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播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现念的广告,称公益广告.通过电视发布的公益广告,称电视公益广告.  相似文献   

2.
公益广告的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告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 ,必须通过塑造一定的价值理想、提供一定的价值规范来为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相应的价值引导。公益广告以社会热点现象为切入点 ,宣扬传统美德 ,匡扶正义 ,针砭时弊 ;公益广告在淡化商业性的同时 ,载体空间容纳了更多的文化主题。好的公益广告能引起共鸣、引起思考、引起行动  相似文献   

3.
公益广告传播带来的社会效益使得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青睐。文章以Austin和Searle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外公益广告实例,从言语行为理论几个重要概念入手分析和探讨公益广告语的“以言行事”传播功能,揭示公益广告语言在广告传播效果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益广告是一种不以赢利为目,旨在传播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积极向上理念的广告。公益广告在向社会公众传播时,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传播效应,语言的运用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如果我们的公益广告在创作上能够充分体现出语言美,能够深入进行修辞,让广告受众在感受汉语的"精妙"中接受"说理",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味外之旨,那么,我们的公益广告就能达到广告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和谐、意境与语境的和谐、思想情感与语言情感的和谐,真正"吟"出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公益广告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民众文化道德水准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传播社会文明、弘扬社会道德风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公益广告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构思、创意和制作公益广告是前提。在构思、创意和制作公益广告时,突出社会性、体现教育性、提倡多样性和把握双效性是公益广告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电视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形式和信息传播形态,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拟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中文电视公益广告文体的特征,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视公益广告。  相似文献   

7.
公益广告所折射出的英汉价值观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商业广告一样,公益广告也是文化价值观传播的载体。本文主要以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文化维度构架理论为基础对汉语和英语中的公益广告进行对比,以探寻中国和西方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并希望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王一西 《国际公关》2022,(9):170-172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我国在这场无声的战“疫”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公益广告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人们能够迅速、明确地了解情况,并做出应对。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益广告的传播带了新的变化和机遇。本文以疫情公益广告为出发点,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和广告背景,对疫情公益广告传播的表现特点和途径进行探析,并从表现特点和途径角度入手对疫情公益广告的传播策略进行优化,以期进一步提升疫情公益广告的传播力以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抗疫公益广告作为社会动员中传媒动员的有机组成部分,呈现出与新闻舆论相伴随和相呼应的特征。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的转向中,抗疫公益广告自下而上的“由社会动员”特性,唤起了公众从内心到行动的同意、认同和参与,是中国抗疫行动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基于理性的舆论引导、信息激活功能,以及感性的氛围营造和共情营造功能,需要从社会动员和广告传播两个领域对之进行研究。抗疫公益广告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从顶层设计、激励和评价体系构建、共情营造和广告引导、国际传播等方面进行应对和提升,使其在抗疫社会动员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公益广告和科尔沁民歌的内容、形式、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思想、艺术、教育、社会、伦理五点共性,并表达具备上述五点共性的公益广告和科尔沁民歌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矛盾突显的转型时期传播和宣传新型意识形态和实现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最佳载体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1.
从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播,我国电视新闻正式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7 年的时间。在这57 年的时间中,中国的电视 新闻事业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彩色画面;从只能节目录播到全程直播;从只有几个单独的电视台到现 在的电视新闻传输的全覆盖。尤其是90 年代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兴的数字技术给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人们对于新闻节目的制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却良莠不齐,所以如何吸收借鉴各行各业的优秀精华, 不断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则是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而文艺学美学方法论中的诸多内容,都对电 视新闻节目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要避免电视新闻的同质化,就必须强调新闻信息构成的多元化,即将节目策略定位融入新闻信息,以动态信息激活持续话题,拓展立体的新闻空间;充分运用丰富的电视新闻表现方式,即播报方式多样化,灵活组合视觉信息符号,展现个性化的现场报道,及时点评新闻事实。二者不可截然分开,须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电视大国,电视人口覆盖率近90%,但电视新闻的受众率却不高,表明电视新闻改革刻不容缓.电视新闻改革应该在观念、报道手法、报道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百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电视新闻的结构转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新闻联播》承继了党报与广播新闻的传统 ,融政治宣传与信息播报于一体 ,兼具政治价值和信息价值 ;《午间新闻》、《晚间新闻》、《体育新闻》等栏目的相继出台 ,使新闻报道视阈不断拓宽 ,信息比重日益加大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与新闻结构受到冲击 ;而《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现在播报》等栏目的涌现 ,则不仅标志着一种“用事实说话” ,以事实为主体 ,将直接的意识形态宣传转变为潜移默化心理影响的新型新闻模式的确立 ,也意味着电视新闻传播已从过去相对单向、一元的“传者本位”结构 ,转变为互动、互补的“传者 /受众本位”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作品具有思想性和可视性二重性。思想性是第一性的,可视性是第二性的。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使电视新闻更加贴近观众。  相似文献   

16.
以当前有关“新闻联播换主持人”的争鸣为现实背景,以《新闻联播》为例,分析我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现状,认为单一的信息提供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从三个方面对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困境所在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消息类电视新闻要转变传播理念,改革新闻内容编排,改变播报形式。通过研究,以期给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曾经带动了新闻传播的革命。但在今天的数字化传播兴旺发达的新形势下,电视面对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及其威胁,应该及时把握问题,发现对策。本文分析了中国电视新闻近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法;并指出只有最合理地配置电视新闻的市场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第一传媒”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视作为人类四大传播媒介(广义上四大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一,在传播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有新闻传播的历史以来,电视新闻的迅速发展的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电视新闻方方面面的影响已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列论,但在它的发展中体现出的几个显著特点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将以电视新闻发展的情况为主线,论由此引出的人类审美需求、消费心理等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在新闻内容、叙事方式和传播手段上不断实行变革。以受众需求为选择新闻内容的依据,以受众易于接受的话语来讲述新闻,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来传播新闻,逐渐成为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共识。与此同时,内容上过分迎合受众而走向媚俗,表达上过分煽情而失去冷静和真实,传播上过分注重形式而缺乏内容等问题也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根本动力在于媒体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所带来的受众观念的改变,改革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受到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只有以中国国情作为改革的框架和背景,超越对受众的简单迎合,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超文本"的电视文化高速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国际卫星接收国际频道,提升全球化、国际化水平;二是有线电视、家庭录像机和影碟机的发展,扩大人们的选择余地。自我创造并参与中国文化创造的中国电视文化正在全面走向成熟,其影响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集体性转向个体性话语,确认"个人主体"价值;二是将传统文化移入全球性文化空间,促进中国"现代性"焦虑形成;三是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少至多的高速成长过程,具有极强的过渡性。其定位也由模糊到明确。由于"技术滤器"作用电视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工作方式,传播文化革命冲击了电视新闻、记录片、体育、文艺、广告等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