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一年多来 ,日本民间外交智囊机构“日本国际论坛”向小泉首相提交两份献策报告 :《构筑东亚安全合作体制》、《东亚经济共同体构想和日本的作用》。这两份报告虽非政府文件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关于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某些设想及其内在矛盾。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战略在安全方面仍将依仗美国 ,在经济方面则将以日本同东盟的关系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孙承 《日本学刊》2012,(5):95-108,159
进入新世纪,日本对外经济战略几经波折,东亚共同体构想被搁置,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也因为国内存在不同意见而进展缓慢,目前又启动了日中韩自贸协定谈判。这反映出日本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调整过程中进行战略选择面临的困境,也反映了其试图在这场大国博弈中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东亚政治、经济现实,使日本搁置了东亚共同体构想,但其加强东亚经济合作的思想并未改变。日本对美国"重返亚洲"主导推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意向。出于政治、经济两方面的综合考虑,推进对两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参与,将是日本今后对外经济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和东亚共同体的 前景,以及中国应如何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立及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在探讨东亚地区主义时 通常所运用的三种思维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楚构主义的思维范式。按照这样的一些 思维范式,文章着重分析了90年代后期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地区内外因素,以及东亚共同体的 建构所面临的挑战。文章探讨了中国应如何推进东亚共同体合作的发生和发展。最后提出了 东亚共同体的建构和合作的深化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鸠山构想”与中日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党政权上台后提出"鸠山构想",把东亚共同体作为日本亚洲外交的支柱。虽然其基本思路没有彻底跳出小泉构想和东亚EPA构想的框架,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鸠山首相主动提出与中国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受到了中国的欢迎。中日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这一新局面来之不易,有着深厚的背景,可说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一个严重依赖海外市场而生存的国家,这种外向型的国家战略,必然决定其对外经济合作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从战后6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后,便不断提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构想,如“环日本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和“东亚共同体”等.日本不同时期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想都潜存着不同的国家战略意图,即经济的到政治的战略转型.本文主要以日本不同时期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想为切入点,揭示其日本国家战略取向的转型变化.  相似文献   

6.
张季风 《日本学刊》2007,(5):136-13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国际亚洲共同体学会共同主办、东芝国际交流财团协办的"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共同机制"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7月23—24日在北京举行。中日韩三国学者以及有关方面人士60多人共聚一堂,就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共同机制、制度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会后发表了《北京宣言》。  相似文献   

7.
阎莉 《日本研究》2002,(4):31-36
战后日本经济是在“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下通过技术引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石油危机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日本政府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今后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转向独创性的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研究上 ,建立自己的科学技术基础结构 ,以振兴日本经济 ,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经济走向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 ,研究日本“科技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日本“科技立国”道路选择的成因   1、经济发展原动力要素的…  相似文献   

