步关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中国”话语,先后有五四时期的“青春中国”“少年中国”、大革命时期的“真正民主共和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新中国”、全面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新中国”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新中国”;“中华民族”话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一型中华民族观——李大钊提出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融合为“新中华民族”(五四时期)、开放性中华民族观——“中华民族”定义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中共成立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复合型中华民族观——“中华民族”定义明确为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新中国”与建构“中华民族”的“国”“族”互动体现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与实现中华民族解放是民族民主革命双重任务;“新中国”是以中华民族为国族并统合境内各族的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以“全中国”“新中国”为共同地域的国家民族(“国族”)。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从二十世纪初年开始,中国人便思考并辩论这一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孙中山很早就表示了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因而也很早就受到了资本主义前途论者的批评。在辩论中,孙中山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也不断前进。尽管他一生都没有超出主观社会主义的水平,但他的有关思想中包含着应该为无产阶级政党所珍视的积极的、合理的内核。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孙中山民主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而且正确解决了他提出而未能解决的社会主义前途问题。今天,当我们回顾近百  相似文献   

13.
宫崎滔天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同孙中山、黄兴等中国革命党人建立了真诚的深厚的友谊,对辛亥革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孙中山曾在宫崎滔天的自传《三十三年之梦》的序言中,把他比作隋末唐初的侠客虬髯公。序言说:“宫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史上“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思想家。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也和政治思想一样是近代社会矛盾的产物,有着许多光辉的建树。一、重视法治早在一八七八年五月,孙中山随其兄孙眉抵达檀香山以后,看到当地“地方秩序良好,物产丰富,商业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与清朝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下的黑暗中国,迥然不同,印象十分深刻,因而促使他去探索,得出了檀香山之所以取得上述成就,“实由政府  相似文献   

15.
章太炎与近代东北的开发任松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杰出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著名的经学、史学、文字音韵学的学者。然而,人们却很少知道章太炎又是一个为官清廉、勤政于民的实业家。当时人们称之为南有孙中山,北有章太炎,是辛亥革命后改行从事实业建设的...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独立富强,英勇顽强地奋斗了一生。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缅怀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丰功伟绩,回顾他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历史,对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实现的。正当孙中山革命屡遭失败,走投无路,陷入绝境时,他遇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力量。从此,他便决心以俄国为师,以中国共产党人为友,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有关孙中山经济思想的论著中,对于孙中山提出的“发达国家资本”这一重要思想,大多未予充分重视,而对于这一思想对后世中国有些什么影响的问题,则均未涉及。本文着重介绍了孙中山“发达国家资本”的思想,证明了这一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反映。正因如此。它对后世中国经济思想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个党派、各种人士都受这一思想的影响,要求通过发达国家资本,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孙中山去世后,国家资本迅速发展,最终垄断了全国经济命脉,客观上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孙中山建设近代化国家与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思想李凤飞孙中山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一生立志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创立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一个至善完美的社会。早在本世纪初,他就提出了一个在经济上振兴中国的较为完整的建设近代工业化国家与实现国民经...  相似文献   

19.
在与章太炎、孙中山的密切交往中,连横受其影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主持《鹭江报》编务工作中,连横的爱国救亡思想得以进发。在主持《国民日日报》副刊“黑暗世界”、创办《福建日日新闻》的过程中,连横成长为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资产阶级报人。  相似文献   

20.
对孙中山的经济理论及其重要经济范畴的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掌握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吸收中、外经济理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主义经济学说。本文对孙中山提出的经济学的定义和对象,生产和分配的论说,资本的界说,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析,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的论述,进行了概要的评述。作者肯定了孙中山在经济范畴理论上的成就及其在民主革命经济政策中的理论指导意义,并且认为孙中山关于商品、价值、货币、资本的主张,对于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有可借鉴之处,同时也指出其在理论上不够成熟、不甚完善的社会历史原因和阶级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