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阿呆 《职业》2008,(13):42-43
她本是一名下岗职工、一个普通的裁缝,一位老板发现了她身上的闪光点和专业素质,经过3次别出心裁的考核后,她奇迹般地成为三星级大酒店年薪6万元的财务总监.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有个大学校友给我打电话,说她出了本反响不错的言情小说.我一听大惊,这校友大学时学的可是土木工程专业.我忙问她怎么会变魔术一样变成了作家,她笑笑说:"其实很简单,我就是每天睡觉前都抽出一小时来写字."  相似文献   

3.
一封"牛车邮件"引发开店灵感 王曦是一个80后太原女孩,2005年大学毕业后,学工艺美术专业的她"北漂"到了京城.一番挣扎后,她再也顾不得专业对口,为了生存只得进入一家销售公司做接待工作.  相似文献   

4.
实习点滴铺垫社工理想 2001年进入山东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时候,孙成键和很多同学一样,对社会工作完全没有认识,两年之后的专业实习,“社工”的种子才在她心里扎根. 在济南市精神病院的实习,让她接触了精神疾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开始思考社会政策对人的影响;在济南智光启智中心的实习中,她第一次接触了智障人士,开始了解接纳与尊重的真实涵义;在老年公寓的实习更是让她下定决心做社工,希望用专业力量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有尊严、快乐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5.
临军 《职业》2016,(13):24-26
艺术女生爱上蜡像师 今年25岁的达芬,出生在湖北武汉市一个艺术之家,家庭氛围的熏陶让她从小深深地爱上了美术,幼时她就非常喜欢画各种人物和小动物. 大学时,达芬学的是艺术设计专业.有一位老师教会她制作人像、360度影像、雕塑……这些技艺吸引了达芬.很快她便能把一块塑泥变成艺术品.  相似文献   

6.
李奶奶是我的一位服务对象,她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李奶奶的儿子在外地,女儿有工作,她的这个病又需要专业照护,于是她的儿女把她送进了北京市丰台区鹤童慈善老人院(以下简称“鹤童”),希望在鹤童的专业照护下使她病情好转,让她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7.
丽君 《伴侣(A版)》2018,(3):8-10
哪个女孩愿意来养马啊 陈杨1995年出生于成都,现在是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马业科学2015级学生,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谈到自己的专业,这位豪爽的川妹子直言快语:"哪个女孩愿意来养马啊?!"她说她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机电女".她从小喜欢捣鼓机械,在拆了若干收音机、闹钟之后,把机械电子作为了大学梦的奋斗方向,最后却阴差阳错被调剂分配到了"马业科学"专业.  相似文献   

8.
十年前,怀着一颗助人之心,她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十年间,她不断提升自我,精心培育社工人才,致力于探索社工本土化发展模式……在发展社会工作教育、推动黑龙江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路上,她,步履坚实,足音铿锵,留下了美丽的风景.她就是黑龙江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主任、黑龙江省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理事长黄红教授.  相似文献   

9.
李黄珍 《职业》2005,(3):21-24
内外兼美 锦上添花 这是一个背着背包来上海滩寻梦的女孩.黑龙江科大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她,身材高挑,既有东北女孩的率直和开朗,也有南方女孩的甜美和妩媚.在念大学时就开始做兼职模特的她,毕业后干脆做了专业模特.成为大明星,成为名模,就是她来上海闯荡时揣在怀里的瑰丽梦想.  相似文献   

10.
程缙 《职业》2017,(23):14-15
对于90后女孩陈衍芳而言,武汉盛隆电气集团是成长学习的沃土,在这里,她与其他45名留用的见习生一起用努力与坚持成就了自己的激情梦想. 初涉职场:带着梦想起航 2015年6月毕业于武汉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陈衍芳,毕业之际犹豫彷徨,不愿意选择一份安稳的职业,希望能够挑战自我,从事更加富有激情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盛隆电气项目经理助理6个月就业见习计划,她渴望在这里闯出属于她自己的一份事业,凭着这份勇敢和坚持,她跨入了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电气领域.  相似文献   

11.
财富之门意外打 开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周小寒在一家外贸进出口公司做会计.时间长了,财务工作的枯燥、单调让她有点厌倦.耐不住寂寞的她买下了一架DV,平常有空就出去游玩拍录,每次回来都不忘把视频放给朋友们"炫耀".密友红霞、粉翠看了她的作品,想跟她谈笔"生意".原来红霞和粉翠在拍拍网上开了一家卖化妆品的网店,却始终门庭冷落.经反省两人才觉得自己的店缺乏噱头,普通的图片陈列根本不能吊起网客的胃口.  相似文献   

12.
李文忠 《职业》2002,(8):33
在我的熟人圈里,有一位娇小玲珑的女士.好耐不住本乡土的寂寞,两年前赴南粤觅取去了.可有相当一段时音没被用人单位看上.其实,她知识面颇宽、专业也属热门.  相似文献   