8.
东亚共同体构想是鸠山由纪夫政权的最重要的政策主张,其代表了鸠山政权"脱美自立"的战略抉择。也正是因为选择了重视亚洲的路线,在日本国内的既得利益集团与美国的压力下,鸠山政权最终出师未捷。本文的初衷并非要为鸠山政权鸣不平,而是关注日本国内的既得利益集团是如何影响现实政治生活的。日本政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对公权力的制约,既得利益集团的勾结就是其恶果。现在安倍政权所面临的森友学园、加计学园丑闻都是此类现象的延伸。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治,以变革者形象出现的鸠山政权的命运只能不断重演,像基地问题等社会问题也无法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28日,小泉首相的咨询机构“对外关系工作组”提出了题为《21世纪日本外交基本战略》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所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应对中国。从强化日美同盟的建议,到加强其他双边与多边关系的设想,无一不是围绕中国问题排兵布阵。贯穿战略报告的基调,乃是一种全方位的“中国威胁论”。该报告承袭了日本决策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动的“政治大国化”、“普通国家化”进程的理念。逐步摆脱战后体制、走向政治大国,乃是该报告追求的基本目标。该报告总体上反映着现阶段日本各界对其21世纪外交战略的犹豫彷徨状况,尚未能从“战略贫困”的迷惘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10.
廉德瑰 《日本学刊》2007,(3):92-104
本文以战略文化的观点,从“和”的文化开始对日本人的位置意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日本人文化性格中的上位意识和下位意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位置意识为背景的日本战略文化特征及其与大国结盟并努力成为大国的战略思维方式。进而分析了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通过建立“普通国家”而再次显现出来的上位意识,即大国意识的恢复。最后通过日本人的对美追随政策和日本人的中国观,进一步讨论了日本人的位置意识和大国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东亚各国建立经济共同体是顺应国际经济合作潮流的。但是由于各国的现实原因导致目前未能建立经济共同体。韩日两国由于已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因此韩日开始积极推进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不但会给两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对东亚经济合作也是一个有利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14日至17日,“中日民间交流与东亚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彩欢宾馆顺利举行。该会是由中华日本学会和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联合主办,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为该会议提供了后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温州大学、温州师范大学、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大连大学、辽宁大学以及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北海道大学、日本大学、冈山大学、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外经济政策经历了两个方面的模式转变:第一,在贸易摩擦的应对和处理方面,摆脱了以往重视双边磋商和达成妥协的作法,转向通过多边框架以法律途径解决争端的轨道;第二,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促进方面,从多边主义转向了区域主义和双边主义。本文主要探讨导致这一模式转变的原因、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促进势力和抵制势力以及抵制势力被克服的政策形成过程、两个模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模式转变的稳定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展望日本今后的对外经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外经济政策经历了两个方面的模式转变:第一,在贸易摩擦的应对和处理方面,摆脱了以往重视双边磋商和达成妥协的作法,转向通过多边框架以法律途径解决争端的轨道;第二,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促进方面,从多边主义转向了区域主义和双边主义。本文主要探讨导致这一模式转变的原因、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促进势力和抵制势力以及抵制势力被克服的政策形成过程、两个模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模式转变的稳定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展望日本今后的对外经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5.
日本所倡导的"10+6东亚EPA构想"虽然尚未在各国达成共识,但在事实上已发展为相当程度,对"10+3"合作机制形成严峻挑战.本文正是基于此出发点,分别从经济角度和非经济角度将两种贸易模式进行对比,得出"10+6"模式不仅可产生更大收益效应,而且对于东亚区域实现制度性的合作具有更大推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This article aims to outline main features of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to understand its past development and assess lessons that can be learned for other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t describes the particular path of welfare state development in Japan, South Korea, Taiwa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by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development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welfare state development. In the final part of the study, particular features of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are outlined, and thus the existence of a distinct, ideal-typical welfare regime in East Asia substantiated.  相似文献   

17.
网络安全正成为影响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议题。在过去十年里,东亚地区尽管是互联网发展速度最为瞩目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日趋高涨。本文以安全化理论为视角,分析了东亚地区网络安全的基本态势,以及东亚各国网络安全化模式的差异性,并就如何推进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提出了不同的主张。笔者认为,东亚国家在网络安全威胁的意象建构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降低了推进集体安全化的成效,有可能阻碍东亚网络安全合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亚太峰会上阐述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得到众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2007年2月,胡锦涛主席出访非洲八国,又一次身体力行宣传中国的和谐世界理论,在非洲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引起巨大反响。事实已经证明,在国际政治形势因“文明冲突论”和霸权主义而目趋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我国适时且明确地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对动员国际社会尤其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克服危机、谋求稳定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业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构建和谐世界将成为我国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与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东亚合作中的中日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特征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 ,集中表现为区域内相互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及区域内生产的国际化。东亚区域内的直接投资 ,深化了产业内及企业内的国际分工 ,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 ,从而在区域内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循环机制。 80年代至 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一 )区域内贸易的增长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东亚各国 (地区 )出口商品层次的提高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 ,东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表现为东亚区域内贸易的飞速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