13.
从小闻着酒香长大,大学专业是酿酒 今年42岁的邵家艳,生长在酿酒大省安徽.她的家乡以盛产美酒而出名,所以,她从小就对大街小巷中弥漫着的酒香颇为痴迷.读大学时,她主修的是酒体设计专业,毕业后一直在福建的一家酒厂做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14.
早就听说寿玉滢是一位对公关很有想法的人,这次她出差去北京之时,笔者就直奔东直门东湖别墅的罗德中国公司北京办公室.坐在笔者对面的寿玉滢,身材高挑,气质优雅.采访前,笔者想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她的一些资料,但非常有限,于是采访话题便从她如何进入公关行业开始. 从查号台问地址投简历 "进公关行业其实是我自己主动的选择."寿玉滢说,她在上海交大,学了两个专业,一个是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另一个是涉外会计. 后来,她先听朋友谈起公关行业,觉得非常新鲜.那个时候,她对公关还不是很了解,唯一的印象就是公关是搞活动的.对搞活动,她觉得自己挺擅长,也很有意思.后来她在《新民晚报》上看到几个最大的公关公司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爱德曼公司.于是她就打114,查到了该公司的地址,把简历寄了过去.  相似文献   

15.
她跳了7年专业芭蕾,因身体多处受伤,最终不得不放弃“芭蕾舞明星”梦.在妈妈的鼓励下她决定转行当演员.朋友们都觉得这想法太不靠谱,没想到,她竟以第一名的专业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2016年,在电视剧《小别离》中,连恋爱都没谈过的陈小纭饰演“后妈”蒂娜,这个挑战性很高的角色让她一举成名.接着她又与周迅搭档,在《后宫·如懿传》中出演如懿的贴身宫女口心.这个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草根小丫,如今已演过9部大型电视剧,她是如何从“受伤小小鸟”,逆袭成影视新星的?  相似文献   

16.
小凡 《伴侣(A版)》2018,(5):21-23
从小学艺术,毕业走进文物世界 曹元元出生于1989年,辽宁人.她从小就对画画有着特别的兴趣,6岁开始学画,一画就是十几年,大学念的是上海一所艺术学院,学的是冷门专业,文物修复.毕业时她到四川博物院实习,然后顺理成章留下来工作.还记得第一次去川博,一眼看过去,都是忙碌的人,以及残破的画卷、碎裂的陶器、生了"绿锈"的青铜器……尽管之前她已经学了5年专业,仍然觉得很新奇,她对自己说:"曹元元,这里是你的地盘了."她早就了解到全国文物修复师队伍仅2000人,一位年长的文物修复师告诉她,修复师职业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失业,因为亟待修复的文物对于目前修复师的人数来说,几千年都修不完.对于一个相对"宅"的女生来说,这不失为一份理想的工作.曹元元喜静,曾经在画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对着石膏模型,可以琢磨几个小时都不厌倦.那些越过千年的东西,不说话就满身故事.修复文物,让文物活起来,让后世的人还能看到它们,这是件有意义的事.自小就独立自主的曹元元一头扎进了天府之都的文物修复界.  相似文献   

17.
阿呆 《职业》2008,(5):42-43
她本是一名下岗职工、一个普通的裁缝。一位老板发现了她身上的闪光点和专业素质,经过3次别出心裁的考核后,她奇迹般地成为三星级大酒店年薪6万元的财务总监。  相似文献   

18.
误区之一盲目追求热门 某校一位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女生,读到大三时,坚决要求退学,其父母忧心忡忡.原来,这位女生的姐姐计算机系毕业后去了外企,收入很高,其父母认为学习计算机这样的热门专业会有前途,便让小女儿也报考了这一专业.女孩喜欢文学艺术,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但父母却认为学文没有出路.结果,在大学里女孩尽管学习非常刻苦,却感到越来越吃力,勉强维持及格,她再也不想继续学下去了.  相似文献   

19.
姜菁 《职业》2004,(5):41-42
记者有一帮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朋友.但近来联系他(她)们非常困难,想跟他(她)们坐下来聊聊就更难得,因为人家除了忙工作还在忙着考证--参加人力资源职业资格的考试鉴定.不仅如此.记者听说一些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在为参加这一资格鉴定忙碌着呢.在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室.一直参与该项资格考试认证工作的徐恒熹主任也向记者证实了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考证热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相遇之前     
有一天,他与她相遇在一家地方电视台。然而我要说的是他们相遇前的事。那时她就读于首都一所名牌大学的新闻专业,容貌出众,成绩优秀。一位金发碧眼的留学生曾许诺要带她去他的国度。临毕业时,又有一位父母均为京官的男同学在某国家级新闻机构预留了进入指标,指名是给她的。所有同学都在羡慕她,她却让那个指标作废了,回到家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